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塘之街巷访古

 长庆wcqjs 2020-04-27
街巷访古
双塘的

走进双塘

就是走进一段历史

这里隐藏了美食、美景

更隐藏了许多传说

人们在斑斑驳驳的岁月投影中

用辛勤浇灌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

而古街巷里面代代相传的人文故事

今天听起来依旧充满魅力

在街巷中探古访幽

仿佛在如诗如画的时空隧道中行走

让我们的身心

远离尘世喧嚣

中华路 | 六朝及南唐的御道

因直通中华门,故称中华路。中华路是六朝及南唐的御道,俗称“苑路”。

“苑路”夹道开御沟,植槐柳,两旁是鳞次栉比、巍峨豪华的中央官署。它是古御道之一段,又别称“焚衣街”,出自南朝萧梁时期,以梁武帝萧衍在此焚烧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奢侈异服而得名。杨修之曾就此典故赋诗:“雉头金缕又珠胎,烟渚香云昼不开。御路傍人皆叹息,逡巡红焰作青灰。”

南唐都城的苑路沿袭六朝苑路的基本格局,只是苑路两侧已不仅是官舍,而是与市区相融合。南唐御街在明代分别为府东街、三山街、大功坊、花市大街和南门大街。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吴王府在这条街上,中山王徐达的府邸也在这条街上。

清代,此街依然是南京城商业贸易中心区域。民国21年8月,将这条古御道重新拉直,拓宽为沥青路,并改称中华路。至1997年,将中华路拓宽为30米,具有快慢车道和步行道的城市一级干道。

集庆路 |600余年历史的古街

集庆路是一条古街,东起新桥,西南抵近年辟建的集庆门。据史籍记述,“集庆”一名渊源于城中古龙翔集庆寺之名。因元文宗图贴睦尔当皇太子时曾潜居其地,当他即位后,遂择取“集庆”二字冠以行政区划名。尔后又兼作街坊之名相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集庆路由牌楼口、梧桐树、仓门口、仓坡、仓顶等街巷组成。旧时集庆路从新桥往西至仓顶下坡(原集庆路小学)止,门牌有二百多号,长约三四百米,宽三四米。路面是石板路,路面边用青石纵向铺设,中间用胭脂色和浅赭色枞阳石横向排列,整齐美观,色调和谐,青灰石上有一两条车辙,许是独轮车辗压而成。横向石排下水道,从石缝中可见流水,可听淙淙之声。路两边为民居、店铺、皆为老式平房,后进有二层楼房,店铺多为木板排门。酱园、棺材店、茶水炉、肉店、菜馆、澡堂、鸭子店、剃头店、豆腐店、肉店,明升茶馆、煤基店,杂货店散坐在路的两旁。

仙鹤街|锦缎上飞出两只仙鹤来帮忙

仙鹤街原有大小仙鹤街,大仙鹤街,传明末清初,此处有户机房,专织锦缎,织出的丹顶鹤(仙鹤)神态逼真,色彩鲜艳,负有盛誉。一次在不能如期交货时,从锦缎上飞出两只仙鹤帮忙,很快织完,故名仙鹤街。明代《南京城图》和清同治《上元江宁县志》即有仙鹤街。民国分为大、小仙鹤街。把南起集庆路,北至营门口的近200米的街巷名称为大仙鹤街。小仙鹤街 ,位于集庆路北侧,东起小船板巷,折北弯曲至玉振巷,长约近一里。清同治《上元江宁县志》即有仙鹤街,民国称大、小仙鹤街,小仙鹤街为仙鹤街的一支巷。1993后建仙鹤里居民区,把大小仙鹤街纳入,保留仙鹤街名。大、小仙鹤街名均废。

百花巷|明代著名的“采花市

位于新桥东南边有两条毗连的巷道,即大百花巷和小百花巷,通称百花巷。明代,这里是城南著名的花卉集市名“采花市”。据资料记载:当年每天清晨,南郊花神庙花农和城市花贩,争先恐后的 聚集于此。花摊层层并列。出售各类应时花卉。每逢农历二月十二和九月十六分别为“百花之神”和“菊花之神”生辰之日,巷道内挤得水泄不通。购花的纷纷来此,祈求花神赐福人间。

另传巷旁老王府巷有元代三山王府。王府有两位朱门闺女,分别名为“大百花”与“小百花”,家喻户晓。元末朱元璋军队攻入南京后,三山王战败被俘不降,自尽而亡。不多久大百花、小百花姐妹俩先后投井自杀,以示反抗。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百花闺女”,遂将古采花市的两条小巷分别命名,并在巷内建立一座“忠烈庙”,每年定期焚香祭祀,由此“百花仙子”为古老的百花巷增添了一股浓郁的文化韵味和别具特色的地名风采。

彩霞街|凤凰飞进过的地方

彩霞街原也有大、小彩霞街之分:大彩霞街  据《白下琐言》载:陡门桥南有草鞋街,此街后被讹为彩霞街,为区别于小彩霞街,故名取大彩霞街。

小彩霞街  相传明清时代,高官贵族人家红白喜事,用花轿、亭台、仪仗、服装较多,五彩缤纷,这一带出租婚丧用物较多,故名彩霞。又传:明洪武年间,有一只凤凰飞进此处,向东南飞去,凤凰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更是耀眼夺目,就象是飞过一片彩霞,故名彩霞街。另据《白下琐言》小彩霞街,聚峰园中,有太湖石头,旁边作点小云势,名曰:“飞燕投湖”。透、瘦、皱三者齐备。

双塘的每条街巷无一不在展示着它的年代,诉说着它那历经沧桑的故事。

钓鱼台

在秦淮南岸,镇淮桥至新桥之间。此街旧有圆通庵,有明代孔阁部贞运宅,俗称孔天官家。太平天国时期,英王陈玉成府邸在此。至清代改为湖南会馆。清军将领曾国荃攻克南京后也驻节于此。1958年湖南会馆处建南京塑料厂。

颜料坊

东南起中山南路与长乐路交会处,西北至彩霞街,全长300多米的颜料坊也算是旧时空间保存得较为完好的“明代十八坊”之一,是明清南京云锦织造业发达的历史见证,当年这里不仅是生产颜料的作坊,也是销售颜料的市场。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颜料坊在草鞋街之东,即右西市,有山西会馆”。因与东市相对,一名西市坊。

弓箭坊

位于升州路南侧。原为弓匠、箭匠两坊,后合称。相传孙权建都建业(今南京)时,在此制造弓箭,故名。

瓦匠巷

民国时期此巷居住很多瓦匠,故名。

水仓巷

清朝时,此巷有月行柜一个,里面储存了许多水,可以供给老百姓吃水与防火用,故得名水仓巷,解放后,在水柜处盖了一座厕所,又称毛司巷。

伏魔庵


据《上江两县志》记载:原名窑子巷,因清朝地砌有窑洞烧水而得名。由于此巷阴暗疑有怪异,居民便集资造一座伏魔庵来降服鬼怪,改名为伏魔庵,已名存实亡。

黑廊巷


明清时即有此名,沿用至今,又名绸缎巷。位于三山街西南。南起金沙井,北至升州路。

来凤街 


位于集庆路西段北侧,南起集庆路,北经下浮桥至升州路。明代即有此街。因在“凤凰台”遗址西北。而凤向东南飞来,故得名来凤街。街的南段曾名柏家园,北段名土桥、菱角市。1995年合并为来凤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