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药食同源

 昵称66569497 2020-04-27

       神州大地春暖花开,国内疫情雾霾慢慢消散,一场疫情,让我们忙碌的心回归家庭,更多地关注到家庭亲子,更多地关注到身体健康。

      何时开工的问候不断增多,复工在即,忙着开工准备,忙着督促孩子网课,不知不觉间右侧鼻翼肿起了红包,晚上给邻居调脉时,顺便摸摸自己的脉象:偏实,右寸浮热,右关郁动。顺手拿起桌子上的梨子吃了起来,邻居委屈地瞪着我:你总不让我吃水果,自己却吃得那么欢?

      我哈哈道:  不同体质,不同脉像,决定不同的饮食方式,只要脉诊精准,食材就是药材,今晚我就吃点梨,不吃晚饭,饿一顿,明早我这鼻子就好了。

        今早起床,右侧鼻翼红肿消退无踪。

      想起我的一位豪放型师叔,某天我们站在路边,我咽部不适,他一搭脉,顺手在路边的绿化带上扯下一片绿叶,用水一冲,让我嚼嚼……刚嚼了两下,他一搭脉:行了,吐出来吧!

        我还在吐了还是咽下之间犹豫,感觉到咽部如轻风拂过般清爽舒适了!!

      记得某次和师父,师弟三人坐飞机,师弟登机后感觉恶心,腹部不适,师父一搭脉,转身找药盒,发现药盒托运了。

      于是,师父把空姐的饮料柜当药柜了,把咖啡和可乐按比例调好,让师弟喝下,师弟一口口喝下这“药”后,我观察到脉象慢慢转为平和,跟师不久的师弟惊呼:师父,我感觉我在慢慢地舒服起来!眼神里闪烁着不可思议和崇拜的光芒。

      中医似乎无处不在。

      即使不懂中医脉诊,中国人都知道:

      受寒感冒了喝点姜糖葱白水发发汗 ,

      胃寒了炒菜多点胡椒花椒大料暖暖胃,

      疲劳乏力了煲点老母鸡汤补补气血,

      上火了泡点菊花水清清火,

      积食了煮点陈皮水消消食……

      生活处处是中医,食材即是药材,药材即是食材,药食同根同源。

      老百姓的厨房就是家家户户的简易中药房,每个家庭的主妇就是家中的御用中医师,这也是中医历尽历史变迁,兴衰起伏,仍在神州大地上代代传承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