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感悟六十条

 东方文捷 2020-04-27

2017年3月22日 13:25 


1、接纳孩子的理由:

1、没有2个孩子是一样的;

2、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

3、“亲子如是”而不是“亲子如想”;

4、手背有多大,手心就有多大;

5、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地做好;

6、因为他还是孩子。

接纳孩子的奥秘:

1、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2、先接纳情绪,再处理问题;

3、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说话不中听。

2、婚姻一般需要经历“满意-不满意-对抗-满意”四个阶段,亲子关系不也是如此吗:0-6岁孩童时期对父母满意,因为父母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学阶段对父母开始不满意,因为管教着他们的学业;中学青春期伊始出现对抗,因为自我意识绽放。此时父母学会接纳、等待,孩子心智逐步成熟,于是回归到对父母满意。

3、 现在很多家庭中母亲理性的可怕,原本母子间、母女间应该链接的是“情”字,但因功利心态、可怕理性变成了“管”字;为你好、受不了,家庭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让理性的母亲们感性起来,保持一颗柔软的心;让轻言放弃的父亲理性起来,让父子、父女应该链接的“义”字发挥最高作用。”

4、 学校老师不要抱怨家长,因为家长也是以前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家长也不要抱怨老师,因为老师也是家长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结果。只有停止抱怨,相互理解、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合力。

5、《记住赏识,忘记教育》:赏识教育是用来改变成人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的,不是用来学习如何使用赏识来教育孩子的;如果你把“赏识”当成“方法”来应对孩子的成长,那么你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因赏识带来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教育的工具。记住赏识,忘记教育吧!赏识就是赏识,不是教育。

6、《家庭教育与诊所医院》:QQ、微信上有很多不熟悉、不认识的朋友,问何以加我Q及微信?会曰“听说您是家庭教育专家,所以加了。“于是我主动询问有什么需要一起交流,大多都都回答”先加着吧,孩子暂时没有问题,有问题了再找您就方便多了。“原来做家庭教育和开诊所和医院是一样的。

7、家长家庭教育重在补心:接纳心、平常心、等待心、赞美心。学生素质教育也重在补心:自信心、感恩心、责任心、利他心。(同行们要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归纳总结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想还是两个字"补心"。单纯家长改变理念抑或是只改变孩子都是"两个极端",需要双管齐下、看清真相)

8、 前不久一个60后父亲找我咨询,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情况痛苦万分,我问他“孩子在0-10岁阶段有无给你做父亲的快乐与幸福?”他回答说太多了;我说给了你10年的快乐,让你“痛苦、接纳”2年不算久吧,不要和青春期孩子作对。父亲释然,昨天来电“学会等待与学会接纳真好,现在关系和谐了,幸福回来了”。

9、 家长问:小孩记性不好,做错事罚的前两天好点,后又不记心上怎么办?我答:因为你总是让孩子吃做错事的苦头,却没有给孩子尝做对事的甜头,他怎么能记住呢?成人都是喜欢忘记痛苦、回忆快乐,何况孩子呢?再者成人都有偶尔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呢?您想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态度、思维、心态出了问题?

10、 家长问:“孩子遇事总找别人的原因,比如下棋输了,他就总找别人的原因。怎办?”我答:“凡事向内、不要负罪,敢于面对、才有智慧”这样的做人境界其实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很好做到,何况孩子呢?所以我们是否要“多接纳”。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法、感受交流法帮助理解“输不丢人,怕输才丢人”的道理。

11、 《慈爱与溺爱》:慈爱---有底线,心平气和、态度坚决;溺爱---无原则,一切满足、消极接纳。溺爱是最大的毒药,“慈父严母”容易造成孩子一方面飞扬跋扈、一方面缺爱变态。孩子步入青春期,需要“接纳化解对抗,关于先于教育”。

