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人生是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新用户31841120 2020-04-27

王阳明被誉为中国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完人”。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有句话说的好,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才能成神。而改变自己,不外乎修身养性。而这正是王阳明的主张。

心中有风景,眼中无是非

王阳明曾说过: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在他的认知里,生而为人,就像是一场修行。这段修行路途的根基,可为修德。而修德行的重点就在于在修心。

所谓“疑心生暗鬼”,自己立心不正,便往往会以己之不正之心度人。

古今很大哲人都曾说过,万事万物,一定程度上都是人内心的投射,所日里人们所看到的不堪,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丑陋缩影。


老一辈人常说:心中有风景,眼前才能无是非。

人生很短,很多人与事物根本无法触及。与其空费心思揣摩他人,不如把时间用来正视自己的内心。

正视自己,是一种内心的自省。

懂得自省,可以摒弃郁结愁闷等等有害的心态,让心胸开阔。

以包容的心态看他人,以真实的眼光看自己。

一个人,只有愿意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懂得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时,就能领会到王阳明“修身立命”的智慧。


心里栽花,方得圆满

再雄奇美丽的景致,如果失去没有鲜花的点缀,终究失了几分生机。

心灵的原野,如果没有鲜花的充实,也会生机凋零,单调乏味。

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经历再如何,也不忘在心里种花,这样人生才不会荒芜。

因为仗义敢言,被朝中不少人视为眼中钉。被贬流放不说,还被派人暗杀。

害怕家人被牵连,远匿到龙场,却又被当地人恶意攻击,濒临绝境。

但是王阳明却不恼怒,反而尽力改善当地人生活。

时日一长,山民们对王阳明从防备到爱戴。后来王阳明讲学,这些人都是最真诚的信徒。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为圣。

每个人都有良知,内心都有善良的种子。只要你能真诚对待,总可以唤醒他们内心的善良。

史载王阳明八岁时过目成诵,十岁时下笔成诗,神童之名,名动天下。

然而,自二十二岁参加会试起,王阳明一生命运跌宕坎坷,甚至数次面临绝境。可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王阳明始终能保持一颗澄明的内心,入世时保境安民,出世时修心悟道。

可以说,终其一生,用一句诗来形容王阳明的心态就是: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其实这一切的秘诀不过三个字:平常心。

该努力时竭尽全力,是非成败反倒看得淡些,别为不值得的事钻牛角尖。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得失,尽人事,而后听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