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辑)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doc
2020-04-27 | 阅:  转:  |  分享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河北)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2.(2016?咸宁)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B.R>FeC.Zn>RD.R>Ag

3.(2016?连云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4.(2016?黄石)验证Zn、Fe、Cu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FeSO4溶液、Zn、Cu

B.ZnSO4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ZnSO4溶液、FeSO4溶液、Cu

D.ZnCl2溶液、CuCl2溶液、Fe

5.(2016?常德)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Mg+Sn(NO3)2═Mg(NO3)2+Sn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D.Sn+ZnSO4═SnSO4+Zn

6.(2016?娄底)“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B.银C.铜D.铁

7.(2016?衡阳)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8.(2016?十堰)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

9.(2016?怀化)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银与稀盐酸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D.锌与硫酸镁溶液

10.(2016?岳阳)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一定有剩余

C.天平失去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

D.天平失去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11.(2016?齐齐哈尔)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存在Fe2+B.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中一定不含Zn

12.(2016?山西)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13.(2016?河南)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

14.(2016?呼和浩特)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15.(2016?邵阳)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A.H2SO4B.AgNO3C.FeSO4D.MgSO4

16.(2016?德阳)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17.(2016?湖北黄冈)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共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

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H)2

D.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

18.(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9.(2016?贺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20.(2016?青岛)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河北)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B、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银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C、银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该组合不能验证Fe、Ag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不正确.

D、铁不能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该组合能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16?咸宁)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A.R>CuB.R>FeC.Zn>RD.R>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解答】解: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弱,即H>R>Cu.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确,故B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016?连云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边,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铜的后边,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B错误;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C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金属与酸、金属与盐能否发生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活动性比H或盐中金属强.



4.(2016?黄石)验证Zn、Fe、Cu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FeSO4溶液、Zn、Cu

B.ZnSO4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

C.ZnSO4溶液、FeSO4溶液、Cu

D.ZnCl2溶液、CuCl2溶液、Fe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Zn与Fe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B、Fe、Cu与Zn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Fe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而Cu不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C、Cu与ZnSO4溶液、FeSO4溶液都不反应,说明了锌、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无法比较锌、铁的活动性,故该方案不合理;

D、Fe与ZnCl2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Fe能与CuCl2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5.(2016?常德)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Mg+Sn(NO3)2═Mg(NO3)2+SnB.Sn+H2SO4═SnSO4+H2↑

C.Sn+Hg(NO3)2═Sn(NO3)2+HgD.Sn+ZnSO4═SnSO4+Zn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根据锡位于铁和铜之间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故A能发生反应;

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

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故D不能发生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6.(2016?娄底)“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B.银C.铜D.铁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Au、Ag、Cu、Fe、Sn五种金属中铁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2016?衡阳)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铜>银,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所以滤液中没有硝酸铜,两种金属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会先参与置换,反应结束后,不太活泼的金属再参与置换反应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此现象可说明铜和硝酸银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镁活动性大于铜,可知硝酸银只与镁发生反应,镁可能刚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镁过量,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铜,可能含有镁,而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硝酸银.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故A错误;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铜,可能含镁,故B错误;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故C错误;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金属混合粉末放入盐溶液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发生反应,待活动性强的金属完全反应后活动性弱的金属开始反应.



8.(2016?十堰)分别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Cu(NO3)2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顺序是:Zn>Fe>Cu>Ag,将不同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Fe(NO3)2、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新再与硝酸亚铁翻英生成了硝酸锌和铁.

A、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就是硝酸锌,滤渣一定含有Ag、Cu、Fe,可能含有Zn,故A正确;

B、当滤液含两种溶质时,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故B正确;

C、若滤渣中有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是铜,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Cu(NO3)2,故C错误;

D、若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Cu,一定不含Fe和Zn,故D正确.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9.(2016?怀化)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银与稀盐酸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D.锌与硫酸镁溶液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即可.

