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中著名的咏月诗,一开头便是千古名句,百读不厌

 acerbookstore 2020-04-27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咏月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或以月自比,展现人格之美;或以月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对亲友的祝愿;或以月表现对人生、对宇宙的思索。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月是具有多种象征意蕴的意象。而由于古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不同,所赋予作品的美感也就不同。如汉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是一种游子思妇之相思的凄美。

再如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是一种对宇宙之探寻的壮美。总之,在古代诗歌中,有关“月”的吟咏比比皆是。本文就让我们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远》,来共同体会唐诗中著名的咏月诗的无穷魅力。顾名思义,它是张九龄月夜怀念远人所作。因此它的主旨就是以月象征美好的情感,寄托张九龄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值得留意的是,《望月怀远》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也就是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后。按道理说,客居异乡的人望月怀远,总是会充满感伤。但张九龄的这首诗,却只见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不露痕迹,感人至深。这是张九龄《望月怀远》令人赞叹之处。除此之外,最令人赞叹,百读不厌的地方,便是它一开头的千古名句了。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先,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海平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那么这句诗为何历来深受人称道呢?主要便是其意境雄浑阔大,无一奇特的字眼,却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相信你读罢这句诗,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幅壮观的画面: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你的眼前,从海平面缓缓升起。

紧接着“天涯共此时”,说明张九龄从眼前景,写到了心中人。即想到远隔天涯的亲人,在这个时候也和自己一样,欣赏着天上的这一轮明月。其旨意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同,只不过谢庄是赋,苏轼是词,而张九龄是诗。但它们均是咏月的名句,也均具有浑然天成的美。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则是张九龄对“怀远”开始着重描写。它的意思是说,有情人因为通宵对着月色相思,从而怨恨这漫漫的长夜。其实月是否“竟夕”明亮,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毫不在乎的,但是对于张九龄这样怀远的人来说,某些程度上就是一种折磨了,因为会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进而就产生了对长夜漫漫的怨恨。

而久不能寐之后,诗人便想到了“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即灭掉屋里的烛光,披上衣裳走到屋外,直到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两句其实与前两句的旨意相同,都是为了说明诗人的久不能寐。“露滋”,说明诗人停留时间很长,也具有滋生不已的意思,显然呼应了前面的“遥夜”、“竟夕”。所以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其实就是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最后,“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可以说是张九龄极其深情的一笔。即张九龄在对月相思不眠之际,想要将饱含思念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可又苦无没有办法,于是便想着还是去睡觉,也许能够在梦中与对方相聚。思念本是无形之情,但张九龄却将其比作月光,顿时就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可谓构思巧妙,余韵袅袅。

综上所述,张九龄所写的这首《望月怀远》,从开篇两句的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到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彻夜难眠的情境,再到最后进一步抒写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均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是唐诗乃至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咏月诗。尤其开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堪称古今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