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计划吃喝拉撒睡?孩子的日程安排是个技术活!

 乐康居 2020-04-28

云宝妈

小步创始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

曾任职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BCG,后在国内某知名地产公司任最年轻执行董事。云宝出生后创办小步亲子,带领超百万家长一起践行在家早教。

云宝半岁以后我开始上班,家里有爷爷奶奶和阿姨照料孩子。但是我很快就担心起来,我不在家的那些时间,云宝都在家干嘛呢?

这可能是小区里老人带娃最常见的场景

早上都是会推着出去晒太阳的,不管是喜欢抱的爷爷带着还是喜欢推车的阿姨带着,总之,就是云宝一边“晒太阳”一边“听”老人们侃大山,一出门就是一上午。

下午在家里让她自由玩玩具,爷爷挺厉害的,有时候拿家里的小玩具给云宝编了各种故事,不过时间长了也没那个精力花样百出的逗她玩儿。

绝大多数时间,有关云宝所有的话题都是吃喝拉撒睡。每次回家的对话都是这样的:

“今天云宝怎么样呀?”

——“好得很,今天加了香菇了”

——“还可以啊,少睡了半个小时,怎么都睡不着!”

——“拉了三次粑粑,我看看是不是受凉了”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作息安排,搜到的全部都是几点吃、几点睡的安排。这些事儿当然很重要,但如果你去搜一下国外的网站,或者去看看国外高级的日托机构给孩子定的作息,差别相当之大,因为在那里,教育才是应该安排和计划的事情。

百度搜索最常见的作息安排

Google英文搜出来最常见的作息安排

很明显,我们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引导是完全缺失的或者严重不足的。于是我下决心,要从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走出来,把全家武装成一个专业的早教机构。我用了一个关键的工具——日历。这个工具后来让我家的爷爷奶奶、甚至从未带过孩子的阿姨都成为了小区里的育儿明星,也为云宝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帮助。

在战略咨询公司做过的人都是使用日历的高手。我在BCG的时候,每天时间几乎是按半个小时划分安排起来的。用日历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好处,就是强化计划性。很多事情,有一搭没一搭的做,就会没有任何效果。我其实一直觉得,一个人做事儿是否高效、是否能做成事儿,最关键的就是这个人是否有计划性。

这是早期的手写版计划


后来变成了电子版

 点击查看大图

可别小看做计划这件事,其实里面的学问挺多的,很多人整天抱怨工作没有自主性,但真的完全让你安排自己的一周,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拿给孩子做日历安排为例,这其实就是一个孩子的周计划。

首先得有目标。这一周主要想让孩子体验什么、锻炼什么,这是一个总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Ⅰ.孩子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特点。

Ⅱ.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兴趣

Ⅲ.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望

比如,一岁半开始差不多过了孩子的口欲期了,就可以开始让孩子探索一下颜料之类的艺术材料了。而云宝本身从小就表现出对美的浓厚兴趣,比如她见到花就开心得咯咯的笑、给她穿不好看的衣服她会不开心,我也希望云宝长大成为一个有品味的女孩,且艺术气质这事儿得靠从小到大的熏陶。综合这几点,我会有意识的多让她接触艺术启蒙的活动。

当然,这是大目标,其实每周的活动还会有自己的小目标,比如某一周我会想带她多体验跳跃,某一周又会想跟她讲大海的奥秘,这就是小主题。用小主题把各种活动串起来,对孩子是非常好的强化。我试过,一天跟孩子讲了动物,一个月后她几乎就不记得什么了。但如果用一周的时间,不断跟孩子说各种有关动物的事儿,比如今天讲大小动物的对比,明天讲大动物中的猛兽,后天甚至具体讲讲老虎,以及被老虎吃的牛羊们,层层递进,相近的概念反复出现,从大运动到精细运动甚至艺术音乐的活动安排都与这个主题相关,印象就会特别深,几个月都不会忘!

按主题制定的周度计划(动物主题)

点击查看大图

☛定好了目标,就得要找肉了~这事儿当年我做得是有点辛苦的,你得先知道每个阶段有哪些活动适合孩子,自己搜罗各种创意和想法,并且根据自己定的小主题进行调整,比如同样是一个跳的动作,如果你只是不断重复让孩子跳,她可能很快就没兴趣了,但如果跟着主题走,今天是青蛙跳、明天是小猪跳、后天是小水珠跳,孩子自然就会兴致盎然。现在这事儿有了小步当然容易多了。

日历的一大好处,就是给你一点时间(我之前大概每周会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做),集中精力、有的放矢的寻找新鲜事儿。人的惰性是很强的,很容易一天天就这样赖过去了,但是当你刻意的要找乐趣的时候,创造力才会爆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聊的理科妈妈,但后来竟然都可以搞出这么多花样,人的潜力真是无穷的呢!

虽然花样可以是无穷的,但给小宝宝做计划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重复,孩子喜欢重复,在重复中形成印象,所以虽然我们大人都喜欢不断尝鲜,给孩子的安排一定要不断温旧。

☛做完计划了怎么用呢?第一点就是要深刻的认识到“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抱怨,今天想给云宝玩某个东西,结果云宝根本不领情,看都不看就跑了。时间长了,他们也被我教育出来了,这才是常态。

其实,早教领域一直有到底应该让孩子自己发起活动还是由大人引导发起活动的争论。而我坚持的是,孩子自发的活动是主体、是常态,而家长发起的活动是火花引子、是新天地大家如果留心我给云宝做的日历就会发现,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预先设定好的事情只有一件,而且完成这一件只需要10分钟不到的时间。但是,我们经常因为有这样一个引子,而拓展出了一个新的天地,有时候也会发现这个引子并不好,那就听从云宝自己想做的事。

没有家长的引子,孩子就总是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打转。但引子不能喧宾夺主,非要孩子跟着你的节奏走,那就是控制而不是启发了

我刚开始做的日历,是按时间来安排的,不过这个时间是松散的,我写10:00-11:00,并不是一定要这个时候开始,小孩子是很难精确地按时间安排的,其实时间的安排更多的是提醒做事情的先后顺序而已。在英文中这是routine,而不是schedule。后来我们全家配合得越来越好,就更多的是按锻炼的领域来划分了(参考上面按主题制定的周计划,左边的行抬头变成了音乐、运动、认知等),因为这个计划最重要的是让家人领会每一个安排背后的想法,锻炼什么能力、体验到什么东西。

每天早饭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说日历的环节,讲讲这些安排到底是什么意思,晚饭我回家以后,会一起聊聊今天的情况。爷爷奶奶和阿姨汇报成果超级积极。到后来云宝大一点以后,自己开始参与计划的制定,我们会让她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她自己选择的活动,做起来更加积极呢!

说真的,自从开始在家用日历,家里有关吃喝拉撒睡的争执少了很多,围绕教育和成长的讨论让所有人都更加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