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别晨曦,安静而温暖|记陈曦学友追思会

 长啸_cx 2020-04-27

  

2020年4月24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组织的陈曦学友追思会在沪举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袁新老师、郑召利老师;陈曦学友的硕士导师王雷泉老师;以及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国学精修课程的学友、诵读会的学友、禅学会的朋友、古凡交响乐团的朋友和陈曦生前好友出席本次追思会。在众人的追忆中,一个安静、温婉、谦和、严谨、努力、敬业、乐群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

送别晨曦,留下一丝温暖

陈曦(笔名:晨曦)

原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专业硕士、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国学精修课程16期学友、复旦诵读会创始人兼会长陈曦学友,不幸因白血病,于2020年4月14日凌晨离世。

“在得知患病之后的两年,我们还时常保持通信,在微信的留言里,她总是那么坚强、乐观”,郑召利老师向出席追思会的亲友们简述陈曦学友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坚强、乐观、热爱生命的陈曦,在她生命最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给予身边人温暖的力量。

“与真正的苦难相比,我是如此幸运。”这是病榻前的陈曦学友分享给郑老师的话,怀抱着对生命的热爱,用最为善良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用最为勇敢的心态面对苦难,也用最为通透的心接纳现实,这就是我们的陈曦。

2019年9月5日,陈曦学友录下她生前最后一首诗歌。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来自复旦人文智慧 03:03

晨曦初现,慧命永青

“悟世间沧桑缘起性空晨曦初现;叹生死无常修身体道慧命永青”,导师王雷泉老师“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爱徒,写下挽联。在王雷泉老师的追忆中,陈曦学友不仅仅是他最后收的研究生,也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专业硕士项目中最认真的学生。

“冥冥之中,与复旦哲学的缘分,让心灵获得定力与力量”,王雷泉老师感怀道。人生无常,在这“生死学”的课堂上,陈曦学友用“有情有义的人生” ,参悟着生命,告慰着生命。晨曦,她来过,诚意正心的活过,用那一丝丝微光,温暖过你我。

在追思会上,陈曦生前所在国学班的班长洒晓东学友、陈志坚学友、鲍乙巳学友、冯琳学友、张松学友、王明明学友、张镭学友分别回忆了与陈曦学友交往的点点滴滴。或许只是一本养生书,或许只是两张球票,可是我们都知道,她的心里有你,她就是这样的真诚待朋友。

用诗歌回忆,用诵读追思

在追思会的最后,学友们选择了用诵读的形式,用诗歌与声音表达对陈曦学友最后的思念。作为主持人的她,作为复旦诵读会创始人和会长的她,曾经无数次,用温暖而富有力量的声音,给予我们爱与希望。此刻,我们相信,这样的信念,也将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继续传递下去。

李悦心学友朗诵了扎西拉姆·多多的诗歌《从此我是你的赤子》,“于是,你可以进入你想去的世界,我可以保有我安住的世界了”,愿修习佛学的陈曦学友,往生净土。

郑召利老师写下了一首诗——《你没有走,你又回来了》,“你短暂的一生足以诠释什么是永恒”。在郑召利老师的回忆中,与陈曦交流最多的,正是诗歌、声音与诵读。或许,郑老师此刻诵读的声音,已经传至西方极乐,净土里泛起了她欣慰的笑容。

在给陈曦学友最后的明信片上,袁新老师写下这样一首小诗《悲伤的四月》

在这样一个四月的下午

听你温润的声音

看你灿烂的笑容

这人间万事

恍惚如突然消失的春光

但春日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要给你写一句话

我会说光阴皎洁

阳光好的时候

就把自己放进去

谨以此文,

缅怀我们永远的朋友、学友陈曦。


你没有走,你又回来了

——作者:郑召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