12、家长一旦向内,就会涌现智慧: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你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13、《不是孩子变的怪,只是社会变化快!》:孩子喜欢听流行歌曲,家长反映自己心情很烦躁、受不了。帮他分析、看清真相:“受不了”是歌曲的原因还是孩子的原因。家长说“哪些歌词都听不懂,没有美感不好听。”我说“无好无坏、全在心态!所以你反感不是孩子变的怪,只是社会变化快!”所以家长要与时俱进。

14、 为什么孩子在小学阶段会给家长感觉“一打孩子就乖、一骂就听话”呢,因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有“满意--不满意--对抗--满意”四个阶段,而小学处于“不满意”阶段,孩子没有足够的反抗能力,所以会给我们造成错觉,好像“一打就好、一骂就灵”,其实是“口服心不服;假认错、不改过!”啊。如同不能拔庄稼。

15、 有家长“接纳”孩子发现效果很好,有因“接纳”孩子反而让孩子更放肆。再次证明:没有2个孩子是一样的,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每一个孩子实际问题的。因“接纳”是种态度,对生命尊重的态度;而不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接纳只是开始,不是结束;接纳自我才能真正接纳孩子,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孩子。这就是消极接纳与积极接纳的区别。

16、 不要因为做家庭教育、因为大家都在重视家庭教育,就否定学校教育,因为它们原本就是相互不可替代;不要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就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因为本身就不能用胜负说输赢;不要因为我们改变了很多家庭,就把自己当教育的神人,因为这些智慧他们原本就有,我们只是在帮大家看清真相。

17、 家庭教育学习变化:开始是学方法“对付、摆平”孩子,后来原来是学方法“内观、自省”自己;开始是学方法解决孩子问题,后来发现要“向内”找问题;开始是学方法让对方来爱自己,后来是学会了让自己如何爱对方;开始是为了孩子来参加学习,后来学习是为了自己;开始是“亲子如想”,后来是“亲子如是” 。

18、 家长遇到问题先要“四问自己”:是否“懂孩子”(看到另一面了吗?)?是否“重关系” (先处理好心情了吗?)?是否“找原因”(发现自己原因了吗?)?是否“想办法”了(积极有爱地接纳并处理了吗?)?

19、 学习成绩三要素:动机、认知策略、智商。动机最重要,比如要见某人,有动机克服一切困难都会实现,没有动机即使就在咫尺也会借口多多;学习不也如此吗?认知策略是方法是技巧,比如要见某人,可步行可开车可跑步,总会有不同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没有动机就不会想出很多方法。所以要先补心再补习。

20、 《盯着负面就会制造负面》:妈妈太焦虑、孩子难心安!盯着负面就会制造负面。比如到自助餐厅就餐,我们都会挑自己喜欢吃的,面对餐厅准备了那么多我们不喜欢吃的我们从不会抱怨,原因是我们的焦点聚焦在"喜欢"的层面。亲子、婚姻不也如此吗?


21、 《中国好声音》的四个评委均是典型的“明师”,深谙“接纳之道” ,对每个选手都是采用“先欣赏、再教育”策略,哪怕要让选手落选离开舞台也是做“痛心疾首”之状,并适时给以“希望”(什么参演32场、五棵松等),如果家长们、老师们学好了评委们的策略,孩子们一定每天如打了鸡血般学习。

22、 《不做亏本的买卖!》:家长短信--管着孩子写作业,孩子拒绝、生气;干涉孩子上网,孩子愤怒、对抗;我终日以泪洗面,孩子惶惶不可终日。我回应--如此结果是“亏了关系、亏了心情,两亏无一盈利”,亲子教育有时和做生意是一样的:不做亏本的买卖。你找到答案了吗?家长回复:谢谢、我明白怎么做了。

23、 关于现在学生网络问题,我认为“这代孩子是不可能逃避网络诱惑这一关的,所以靠拔网线、不连通网络等办法都是无效的,大禹治水为何流芳百世,其实大禹父亲更早治水,为什么没有大禹治水影响大呢?就是因为大禹父亲治水是采用堵的方式,造成更大的洪水泛滥,而大禹治水是采用疏的方式,网络问题要学大禹。

