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超硬材料专家王光祖的几本著作

 白云73 2020-04-27

王光祖教授 轶事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黄祥芬

读书写作是王教授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据不完全统计,在《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等行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译文以及研讨会上的论文等有三百四十篇之巨。编著出版的书籍十三部之多,如国际上金刚石领域第一本专著《纳米金刚石》、国内第一部巨作《超硬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2270千字)、最具影响的吸纳50篇文章的《人造金刚石探秘—王光祖论文集等。一生笔耕不辍,收获颇丰。耄耋之年仍在继续。

本文择其几部代表之作,予以简述,以飨读者。

1《超硬材料合成工艺学 (300千字)  1987年6月出版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和机械部(86)教函字199号文关于“七五”开展工人中级技术培训的目标要求,磨料磨具行业积极开展职工培训急需教材。为此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公司成立教材编审组,组织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砂轮厂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超硬材料合成工艺学》(中级本)由王教授主编,三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于鸿昌、邵德厚、徐国泰等共同审订全书。该书内容记述了作者当年从事超硬材料研究工作20多载中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提出的理论见解。该读本的出版,对于金刚石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超硬材料》 (468千字)  1996年出版

20世纪60年代初,在华夏大地诞生的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作为中国金刚石事业的开端,将永远载入史册。我国超硬人历经30多年的努力,使中国金刚石工业生产已进入世界大国之列,但当年就起品质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为赶上国外同行的发展,提高全行业从业者的理论知识水平、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显得为迫切。该书是应社会之需,在行业有识之士的鼓励、关怀之下,王光祖教授凭借自己长期的科研实际经验,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纂写而就

该书对国内外超硬材料的发展历程,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碳素和触媒材料,石墨-金刚石转变过程的热、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静动态超高压高温技术,以及超硬材料合成技术和后处理规范,超硬材料的聚结技术和薄膜的制造,以及超硬材料的表面镀附技术及其发展动态等,都做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可供大专院校教学、行业职工技术培训和科研人员参考。

 

3《立方氮化硼合成与应用》 (295千字)   1995出版

立方氮化硼CBN)是继人造金刚石问世后降生的又一新型高新技术合成的超硬材料。由于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热性和高化学惰性,并具良好的透红外性和较宽的禁带宽度等优异性能,所以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不仅作为工程材料广泛应用,而且被视为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功能材料。

CBN的出现促使磨削技术的第二次飞跃,大量事实证明CBN刀具基本符合当今刃具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可见,扩大CBN磨具、刃具的开发、生产和应用,是促进机械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国外CBN之所以发展很快,是与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果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光祖教授主笔编写了《立方氮化硼与应用》一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CBN晶体生长和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并结合当时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把CBN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汇集于一体,以飨读者。

 

4《人造金刚石探秘—王光祖论文集》(480千字)   2000年出版  

芶清泉先生为此书作序称:

王光祖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初青年时期投身于超硬材料生长的研究,其后参加了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化的全过程,从参加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的研究与实践开始,王先生始终活跃于超硬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迄今已整整40年。他在超硬材料行业是深受大家尊敬的一位辛勤的科研工作者。享受国家有贡献专家津贴。”

这本书收集了王先生在人造金刚石领域的主要成果,凝聚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贵的探索精神,以及对于中国今后在超硬材料的发展方面迈入世界强国的深沉思考。王先生的最大成功在于一直坚持“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他从事的研究工作都切合于人造金刚石发展的需要,反映的是中国人造金刚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个阶段向科研工作者提出的课题和任务,对实际生产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本书是有的放矢的佳作。

人造金刚石问世已近半个世纪,由于其优越性能,应用领域仍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它在21世纪里对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仍然是一项不可取代的材料,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这本论文集的发表,对从事超硬材料工作的领导者、科技工作者仍具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

王先生已年过花甲,仍以进取精神将振兴和发展中国的金刚石工业作为已任,至今笔耕不辍,为行业的发展出力,这本书充分体现他的拳拳报国之情。     

文集编者在前言中述:

值此新千年来临之际,金刚石以多种形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并以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等性能,进一步拓宽了它的应用领域,显示了金刚石旺盛的生命力。面对新的挑战,我心潮澎湃,40年的笔耕,不应是属于我个人,应汇集成册作基石,为从事超硬材料的工作者提供一本可借鉴、可供阅读、可供参考的读物,让我们的事业发展更快、更好。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几位有远见卓识的老总们的支持和赞许,并在经费上给予赞助,得以完成了我的愿。

本书共收集文章50篇,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序。在征集书名时得到了谢有赞教授、刘今教授、王治安教授、陶知耻教授和耿直教授和卫凤午高级工程师的支持和建议。本书取名为《人造金刚石探秘---王光祖论文集》。 

 

