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中国 | 卫辉回忆

 闲挑灯花 2020-04-27

文/王自亮

汲县就是卫辉府,卫辉府是一个好地方。听老人说,那里富,明清时期都是一个古城,影响远超现在的新乡。

我的青年时代,就是在这个古城度过的。古城以它的沉稳,给了我一段最难忘的青春时光。

初到古城,以一个乡下孩子惶惑的眼睛来看,天是阴阴的,建筑是灰灰的,街道是硬硬的,有时侯是清亮的条石,有时候是水泥砌筑的小街。就读的新乡一师在一条小巷里。父母头天送我,我们住在卫辉宾馆,宾馆是一个古旧的建筑,四方方的一座楼,很大气,院子中有几株古树,还有一方水池,水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没有了水,干巴巴的。到宾馆时,天色已暮,我只记得宾馆中央有一块圆形的高高的石幢,而且周围有一圈栏杆围着。石幢有一人多高,形似一个大烛台,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底部还有些人物图像。当时心里颇觉奇怪。

就想着宾馆里,怎么放这样一个东西。后来才知道,这石幢是国宝,是大名鼎鼎的陀罗尼经幢,是卫辉市古老历史和厚重底蕴的象征。

我们在宾馆住了一夜,卫辉宾馆的菜很好,特别是小笼包子,很香。第二天,我到学校报到,父母送我到学校后,就回去了。报到还没有啥,可看到父母走进小巷,朝我挥挥手,我的眼泪突然就涌泉一样喷出来了。

阴暗的天空,灰沉的建筑。这就是卫辉,这陌生的小城,在我心中刻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卫辉的色调,可能是第一印象的缘故,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在我心里一直是沉郁的。每每周末,近郊的同学回家了,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到街上走走。学校出了大门,向西是一条青石板小街,青石板光润,磨去了棱角,有的地方,映了天光,蓝乌乌的。两边的民宅都是古旧的四合院,大青砖,起脊门楼。出校门西行一百余米,路西侧还有一处大宅院。十分破落,里面有大照壁,高约三四米,上面刻镂了圆形图案,十分精细,有麦穗,有禾叶,相互缠绕,美仑美奂。照壁后面,又是一排房屋。石础台阶,做工都极精美。暮色中,我有一次和同学走到这里,站在院落里走走转转,心中升起一种淡淡的感觉,不是怀人,也不是思乡。这种情绪,让人的心软软的。

卫辉是一座古城。学校旁边有望京楼。我们早上在操场做操,西边就看到那黑黑的建筑。望京楼是潞王所筑。潞王朱翊镠是明神宗万历的同母弟,深受母亲宠爱。14岁就藩后,因为思念母亲,就修筑了这个高台。我登过一次,楼全部为条石砌筑,四四方方,类于一座城楼。沿中间门洞石阶上去。上面又是一方平台。据说以前修有阁楼。现在早已倾圮了,只有断草砖残垣,荒草离披。秋风残照,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潞王不是一个好王爷,他就藩以来,骄奢淫逸(其实明朝的王爷没有几个不是如此),据传卫辉地方的娶新妇,结婚前他都要先睡一夜,是谓初夜。因此,卫辉等地现在还流传有夜间娶亲的风俗。出卫辉城在孙杏屯那边有个娘娘坟。一座孤零零的石质陵墓。听说就是一次潞王出城打猎,而霸占了一个村姑。结果这村姑再没人敢娶,到老就孤身一人。但是,人又是矛盾的结合体,潞王又是一个出奇的孝子。他思念母亲,根据明朝宗室规定,藩王就藩后,就不能再回京城,为了派遣思母之情,他就修了这座望京楼。站在楼上眺望北方,一片房屋栉比,再远就是城郊的麦原,天际昏昏蒙蒙,哪里看得到京城,也只是徒慰相思罢了。后他母亲在京逝世,几个月后,这个昏乱浮逸的王爷也郁郁而去了。只剩这残坦断础,独立西风中。

卫辉东边城外,有镇国塔。塔是砖砌,灰黄色,孤零零挺立在麦田中。我们去登过一次,塔不知什么时候所建,想来当还有一座庙的罢。

印象里深刻的还有卫辉剧院,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灰褐色,是水泥抹了碎石子。很沉稳,很大气。我在里面看过泰坦尼克号。和表哥一起看的,看得眼泪汪汪的。