24、《保护》:先别谈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学会先保护吧---“罚抄一百遍、看你厌不厌”;先别谈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学会先保护吧---“别异想天开了、把作业做好”;先别谈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学会先保护吧---“把手放在后面,闭嘴、认真听课。什么事都不要管,把书读好就可以了。”

25、 孩子没有叛逆期,只有青春期;每个孩子都深深爱、信任及听从自己的父母,他们反叛的是家长按照自己的是非观念对他们自由的约束与不尊重。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对抗”策略是“接纳”--积极有爱的接纳。

26、 《欣赏的力量》:对面邻居家有个5岁小男孩,有次我们分别出门相遇,我本能地、友善地对着他微笑,蹲下来给他翘了一个大拇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我家门一响,他便在对面开门等着我给他的微笑与欣赏。其奶奶说“奇怪,孙子在其他陌生人面前很胆怯,不知为何如此亲近你。”我笑着说“欣赏的力量吧”。

26、 《生活与奴隶随感》:手机原本是用来服务我们的,但很多人却成了手机的奴隶;网络原本是用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但很多人却成了网络的奴隶;关系原本是用来融洽生活的,但很多人却成了关系的奴隶。

27、 “习惯”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中最最重要的事情,比分数、名次不知重要多少倍,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区别与收获其实是“正三角形”与“倒三角形”的关系,小的时候把孩子习惯养成好了,初中就轻松多了,如“正三角形”;反之亦然。

28、 《内服与外用》:问--怎样赏识孩子才会进步?我认为:这个问题恰好让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家长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存在误解。 “赏识不是工具,不是方法,是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态度,是用以帮助家长调整心态的。”赏识教育本该是给家长的“内服药”,却变成了“外用药” ,结果用错和用偏了。

29、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很多孩子跟我诉说“爸妈不理解我们”,爸妈跟我倾诉说“孩子不理解我们做家长的难处” 。我告诉他们“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家长辈对信息时代的感知(如电视、手机、网络等)是“从无到有” ,孩子辈对这些感知是“从有到优”,看清了这个真相就知道了“理解他们对我们的不理解”啊。

30、 “你不松开手,怎么能抓到东西呢?”:上月我曾对一对事业有成而冲突频发夫妻中较为强势的妻子如是说。因妻子用“管”丈夫和儿子满足安全感、解决渴求的踏实,却造成丈夫抱怨心累、儿子对抗厌家。昨日接到丈夫感恩电话,说我一句话挽救了他这个家庭,现在妻子放手、相互接纳,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谐无比。

31、 某校长跟我诉苦:每次开会,老师迟到、批改作业、看书、玩手机现象严重,屡抓无效。在我跟全校老师做了心态讲学后,跟校长提议会议室第一排不再是“领导席”,改为竖牌“迟到缺勤席” ;第二排竖牌为“三心二意席”;不罚钱只说明座位游戏规则。两次会议后再无以上现象。解析:人都是要面子要尊严的。

32、 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首先是“自我接纳”的修炼。

33、 半年前,一家长找我咨询,当时她因为诸多问题万念俱灰、苦大仇深,我没有做很多的引导,只是耐心听她哭诉,然后逐条将她烦恼写成一张张字条,之后放进一个瓶子封口;之后她参加了我们所有的课程,今天我约到她给她看半年前的烦恼,统计发现82%的担心未曾发生、13%的痛苦却成了幸福、5%的发生却无大碍。

34、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父+母+子女,现在诸多家庭“父爱不见,阳刚不现;母爱既伟大,没有智慧的母爱又可怕。”;教育=三分教+七分等,应该是正三角形,孩子小的时候多花精力去“四两拨千斤”;而诸多家庭教育现状是倒三角形,小时不育,孩子大时家长觉醒,才开始“千斤拨四两” 。

35、 《另类与主流》: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穿牛仔裤、留长发或烫发、戴大框宽边眼镜会被他人另眼相看当成“另类”,看如今,六七十岁的大爷都穿上了牛仔裤,牛仔裤已经成了“主流”;真是“过去的另类、未来的主流”啊。教育模式中呢?教育态度中呢?教育中呢?

