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鉴赏-绝句·霏微细雨不成泥(王雱)

 高山仙人掌 2020-04-27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赏析

这是一首于暮春之际写送春情怀的小诗。前两句写暮春天气常见的景象和感受。春天归去,总是伴随着风风雨雨。几番风雨,摧折得春残花谢,李煜的词中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乌夜啼》)总之,写暮春常常就会写到风雨。该篇首句写雨,次句写风。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季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霏微”状述细雨,“料峭”形容寒风,都是诗词中的常用语。文字自然平易,却写出了天气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环境,为送春、伤春制造了气氛。

这首诗于结尾处点题。“看春归”三字,是全诗题旨。“春归”,一般指春天离去,所谓“常恨春归无觅处”,“乱红吹尽放春归”。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这是自然规律,且可迎来夏季的繁茂,秋季的丰收。

不过,古人则常常借送春、伤春,寄托或抒发政治上或生活上的抑郁伤感情怀。如白居易《送春归》:“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可见送春常常到林侧江畔,悼惜花飞花落,总会怏怏惆怅。

王雱这首小诗,不正面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景,却翻进一层,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想要眼看着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送“春归”,固然会惆怅,欲送春而无地,犹如对挚友亲人的远行,欲一送而不得,那种怏怏之怀,怅惘之情,更加深切。

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雱自幼聪颖,曾中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直学士。曾受诏编撰《诗义》、《书义》,有《南华真经新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