分享

黄土高原如歌的暴风雨

 上郡王 2020-04-27

说到黄土高原,许多人会很难找到理由被打动,要是你作为一个小雨滴,被毫无选择的滴落融入到那片土地,缘分也就难解了。

黄土高原的山不算高,水土流失的地貌破碎零乱,有人说它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黄河流域广袤的平原,孕育和缔造了汉民族的渊源文化。也许成了轩辕黄帝长眠于此的重要理由。

我所感受到的这些哺育黄河流域的山川,它的性格脾气以及表现出大自然美的方面,不亚于有名有姓的大山名岳。难忘的是这些山面对狂风暴雨的特有的态度气势,“山雨欲来”,在黄土高原的山峦地貌所表现的才是最为原本的涵义,也同样是“排山倒海”源意的出处所在。水蒸气一旦到了黄土高原的上空落地,便形成了自己的方言与民歌,而这里的暴风雨则是一首大自然高亢独有的和声和旋。

夏日里,西北高原的天空有很典型的蓝天白云,天总是和刚刚洗过的一般,清晰的白云则像是天空飘着的团团棉花。这变化万千的故事都出自这一团团的“棉花”,天上人间的那些妙不可言的神话就在其中,任凭你去想象,去索取。很多白云里的幻象很有意思,说给身边的人听,多半都能信。这些都是不下雨的吉祥云,只供看热闹,给你一份好心情,盼雨的农民就无心欣赏着美丽的仙景了。

只有这些云演变成“黑云动地”,才可能下雨,黑云压着山顶,就像一顶乌纱帽,随时都会戴到你的头上,很有威慑力,大级别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农历七月七前后,是夏天暴雨密集季,低空的云很活跃,要是在山顶上,会看到黑白云构成了许多神话故事,尤其是“牛郎织女”再现其中,鹊桥在翻滚的云层里,有惊而无险,构成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黄土高原的暴风雨来势非常的猛烈、快速,壮观的足够吓人。通常能看见十几里远的暴风雨带,虽然经常是天地一色,看见的则是层次很分明,狂风把暴雨分配成一组一组,一排一排的随风向追逐冲出地平线黄土山坡就象投影的幕布一样,把这些壮观的景象完整的呈现在天地山涧。夏季,这里的暴风雨很多,很狂放,黄土山坡每每被肆虐,冲刷带走了刚刚浆养起的土壤,有养分的土壤象泥浆一样稠糊糊的被卷进了杏河,延河,收于黄河而付之东流。

避雨,有时在地里劳作时,毫无选择的被赶进山崖的石窟,这些天然石窟,不仅是避雨的好地方,也是与大自然对话的最佳窗口,远景中景和近景的雨帘,一幕接着一幕地从眼前掠过,好像一个检阅台。就音响效果而言,绝不亚于著名的歌剧院,也不次于卡拉扬亲手督建的柏林爱乐音乐厅的音乐效果。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此处独佳。

暴风雨与黄土高原之间的较量壮观也很美,可每一次都是山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多年之后,黄土地的伤痕得到了修复,很多人都忘却了那些伤痕,保留了美好的记忆。这就是大自然诠释美的辩证法。

几十年来,在大江南北,各地都曾度过盛夏,赶到过雨季,也偶尔见过一些暴风雨的场面,但是根本就没法与黄土高原的那些暴风雨相比。“山雨欲来”、“排山倒海”的壮观场面没见过,见过的只不过是下雨,下大雨,下特大暴雨而已,没有陕北暴雨的那种气势

安塞的腰鼓打到高潮时,也能表现出那种暴风雨般的那种感觉,象电影《黄土地》里的那帮原生态的腰鼓后生们踢得那样。为何如此想象和再现,真说不清楚。

有些记忆是抹不掉的,尤其是美好的童年记忆,就像陈年老酒,天长日久自然更加醇厚。一个黄土地的雨滴,总是被那里水土酿造的美酒所吸引

遗憾的是,那些蓝天白云,远去了,那些“山雨欲来”与“排山倒海”之势远去了,是否白云与乌云之间的巧妙组合也乱了阵脚,童话和神话很难再现妙不可言的场景。呼啸的暴风雨不知几时还能吹奏出比“信天游”还动听的天籁之音。真不知现在还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是否仍能感受得到大自然恩赐的这一切。2011-2-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