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锥编•序》中的典故

 芸斋窗下 2020-04-27

按:此文系yinyu、林赶秋及知白守黑 三人一同完成,特以录之。

钱锺书作于1972年8月的《管锥编·序》全文如下:    

  瞥觀疏記,識小積多。學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假吾歲月,尚欲賡揚。又於西方典籍,褚小有懷,綆短試汲,頗嘗評泊考鏡,原以西文屬草,亦思寫定,聊當外篇。敝帚之享,野芹之獻,其資於用也,能如豕苓桔梗乎哉?或庶幾比木屑竹頭爾。命筆之時,數請益於周君振甫,小叩輒發大鳴,實歸不負虚往,良朋嘉惠,並志简端。 

Yinyu兄近在《<管锥编·序>中的典故》一文中写道——

煌煌之作《管锥编》原序极短,只有164字,却密集了多则典例,除了“敝帚之享”出自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野芹之獻”出自《列子·杨朱》、“木屑竹頭”出自《晋书·陶侃传》之外,尚有3则都来自《庄子》一书: 

  “錐指管窺”出《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褚小有懷,綆短試汲”出《至乐》(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豕苓桔梗”出《徐无鬼》(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癕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林赶秋兄曰: 

  “評泊”乃宋人常用语,如张炎词“乾坤静里闲居赋,评泊水经茶谱”。 

  “木屑竹頭”之出典似应引比《晋书·陶侃传》更早的《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小叩輒發大鳴”则化自《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實歸不負虚往”亦出《庄子》,其《德充符》篇云:“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余曰:

弟虽不才,冗添数则,以助雅兴:

瞥观疏记——《南史·王筠传》曰:“余少好抄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 

识小——《论语·子张》曰:“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學焉未能——《论语·先进》曰:(子曰)“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老之已至——反用其典。《论语·述而》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嘉惠——《左传·昭公七年》:“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 ” 。《越绝书》曰:“恭承嘉惠,述畅往事”。


料简(摘自:佛学大词典) 

又作料拣、了简、量简、量见、料见。指善能分别选择正法。盖此语散见于诸家之章疏中,但用法、含义则不同。 

 (一)以种种观点来论究之意,即以问答方式作精密之议论。 

 (二)为临济义玄为导学人悟入之方法,有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等四料简之说。此时,此四料简为真如实相之四种范畴之意。 

 (三)日本天台宗用语。由于经文间有彼此矛盾相反者,故设法为之调和而解释说明,称为料简。 

 (四)一般乃转指理解、宽宥之意。


增加数则,合以观之:

瞥观疏记——《南史 · 王筠传》曰:“余少好抄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 

识小——《论语 · 子张》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學焉未能——《论语 · 先进》曰:(子曰)“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老之已至——反用其典。《论语 · 述而》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料简——通“料拣”。汉蔡邕《司空杨秉碑》:“(公)復拜太常,遂陟上司,沙汰海内,料简贞实。” 

理董——订正,整理。王闿运《<六书讨原>序》:“承学之士,未达六书以事意为字形,误转注为虚用。且 许 虽博访,未求理董。” 

錐指管窺——《庄子 · 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賡扬——飞扬轻举连续而歌。《平山冷燕》第二回:“但天子至尊,九重穆穆,即《国风》居三百之首,然絶不敢入于《雅》《颂》者,賡扬固自有体也。” 

褚小有懷,綆短試汲——《庄子 ·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考鏡——参证借鉴。《清史稿·高宗纪五》:“虽其君置若罔闻,而一时废弛瞀乱之跡,痛切敷陈,足资考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裒函札批之稍关国计民生者,暨洋文照会与电报,釐存八卷,时自览观,以备考镜。” 

屬草——起草文稿,或称属草稿,属稿。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序》:“其属稾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 

写定——写成定本。《后汉书·郑玄传》:“所好羣书率皆腐敝,不得於礼堂写定,传与其人。” 

外篇——古人因事理有别,故书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唐 成玄英 《<庄子>序》:“所言《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内则谈於理本,外则语其事迹。”内篇则指论著中的主要部分。 

敝帚之享——敝帚,即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后因以“敝帚千金”比喻把自己并不一定好的东西视为宝贝。 

野芹之獻——《列子·杨朱》:“ 宋国 有田夫……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於口,惨於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慙。’”后遂以“献芹”谦言自己赠品菲薄或建议浅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诗之九:“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宋 苏轼 《教坊致语》:“虽白雪阳春,莫致天颜之一笑;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 

豕苓桔梗——《庄子 ·徐无鬼》:“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癕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二者均为主药。 

木屑竹頭——《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亦出自《晋书·陶侃传》。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命筆——执笔作诗文。《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 

請益——向人请教。《礼记·曲礼》:“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小叩輒發大鳴——《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實歸不負虚往——《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良朋——好友。《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 沉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嘉惠——敬辞,称别人所给予的恩惠。《左传·昭公七年》:“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 ” 。《越绝书》:“恭承嘉惠,述畅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