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满分妈妈,要累死了

 冷暖时光 2020-04-28


    “妈妈”这个词有魔力,只要看到,或者叫一叫,便会触动心弦。

    在《请回答1988》里,几个小伙伴玩得正欢,随着一嗓子“正焕啊,回家吃饭啦!”开启妈妈们喊娃儿回家吃饭的欢乐。

    一家一家的妈,站在家门口,扯开了嗓子叫自家的娃儿。声音此起彼伏,来了一场高音秀。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这情景透着温暖熟悉的气息,一下子,将我拉回到少年时的幸福时光。

    少年们,有着甜蜜的小烦恼,淅淅沥沥小雨般的湿愁心事,然而,他们的脚步是轻快的,日子是繁乱而充实的。

    望着他们匆匆地赶赴学校,背后的妈妈们,她们却需要直面真正的人生。

    一、德善妈妈:柴米油盐酱醋茶。

    德善妈妈,拿着已经所剩无几的面霜瓶子,狠命地往外倒,与此同时,数落着德善爸爸。气到不行,狠狠地摔了这挤也挤不出来的瓶子,然而,脸上还没够抹,又不得不再次拿起来,使劲儿地磕,希望能够像变戏法般,再挤出来点儿。

    算计着过日子,还是捉襟见肘。德善妈妈,总免不了一个月的最后几天里,钱包告急,无米下锅。三个吃人的学生,一个散财的老公,她的生活,在这一家五口人中,盼啊盼地,盼着能好起来。

    德善妈妈永远的在围着家转,如同被蒙了眼睛,上了磨盘的驴,狠命地,不知疲倦地往前使劲。苦日子如影随行,带给她无尽的烦恼。

    她的烦恼,戳痛了我的心。

    德善爸爸总也上当受骗,吃一堑并不长一智。

    他见不得人可怜,救济那些看起来更加贫困,可怜的学生,老人,以及生活无所着落的难者,总是因同情心买回些并不需要的零碎物品。

    生活之于每一个,都有难言的痛与苦。也只有吃过生活苦的人,才会同情那个冷清街头的守摊人。德善爸爸对别人的帮助里,下意识里,是在精神里同情自己,帮助自己。

    然而,德善妈妈,没有这般的心境。她要面对的,是家里每天的一堆现实,吃喝拉撒,柴米油盐,三个娃儿的?课费,衣物费,每天的账本,精打细算,还是只出不进。

    她跑到了正焕妈妈那里,借钱也不好意思张开口。因为总也借着没还。

    德善爸爸,还是个大男子主义,纸老虎。装模作样地,对着她吹胡子瞪眼,大呼小叫。

    这种嘴脸,是生活里,太常见的,中年油腻男的样子。他可能是一个好职员,好父亲,好儿子,好同事,好邻居,好人,但在他女人那里,永远是一个王者的形象与权威。只有在这个女人面前,他才能够嚣张狂妄,颐指气使。仿佛这个女人不仅欠他这辈子,还欠他上辈子,下辈子,欠他永生永世一般。

    德善爹妈的生活里,常常舌枪唇炮,干起仗来,几乎寸步不让。那股子生猛劲儿,仿佛是世仇,在生活里,什么婚姻啊,什么感情啊,到底,都还是要让位给生活。

    生活是一地鸡毛。

    德善妈妈最美好的时光,是跟着住在她家楼上的暴发户大姐一同享受免费的皮肤护理。那时候,她终于是变回了她自己,无忧无虑,完全抛开家庭和老公的一个女人。

    二、正焕妈妈:孩子不乖,老公太听话

    正焕的妈妈是暴发户,物质生活优渥,即便如此,也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在等着她。

    没钱的时候,盼有钱,有钱的时候,人便开始飘渺虚无起来。

    她的挫败感来自儿子。儿子跟她不亲。话都没有一句。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也换不回儿子一个笑脸。她像是欠了儿子几百万,怎么讨好,怎么微笑,怎么甜蜜,给再多的零花钱,儿子都是爱搭不理。上学走的时候,给零花钱,都透着讨好。