5《超硬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 2270 千字)   2012年出版

三磨所原所长朱峰作序称

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已走过了50年的历程,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由弱趋强,中国超硬材料产业从超硬材料及制品、原辅材料与专用设备仪器的产业群体到相对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已发展成为在世界超硬材料产业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特色产业。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已经改变了世界超硬材料产业的格局,成为世界超硬材料领域举足轻重的一极。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行业领域各时期仁人志士付出了大量的血汗和智慧,造就了欣欣向荣的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在这一过程中,对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实践、认识、总结之体会显得弥足珍贵。

王教授是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发展的开拓者、探索者和见证者。自20世纪60年代初从事超硬材料研究迄今,他对超硬材料的专注、热忱、倾心,以及他对行业的贡献为业内公认。他勤奋笔耕,身体力行,出版了多部专著,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部由王教授主编的《超硬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是对王教授多年研究心得及同行业各领域专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系统阐述超硬材料及制品制造与应用技术,积行合一,转知成智。因此,本书的出版,将会对超硬材料行业的各方面人士起到开卷有远益的积极作用。

 

6《超硬磨具制造与应用》  (728千字)  2015年出版       

该书是为鄱阳“金刚石工具第一村”而作。鄱阳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而得名。       素有“珍禽世界”、“候鸟王国”等美誉。

而今,鄱阳“金刚石工具第一村”的崛起,实现了从祖祖辈辈以“农为生的乡村跨时代的腾飞,而成为高科技产业基地群中的一员,令人倍感亲切和自豪!,因为我们都“超硬”大家族中的成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创业致富改变面貌。以李金宝为代表的潘阳人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创办的玉宝金刚石工具厂,生产金刚石磨具系列产品。该书作者亦出生於鄱阳,不约而同走进同一个行业,而且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为家乡超硬材料工具高水平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合作出版论述超硬磨具的专著--《超硬磨具制备与应用》一书,献给鄱阳“金刚石工具第一村”,以表寸心。  

 

7《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行业发展史上卷 600千字)  2013年出版

 为超硬材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添彩,由行业多位老同志建议,开展“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提议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金刚石信息网作为发起单位,组建《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发展史编辑委员会负责编审。

中国超硬材料工业经历五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在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国务院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几代超硬人不畏艰辛、顽强拼博,共同努力的果。饱含着我国科技工作者们的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功劳,也蕴藏着企业家和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勇于奉献的成果!半个世纪来超硬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谱写了许许多多光辉灿烂的篇章。

此,业内部分老专家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向领导建言,在举办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五十华诞庆典活动的同时,编写“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发展史”的殷切要求和积极建议。对此协会超硬材料分会朱峰理事长诚恳纳谏,于2012年6月15日亲自主持,邀请国内超硬行业部分老专家来郑共商实施大计。经座谈磋商,明确了编史的目的、意义,确定组织机构和编委会成员,搭起了编写内容的基本框架及创作板式等,从而拉开了编写《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的序幕。

为编好我国第一部《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发展史,2012年8月末旬,由编委会主任王光祖教授主持,在郑州召开了编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形成编写工作的详细计划和方案,确定了编写发展史的总体思路和篇章(即编写大纲)并分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组织编写五十年超硬材料工业发展史是行业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一定要要站在全行业和全国高度,齐心协力把编史工作做好,力争为后人留下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献史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目的与意义

五十年前,我们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地研发出来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掌握人造金刚石制造技术的国家,是中国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很值得也很有必要对我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来的发展,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总结,载入史册。

五十年来,我国超硬材料走过了不平凡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取得了众多的重大技术成果,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要事、轶事、趣事,应该真实地把它记录下来,以示后人。

谱写五十年来我国超硬材料发展的光辉诗篇,激励业内人士更加奋发图强和持续的创新热情,为中国乃至世界超硬材料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奉献。

编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总结以往,肯定成绩,澄清规律,觅准不足,智力描绘我国超硬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倡导我国超硬人敬业、爱国的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迎难而上,矢志不逾实现我国超硬强国梦。引领世界超硬材料发展新潮流。  

二、总体思路

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围绕五十年来我国超硬材料工业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回顾行业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以史为鉴、激励今人、启示未来;尊重史实,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史料取材力求客观、真实、代表性强;力求表述准确,语言生动,叙述风格应有别于技术性文章,但也应具有技术内涵

终就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历史启智读本,催人奋进的传记性行业发展录。

三、具体内容要求

本书以实为据、以时为序,充分把握写史原则,立足全国、全行业,紧扣超硬材料主题,从材料、制品、设备、环保节能、标准与检测、行业组织、创新平台、教育与信息、启示与展望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全面展开,阐述起始、发展、现状与未来。要求篇幅适当,文字精炼。