36、 《号码与态度》:同事新换了一个手机号码,号码中很多“4”,尾数还是“544”,于是大家都说“4”不吉利,与“死”谐音,尾数连读还是“我死死”。我听说后说“照你们的解释,这个号码太好了,因为“4”在音乐简谱中唱出来是“发”的音呢,要是真忌讳,就不说号码呀,改唱嘛,那不是“我发发”吗!。可见生活中、教育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态度”---态度一变、问题不见。

37、 明人教育理念解读:1、教育就是要人活明白,明了就能一通百通;2、补差不如补心,补心不如补希望;3、家长做明白的人、明道的人,孩子做明理的人、明天的人;4、全接纳先欣赏后教育,改变态度换种方式做父母;5、身为父母,不要以家长自居;6、智慧型教育=懂孩子+重关系+学会爱+给希望;

38、 学校=学会笑=学笑,校长=笑中成长=笑长;中考=中意的考(总对自己不满意,中考一定没有戏。),高考=高兴地考(心情好,都是宝;心情一了,高分就跑)。“笑长”概念因此而出。

39、 女孩要“贵养”---养成“高雅、高贵”的知性女子;男孩要“大养”---培养其“大度、大气、大胸怀、大格局”;富足在精神而不是物质与生活形式。

40、 《家长的身教》:先别管孩子愿不愿意读书,父母率先读书就可以了。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41、 《家庭教育中的真爱》:父母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是不要无条件的牺牲。真正的爱和教育,不是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成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陪伴、互相扶持的,无条件的牺牲只会导致不必要的执着和空虚。教育孩子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

42、 《沟通无界限,亲情重于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亲子冲突没有胜利者,亲子冲突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孩子;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43、 模式:家庭教育中最需要也最难突破的是“模式”问题,为什么很多老师可以教无数优秀的学生而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形成的“模式”;为什么很多家长和孩子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其中原因之一也是形成的“模式”。模式突破需要智慧、需要外力、需要“易子”教育。

44、 家庭教育中夫妇关系排第一:封建时代五大人伦排序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分析便知不符合逻辑:只有先有“夫妇”关系,养育了孩子才有“父子”关系;子生多了才能有“兄弟关系”,之后人口繁衍才有“朋友关系”,人口多了建立国家才有“君臣关系”,所以正确排序是: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

45、 家庭教育之道是“安心之道” ,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而这代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成长环境诱惑太多,如何才能让他们“人安心静”地学习呢?原来我们家长们要学会“先接纳,接纳不是纵容、接纳不是无奈,接纳是为了有教育的机会,改变从接纳开始”----接纳现状、接纳情绪、接纳大环境。但接纳只是开始,不是结束;接纳之后开始改变措施。

46、 《看清真相,问题好办》:所有问题--时间问题;所有烦恼--自寻烦恼;所有生活--处理关系;婚姻关系紧张--要改变对方所致;亲子和谐冲突--不接纳不尊重孩子造成;干群沟通不畅--总向外从不向内;事业发展不顺--没勤奋坚持不舍得。

47、 家长们要做“明白的人、明道的人”:明白“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明白“孩子一生下来,便深深爱、信任及听从父母”;道是什么呢?道就是方向,方向就是“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他们真正赢在终点线上”,方向就是“当好孩子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啦啦队员” 。

48、 孩子们要做“明理的人、明天的人” :原来“父母已经给了我们生命,就是给了我们全部,我们不要把什么帐都记到父母头上”,原来“接纳是相互的,我们也要学好接纳父母” ,原来“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扛起责任,为自己的目标、梦想而努力”,原来“明天是靠自己创造的” 。