    看着善宇,她赞叹连连,怎么善宇妈妈那么会生?儿子像是朋友,什么话都跟妈妈说。一想起她自己的儿子,她简直是想要把两个儿子塞回肚子里,重新再生一次。

    儿子缺双鞋这种事情,还是从善宇妈妈那里得知的。这对于一个妈妈的打击,却不是钱不钱的事情,简直要命。

    妈妈们的希望,都完全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她们的喜怒哀乐,烦恼忧愁,完全来自孩子。

    对待老公,正焕的妈妈,要多嫌弃,有多嫌弃。完全是一副太后的模样,高贵得不得了。

    正焕的妈妈,看比自己年龄小些的老公,总觉得他幼稚。老公从贫困里走出来,保留了节俭的习惯。舍不得穿,舍不得吃,娃儿十来年前用的奶瓶,还留下来。一件衣服,旧了依然不离身。买件新的吧,也是只要便宜就好。

    自从中了大奖,成了暴发户,与之前忙碌奔波的生活,改了个样以后,这个男人,就满足了。有大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饭吃,儿子们健康,他就满足了。说起来,他才是岁月静好的最好注解。他没有坏习惯,不吃喝嫖赌,对老婆,总是想方设法,逗她开心,供她取乐。

    天下,再没有这样好的人了。

    偏偏,正焕妈妈,就是不乐。在她眼里,他怎么样,都是错。

    正焕妈妈不满于老公的穷酸样儿,不满于整天像个小孩儿一样地,没有成年人的稳重成熟,跟儿子,没什么区别。

    这个男人在她眼里,算是废的。

    这正是当下,太多疲惫婚姻里的真实写照,一方拼命讨好与付出,而另一方,永远没有满足,也说不上来,是哪里不满意,总之,就是横竖看不顺眼。

    婚姻需要平衡,在于宽容与理解,在于欣赏与鼓励,这些道理,正焕爸爸懂得太多,所以他更快乐。

    而正焕妈妈的乐趣,显然太少了。

    她无穷无尽地买买买,就是在这种物欲的满足里,在别人的羡慕嫉妒里,得到短暂的满足。那一刻之后,她新的无聊又来了。

    真是人生各有烦恼,谁也不比谁的少。

    三、善宇妈妈:用坚强和爱撑起了家

    善宇是正焕妈妈羡慕极了的好儿子。他在学校里省心,是学生会干部。在家里,是妈妈的好帮手,帮妈妈做家务,帮带妹妹。善宇还是妈妈的知心好朋友,生活里,学校里的大小事情,他都很耐烦地跟妈妈讲。真正的别人家的儿子。

    这一家子人,是令外人看起来,温暖甜蜜最幸福的一家人。

    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源于妈妈无穷无尽,无私奉献的关爱。

    善宇妈妈,是那个难上加难的女人。她失去了老公,一个拉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被婆婆骂为扫把星,克死了丈夫。每次来看孙子,就顺带着,再骂一骂儿媳。

    善宇妈妈断绝了夫家的联系和帮助,以一已之力,苦苦支撑。

    她拼命地节衣缩食,生活还是贫困挣扎。她面临着跟德善妈妈同样的困境,经常跟正焕妈妈借钱也还不上。

    还不如德善妈妈,凡事,都独自承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不知不觉里,没有粮了。转眼之间,没有煤球过冬了。生活像个血盆大口,张大了,要吞噬她。甚至,给儿子的饭食,她都不舍得尝一尝。一根香蕉,一家人,分了三份吃,还佯装自己不爱吃。买一份快过期的打折饮料,也是犹豫再三,狠了又狠了心。

