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认得几个字》有感——人生始自认字时

 gudian386 2020-04-27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张大春有一副慈父心肠。读过《认得几个字》的人,想必都会有这样的感想。

父母都有意让孩子多认字,所以早教班流行,幼儿早早就要读书写字。这种做法多半是出于功利的愿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张大春与孩子一起认字时,儿子张容上小学一年级,女儿张宜上幼儿园大班,从时间上算晚的了,更何况,《认得几个字》全书统共就89个字词,以书中提及的某位女士的论调,就是效率太低了,“应该编一本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易得,小朋友人手皆可有,《认得几个字》却是独门功夫。若问大人们是否都认识这89个字词,恐怕多数人会嗤笑,然而,且慢,你真的认识它们吗?

譬如,你能区分“做”和“作”的用法吗?“考”在甲骨文里是一个拄着拐棍儿、披头散发的老人家形象,《礼记》对死去的父亲称“考”,到《书经》里转为成就、成全,此后才渐渐引申为我们如今审核成绩的“考”。“厌”字最初跟人们吃饱喝足,感到惬心满意、神情和悦的状态有关,在古人看来,应当节制贪欲,于是,“厌”的负面意义逐渐浮现……

我们所谓的认得,只是表面,不太清楚多层的内涵。生而有涯,知识无垠,我们未必就要知道这些,更无须成为人形《辞海》,这是文化赓续的理念。台湾作家有好些对汉字都有研究,在张大春之外,还有唐诺《文字的故事》、蒋勋的《书法汉字之美》等,繁体字比起简体字在感知意蕴和美学阐释上更鲜明,不过,若从识字应用上,简体字更适合普及。

“如果把你学过的每一个字的构造、原理还有变化的道理就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你,会不会让你对写字有多一点点的兴趣呢?”张大春问儿子。“不会。”张容立刻回答。张容说这跟懂不懂得字没关系,跟讲不讲故事也没关系,小孩子就是要先玩够了才会去练习写字。

孩子的逻辑就这么简单,难的是大人愿意接受这种逻辑。张大春教孩子认字,当然希望孩子多识字,幼龄儿童的认写是“老大难”问题,做家长的恐怕都有这种体验。大部分家长经常陪读、检查作业,再好点的,就努力培养孩子自觉兴趣。张大春是个文化人,还是个“故事篓子”,肚里装满了典籍记载与野史稗闻,这些字词经他娓娓道来,再加以生活日常的点缀,每一个都显得生动有趣、韵味悠久。即便这样,孩子也不见得就能合乎大人所愿。

张大春与孩子一起学习,身体力行,这就比其他家长更胜一筹了。更难得的是张大春对孩子的“放任”。他费劲讲解,孩子们接受了多少呢?两个孩子经常置之不理,胡乱发散,想啥就说啥,互相斗嘴,联合起来奚落父亲,认字的效果貌似真的不怎么样。张大春说,透过一个字,可以思考人和世界的关系。比起确切地掌握几个字及其意思,温馨开明的家庭氛围所带来的感情交流与人格完善才是更重要的。

孩子自有一套想法,他们的歪解未必就没道理,但是,有多少大人愿意耐心仔细地听取他们的说法?恐怕都要急急忙忙地更正甚而呵斥吧。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容纳孩子们的别出心裁呢?作为父亲的张大春,最好的一点就是善于聆听,善于向孩子学习。中国素有亲授开蒙的传统,从来就不缺乏私家的课本,只是大部分都是由上而下的授业,《认得几个字》却有种春风拂面的流动感,风自由地吹,小树在自然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西谚有云,“儿童为成人之父”,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童年时期所造成的,因而归根结底,每个孩子才是塑造成人的力量。若把孩子真正当作平等的对象来看,他们是不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或观念呢?厘清儿童与成人世界的交错同异,应是一个关于人类族群延续的重要命题。就此而言,《认得几个字》可以作为我们不断反复咀嚼成人与儿童共处经验的一种对照和参考。

(原文刊载于《南方教育时报》2019年12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