王光祖教授作为编委会主任,在组织专家学者编纂过程中,与编委会成员一起字斟句酌、呕心沥血,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历史感和荣誉感,用历史唯物论观点,以史实为依据,按照“年经事纬,以述为主,以评为辅,以事带人,求同存异”的原则,站居全国全行业角度和全球视野,纵观全行业发展历程,紧扣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形势和国内外历史背景,回顾了行业重大决策及具有里程碑、标志性和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发展历程,总结了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对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为行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史实

2013年10月出版的《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上卷)发展史,共八篇三十六章,约600千字。该书在发起单位、行业知名企业诸位老总们的大力支持下,荟萃超硬行业精英,汇集近百人智慧,由全行业包括设备制造及配套设施、合成工艺研究及后序和下游产品研究制造、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及人才培育等不同领域的53位老同志老专家耄耋之年挥毫撰文。经编委会集体审查,反复讨论甚至多次拟稿,终就而成,了却了诸位老专家的夙愿,成就了行业的一桩大事。

8《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行业发展史下卷 400千字)  2013年出版

为超硬材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多样化,组委会同意,编委会筹备以编史的总体要求,即以实为据、以时为序,充分把握写史原则,立足本单位、本部门,紧扣超硬材料及制品主题,从产品、技术到人才、管理等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阐述起始、发展、现状与未来。要求篇幅适当,文字精炼,力求表述准确,语言生动,叙述风格应有别于技术性文章,但也应具有技术内涵;力求有别于广告宣传页,但也应有企业文化的内涵。

2013年10月出版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下卷)发展史,共汇集59个企业单位的精英文人,有单位部门主管,也有退居多年的耄耋老人,亲自挥毫泼墨,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按照编委会的总体要求紧扣主题,以不同的风格纂写形式各异的篇章。有的随经多次拟稿,但总体符合要求,激发正能量。

 

9《立方氮化硼制造与应用》      千字)  2016年出版

立方氮化硼(CBN)是一种具有三高优异特性的新型工程材料,为硬、韧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工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重要材料极力发展,并将其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大量事实证明,使用CBN刀具,能大大提高工件寿命、切削效率和表面质量,降低加工成本,满足难切削材料加工要求等。随着CBN自身质量的提高,刀具制造技术逐步改进,CBN刀具在工业中的应用将得到更大发展。本书在立方氮化硼下游产品磨具和刀具的应用方面颇费笔墨。

目前立方氮化硼亦是‘超硬材料’家族中两大成员之一。王光祖教授在2013年完成领衔编辑《中国超硬材料工业五十年》发展史之后,于2015年萌生在纪念我国立方氮化硼研制成功五十周年之际,编写《立方氮化硼制造与应用》一书的梦想。

为编纂该书,王教授曾仔细翻阅了近年来行业大量有权威性的期刊,以及历届超硬材料研讨会文集与相关国内外技术资料,为写作汇集了丰富翔实的基础素材。

该书由综论、氮化硼的结构与性质、静态高压CBN合成、CBN合成方法的多样性、CBN磨具、CBN砂轮的应用、聚晶CBN刃具制造和聚晶CBN刃具的应用八个部分构成。《立方氮化硼制造与应用》一书力求全面、系统,是一部集作者在研发、生产实践所取得的丰硕理论与实际经验以及众多行业研究者们智慧之大成,反映当今科研、生产、应用技术最新水平之作。

 

10《聚晶超硬材料  制造与应用》 689千字)  2019年出版

 

聚晶(多晶)金刚石PCD与立方氮化硼(PCBN)的制造与应用是20世纪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在许多工业领域可替代硬质合金、陶瓷与天然单晶金刚石等传统工具材料,在技术与经济效益上有明显优势,在机械加工刀具上的应用基本解决了份非金属、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材料中难加工材料(硬、耐磨、耐腐蚀材料)的加工。PCD钻头在软-中软底层的石油、天然气钻井的使用中与硬质合金牙轮钻相比,为机械钻速为两倍以上,寿命为3-4倍。目前PCD以用于石油钻、天然气钻、地质钻、工程钻及麻花钻钻头;掘媒工具、拉丝模具、砂轮修正笔、木材与石材加工刀具、、测量工具测头等广泛应用。PCBN主要用于制造铁族金属及其合金的切削加工刀具。本书将对其做较为详尽的阐述。

该书在大量收集近年来的业内权威期刊及研讨会文集,族取其中科研成果的基本内容为基础素材,编纂而就。该书图文并茂,亲近生产实际,精炼、翔实、经典奥述,汇集国内专家、学者技术成就与智慧之作,是国内第一部聚晶超硬材料专著,也是反映当代水平的难得丛书。

 

本文引用“著书立说  耕耘不辍  收获颇丰 夕阳更红”作标题,拟是弘扬有代表性、有时代感的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心系超硬顽强拼搏,一生全力做好一件事的一个宿影。从一个侧面映衬老专家的深厚功底和丰硕的技术知识内涵。轶事之多,篇幅所限,简述而为之。

202/02/24   郑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