    善宇妈妈,吞下肚里的,除了饭食,还有心头的泪。她留在脸上的,永远是微笑与快乐。对于她来说,孩子们健康快乐,贴己听话,她就幸福满足了。

    善宇妈妈心底里的爱,激发了一家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几乎源源不断地,给他们鼓劲与支持,令她们一家人,走过一段又一段暗淡的时光。

    也正是这份善良与付出,体贴与关爱,感动了同样来自苦难里的男人阿泽爸爸。

    最终,这两个人,再续缘分,善宇妈妈得到了后半生的幸福。

    妈妈们的生活,正如剧里展示的那样,累也要累死了。

    不管贫穷富有,重心永远在家庭孩子老公的琐事里兜转。她们的人生,于社会而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于家庭而言,很多时候,被家人看起来,也是低廉的,理所当然的。于自己而言,是付出的,没有自我的,孤单寂寞冷的。

    几千年来,妈妈们的职责便被限定在相夫教子的范围内。

    社会对妈妈定位是,生养我们的人,不辞劳苦照顾全家饮食起居的人,不惮夙夜为全家埋头操劳的人。妈妈们被歌颂,被要求,去为家庭无私奉献,去伟大牺牲。这其中,到底捆绑了多少道德包袱,捆绑了多少隐性劳动?

    现代社会里的妈妈们比起《请回答1988》里的妈妈们,更加不易。不仅要照顾好家庭,做饭,洗衣,讲故事,哄睡觉,吃喝拉撒除外,还要外出工作。一方面出于生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去。在男人们眼里,不工作的女人,等同于吃闲饭。

    爸爸们能心无旁骛地回家,已是功德一件了。

    当我做了妈妈,我更理解了贴在妈妈们身上的这些标签,它伴随着的,是数不尽的矛盾,困苦,与挣扎,甚至是丈夫的冷漠与旁观。而所有这些,妈妈们只能自行咀嚼与消化,并咬牙坚持下去,期待有一天孩子长大,自己功德圆满。

    无论妈妈们有多少怨言,她们对孩子的爱却是一片赤诚与晶莹永不会变。母性,是天生的。

    每个人对爱的最初体验来源于妈妈。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浪漫的情感,没有杂质,不复杂,出自本能,永远不会枯竭,既简单,朴实,又伟大。

    对一个女人来说,成为妈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要颠覆自己。从身体上,从心理上,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凡事以孩子为主,不能打扮,不能逛街,不能漫无计划地花钱,不能随心所欲。

    她要承担起另一个脆弱的生命,精力与心情便时刻与那个小生命共舞,那个生命在哪里,她的心便在哪里。

    她要面对婆媳关系的不可调和,夫妻关系的矛盾冲突。

    她要选择是全职在家带孩子,还是外出工作谋求个人发展。

    当妈妈这个身份降临在她身上,她便陷入了一个几乎无法突破的困境。

    一个同学,在读博第二年生下孩子,生产后的七天就匆匆回去上课了。导师看她虚弱,建议她回去休息。她问导师,如何才能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导师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没有平衡,只有冲突。

    很多妈妈们,便是在这冲突里,在工作与家庭的夹缝中辛苦奔波和生活,像打仗,时刻不能放松与松懈。

    可喜的是,现代社会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爸爸主动参与到育儿稼和事务的过程当中了,他们意识到男性在家庭和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享受亲密的情感关系和天伦之乐。

    回归家庭的男人,总让人想起一个词:铁汉柔情。

    但愿你们遇到的男人,都是。

    如果你已经是妈妈,如果你既将做妈妈,如果你想做妈妈,那么,别只操持家务,只关心孩子的一日三餐,也带孩子,领略这美妙世界,做个知性,优雅,自如,欢笑的妈妈,亦或自己。

    也许你还想看:

    《叹息桥》,走不出的爱情罗生门

    这个皇帝太温柔了,爱了爱了

    家庭主妇的岁月静好,是骗人的

    那个不爱学习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厉害的女孩,总能笑傲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