49、 家长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孩子成长“影响源”:0~6岁父母是第一影响源;小学阶段,老师是第一影响源;中学阶段以上,同伴是第一影响源。所以孩子在0~6岁阶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是呵护、陪伴的角色;小学阶段,家长应该是指导、规范的角色;中学阶段以上,家长应是朋友、友善的角色。

50、 《关于叛逆期》 :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如果学会“全接纳、先欣赏、后教育”,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叛逆期存在。不接纳造成对抗,对抗影响心情,心情破坏关系,关系导致成败。而接纳不是纵容,接纳不是无奈,接纳是给彼此分享从而教育的机会,接纳只是开始不是结束。

51、 孩子为何喜欢唱反调?1、因为家长是民主型教育,孩子享受这种唱反调带来的愉悦感,这是和谐亲子关系的表现。未尝不是好现象,孩子敢说不,避免了“奴性教育”结果。2、孩子用这种方式对抗父母的说教、唠叨、抱怨。3、家长可以尝试“正话反说”。4、说明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加强,家长们真正要做到尊重孩子。



52、 《接纳的魅力》:某校学生染发多,屡抓无效。某日大会校长曰“谁说不能染发?染发多漂亮呀,众多明星、主持人都染发嘛!”言毕生掌声雷动,呼“校长万岁!”“在我校遵守如下规定可染发!”生掌声如潮。“凡每班排名前五名者均可染发。”至此无染发,优生原本就不染发,原染发落后生恐人问己属哪班前茅?不好意思又偷偷染回来。

53、 《尊重和尊严》:权威型教育要降低到最低限度,道德型教育要走下神坛,智慧型教育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智慧型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尊重与尊严。尊重来源于接纳、来源于爱;尊严是保障学生人格、给孩子希望。没有天才、只有添柴!


54、 《各司其职》:一年级一孩子把数学作业“6+3=?”写成“6-3=3”。父看出来了,但没有去纠正,照样签字了。结果这道题全班就孩子错了,孩子回来便数落爸一通。爸却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看错了运算符号,但做作业是你的事情呀,签字才是我的事情。”父女的“各司其职”,使得孩子从此养成了对自己负责的学习习惯。

55、 《父母和家长》:身为父母,不要以家长自居。1、能生会养就是父母,但父母需要通过成长才称其为“家长”。2、父母是社会定义,而家长是成长后才能得到的定义。3、父母和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所以属于平等关系;家长因有“长”的含义,属于引领关系。4、父母人人都可以成为,但父母不学习就不能成为家长。

56、 表扬要先从具体事说起!赞美会让人觉得很虚伪,因为你的赞美没有落地,要先说行为,这样他就接受了!批评人也要先给他做一个高的身份定位,先给他力量,让他知道你对他有信心,也就是等他能量足了再批评!如同给人动大手术前要先输血一样。

57、 你不需要改变别人,因为系统是平衡的,如果你率先发生变化,别人必然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不要说“不可能”,因为说“不可能”时,就是放弃了其他所有可能的机会!一件事你不做永远没机会,只要你做,不管能不能成功,它慢慢的一定会出结果。有开头,就会有结尾!

58、 面对孩子有5条铁的信念:(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的;(3)、孩子都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一团糟的时候也是一样;(4)、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5)、所有行为背后必有其正面的动机。

59、唯有全纳,才能改变:“全纳的爱,“全纳的爱”与“全纳”有区别,全纳有两种:一是消极的全纳;后果有两种:一是孩子认为父母对我没办法,不得不放纵,我赢了;二是孩子认为父母不管我了,放任我了。这种消极的全纳是极其糟糕。二是积极而有“爱”的全纳。

60、每一个人都是为希望而活着的:每一个孩子都为希望而活,要点燃孩子的希望。怎么用爱去唤醒他,如果孩子钻进了牛角尖,我们要帮孩子把牛角尖钻通。融进去,诱出来。我们可以谈孩子感兴趣的,透过孩子未来看孩子的现在,孩子就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