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亮针灸盲区,认知刷新疗效

 jiezhukuaile 2020-04-28

I导读:小编感觉到,作者所述这些关于针灸的“盲区”,其实来源于一种更高的追求,是在不断追寻更好的解决方案。当我们达到更好之后,心情是无比欢喜的。(编辑/茯神)

照亮针灸盲区,认知刷新疗效

作者/胡溪恬

写在前面:所谓“盲区”,我是以自己的认知转变经历来叙述的。我不知道我以前的这些困惑,别人是否也有。但是当我的盲区被照亮之后,我希望这束光能传得更远,这束光能变得更亮。

为了避免疼痛,快速进针对吗?


有观点认为,快速进针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因此提倡无痛进针,甚至发明了管针进针法。


追求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正确的,但是不一定要通过快速进针来达到。更重要的是,快速进针法忽略了对皮部的刺激。

郭老认为皮部是人体经络循行很重要的部分,针灸从皮部就开始治疗,并不是破皮进针之后才开始的。

郭老举了一个例子:蚊子叮咬皮肤,它的针那么细那么软,轻轻地从你的皮肤叮进去。所以进针的时候也要像这样轻轻地进,然后再慢慢捻针,寻找得气感。

“气至而有效”,是得气就有效吗?


针灸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大夫针刺得气即止,留针起针之后,下次继续再针。

郭老告诉我们:“气至而有效,不是说得气了就有效了,扎针就像吃药一样,针灸的刺激量就是药量,得气后要效不更方”。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针灸不传之秘在手法。一方面是手法要做得好,另一方面是刺激量要给得够。郭老说要去“品住那个劲儿”,才能找到治病的那个“激发点”。

如何把刺激量给够?不是靠手法蛮力,也不是靠留针时间,而在于得气后的“慢针细捻”。增加刺激量,郭老坚持不用电针,而是坚持“针不离手,手不离针”。

针灸手法繁多,很难学?


诚然,针灸教材中收录了搓法、刮法、弹法、捣法、飞法等手法,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复式手法,比如苍龟探穴、白虎摇头、龙虎交战等手法。

对于初学者,看到这些手法名称,可能就会望而却步了,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感觉针灸的传承好像比方药困难很多的原因。

大道至简,郭老把郭氏针灸的核心手法浓缩在了“轻针慢捻,慢针细捻”这八个字里,重在“捻”法上下工夫。

简单的一个捻针法,用好了用精了,不仅可以得气和气至病所,而且同样可以做出的针感。郭老经常说,要把针当成自己的手指来用。

针灸不辨证,是不是也行?


针灸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患者刚口述完病情,不必开具详细处方即可持针施治。正是针灸这样的“简便性”,在医师面对大批量的患者时,辨证思考的过程就极有可能被“压缩”。


本该获悉详情再辨经脉和证候,结果可能是当患者说出主证之后就开始“穴位对应”了。把针灸治病,作为病症与穴位的直接对应,就会陷入“病名繁多”的困扰,把针灸变成机械化快餐式的治疗方式了。

郭氏针灸强调辨经脉,辨病症和辨穴性。比如郭氏针灸治疗牙痛,不仅根据上齿足阳明、下齿手阳明进行经络辨证,还要讲到龋齿痛,风火牙痛,虚火牙痛这些类型。

郭氏针灸三代传承,根据经脉、病症和穴位特性来取穴,建立在综合辨证和反复验证的基础上,这才总结出来了很多“特效穴”,而不是简单的穴位对应法。

郭氏针灸的老师们愿意把这些特效穴教给学生们,但是他们更希望“授人以渔”,所以郭帅老师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把郭氏针灸的“临床经验”梳理成“系统理论”,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后再“举一反三”。郭帅老师就经常说,不要“快餐式学习”。

多扎几个穴位,更有保障?


临床上使用的穴位不在多,而在精。“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针灸也是一样。


郭老说穴位之间有拮抗作用,一条经上基本只取一两个穴位。辨病、辨经、辨穴性,才能精准锁定最优穴位。轻针慢捻,意气合一才能保证得气充分。

另一方面,学习的穴位也在精,不在多。郭氏针灸治病常用的穴位只有一百来个,就可以应对诸多病症和变化了。

郭氏针灸不仅重视经脉循行,而且很重视穴位特性。从穴位的命名由来,所在经脉,腧穴属性,主治功效等诸多方面,对穴位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也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讲解每一类疾病都必讲的“穴位精讲”部分。

古琴上的弦是有限的,却可以奏出无限的曲调。人身的穴位不一定是有限的,但是用好手上的一根针,能解决的问题很可能是无限的。针法即人法,你想学精一门还是浅尝诸家?针要人用才能活,郭氏针灸的技法和理论就在这里,你是那个想用活它的人吗?

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灵兰与郭氏针灸将在两年的时间里,系统整理和总结出郭氏针灸的特色学术内容,并以网络课的形式呈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