其次就是京楼市场了。一大片空地,扯了布棚,下面就是一个个摊位。多是卖衣服。衣服很便宜。我们班长极善侃价,五元钱买了几件衬衫。惹得那摊主说你下次别来。我们去逛,也只是看看那喧闹的人流,杂乱的声音。震得人耳膜发颤。

卫辉的小吃没什么印象,最常见的是豆腐串,干火烧。买了豆腐串,夹在火烧里,就是一顿饭。豆座串是网状,中间用细竹签串起来的。有一股卤肉味。浸在汤汁里,汤水淋漓。我在卫辉才第一次吃豆腐串,以后就很少吃这种东西了。学校还有一种饭食,叫水泡面,类方便面又是方便面,极快捷,抓一把面,撒两边菜叶,倒入一碗开水,面就成了。

有时还去过城外,都是灰褐的小村庄,低矮的瓦屋。卫辉人多质朴,说话咬音很重。去过一个同学家里,在学校边上,青荫缠绕的小院,屋子很低,屋里很灰暗。我走进去,有一个老人,问我是哪里的。我说长垣。他顿了顿说,长垣逃荒要饭的可多呀,以前经常有推小车来逃荒的。我的脸就微微一红。家乡爱发大水,推小车要荒确是不少,但那已经是过去了。老人还生活在记忆中。

回忆起学校的事情,快乐的似乎不多。一是开会。那时不知道怎么的,倒喜欢开会。同学们搬了凳子集中到教室前面的广场。分班排了队,就听辅导员、学校领导训话,无非就是礼貌,纪律。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穿拖鞋,被辅导员揪住,还有一个同学头发太长,被辅导员扯住要剪头。到底是师范学校,仪容仪表要求都比较严。这与现在学校不同。还有一个就是看电影。周六晚上,学校会在公寓内给同学们放一次电影。播放的都是老片子。春风习习,柳枝轻扬。看着电影,闻着春夜还有女生身上的那种甘美的气息。真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学校管理很严,是积分制管理,举动不注意都会扣分。一是扣班级分,二是扣个人分。我们学校每周一个班值周。值周的班级要负责本周的纪律巡查,秩序维护,周一升旗,公寓卫生检查等。值周班同学是有些特权的,就是可以提前放学,提前放学就能到饭厅提前打饭,而不能再像其他班级一样,一到放学铃,倾巢而出,百米跑一样向餐厅跑,饭勺叮当。真像一支特殊的部队。

三年时光很慢,又很快,青涩而甜美的回忆。离开了卫辉,也离开了少年。以慢慢成熟的眼光回视卫辉,才发现它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水城,在它的沉稳朴实下面,包着曾经多少辉煌与铅华。那学校门口的贡院街小巷,我们的学校,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卫辉府学所在地。那校门口还有一株四五百年的古柏,若沉默的巨人。那我曾经在暮色中徘徊的小院,就是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家祠。原为清代的一个步军统领衙门。原来这些古迹,都有那么长久的历史,都有那么深厚的古韵!

它们曾包容过一个多么无知浅薄稚嫩的孩子,一任他的脚步,轻轻走过那条石板小巷,轻轻走过古城的街市。

两年前,我又去过一次卫辉。领了爱人走过那条小巷,似乎没有多少变化,仍是青石板,仍是低矮的街巷,那家祠又修整了围墙,深深地锁起来了。没有进学校,绕学校转了一圈。学校建筑并没有变化,仍是二十年前模样。校园后有一个坑塘,塘边一株高柳上,有蝉清亮鸣响。望京楼也封起来了,因为周边墙体斑驳,常有落石。要进行整修。仍是古旧的老街,沉寂的瓦屋,舒缓的日子,悠扬的口音。

过去似乎近在眼前,却永远也触摸不及。走到新城,在那城市广场和水上公园走走,又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精神的新卫辉。儿子在长亭上嬉戏着,我却环顾着曾经的古城,还有错落的建筑,依依的水波,弱柳扶风。思绪悠长。

如果有机会,多想再走一走卫辉,再听一听那青石板的清音。但是,我们的学校已经开始搬迁了。那青石板,那悠长的足音,还能回荡多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