【解答】解:A、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铁位于氢的前边,铁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锌与硫酸镁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2016?岳阳)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一定有剩余

C.天平失去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

D.天平失去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分析】根据铝和镁分别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铝和镁的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天平平衡;反之天平失去平衡;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

Mg+H2SO4=MgSO4+H2↑

24982

2Al+3H2SO4=Al2(SO4)3+3H2↑

542946

18982

A、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酸都没有剩余,镁可能剩余,故A对;

B、天平保持平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酸都没有剩余,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铝反应的质量少,一定能有剩余,故B对;

C、天平失去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不同.故C对;

D、天平失去平衡,右边烧杯中,酸不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1.(2016?齐齐哈尔)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存在Fe2+B.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D.滤渣中一定不含Zn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铜的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还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的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A、加入的锌反应,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可能存在Fe2+,正确;

B、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或是铁和锌,说明锌已经把硫酸铜完全反应,错误;

C、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或是铁和锌,说明锌已经把硫酸铜完全反应,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正确;

D、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或是铁和锌,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2.(2016?山西)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银的前边,同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A、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A说法不正确;

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B说法不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

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铜比银活泼,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可以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13.(2016?河南)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

【分析】根据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结合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73

24g73g

2Al+6HCl=2AlCl3+3H2↑

54219

24g97.3g

Zn+2HCl=ZnCl2+H2↑

6573

24g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和73g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和27g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假设法相结合方式解答问题,从此题可以看出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时,运用假设法,对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14.(2016?呼和浩特)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分析】根据金属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置换出铜;而铜又将硝酸铁还原为硝酸亚铁;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说明加入的铁已全部发生了反应.

【解答】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全部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而生成的铜又将硝酸铁还原为硝酸亚铁,因此,得到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滤渣中一定含有铜的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故A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不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故B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故C说法正确;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判断金属跟哪些盐发生反应,再判断反应是否彻底,最后得出滤出的固体的成分及滤液中盐的种类,进行解答.



15.(2016?邵阳)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A.H2SO4B.AgNO3C.FeSO4D.MgSO4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锌片放入某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判断和哪些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最后根据质量关系,判断出溶液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答】解:A、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锌的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会增大,故A错误.

B、锌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大于锌,故溶液质量减轻,故B正确;

C、锌与FeSO4反应置换出铁,置换出的铁的质量小于锌,溶液质量会增大,故C错误;

D、锌与MgSO4不反应,溶液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并结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



16.(2016?德阳)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分析】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极端假设法分析计算,可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解答】解: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设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2

5.6gX

解得:X=0.2g;

设5.6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2

5.6gY

解得:Y=0.17g,

设5.6g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Al+3H2SO4═Al2(SO4)+3H2↑

546

5.6gZ



54/6=5.6g/z

解得:Z=g,

由以上计算可知,

A、5.6gCu﹣Zn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小于0.17g,故A不符合题意;

B、5.6gFe﹣Cu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小于0.2g,故B不符合题意;

C、5.6gFe﹣Zn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大于0.17g小于0.2g,故C不符合题意;

D、5.6gFe﹣Al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只能大于0.17g小于0.41g,在其中包含0.38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较大,此题常用的方法就是极端假设法,同学们掌握了此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17.(2016?湖北黄冈)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共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

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

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H)2

D.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

【分析】铜银的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硫酸铝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了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在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和水,所以过滤时得到的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固体B在惰性气体中煅烧得到了CuAlO2.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铜银的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硫酸铝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了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在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和水,所以过滤时得到的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固体B在惰性气体中煅烧得到了CuAlO2.所以:

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固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故C错误;

D、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以从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为背景,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常见物质的性质等知识,难度稍大,为解决好本类题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18.(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分析】解答图象题,要弄清图象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图象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图象的转折点.最后结合备选答案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解答.

【解答】解:A.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而镁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A不正确;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Fe+CuSO4=Cu+FeSO4),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弄清图象中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图象的转折点的意义,及反应是恰好反应,还是反应物有剩余,再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



19.(2016?贺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判断;

B、铝表面的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

C、根据煤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保护金属资源.

【解答】解:A、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故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容易生锈,所以正确;

B、铝表面的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可阻止金属进一步被腐蚀,错误;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保护金属资源,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0.(2016?青岛)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分析】根据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然后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所以

A、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所以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中是否含铁,不能确定,故A错误;

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加入烧杯中后,会继续生成铜,所以试管②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滤渣中一定不含铁,故B正确;

C、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铜,故C错误;

D、通过题中的分析可知,加入铁的质量是2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大于2a克或等于2a或小于2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都是中考的热点,应要引起重视.

























www.youyi100.com

第1页共24页













优秀领先飞翔梦想







献花(0)
+1
(本文系AiChem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