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力平 | 另类选题:关于综述文章或研究报告型题目

 liyu_sun 2020-04-28

贺力平

一篇学位论文或科学论文 – 或简单地说,认为被称之为“论文”的东西 – 都应当是针对并解决一个带问号问题的成果。这个带问号的问题是针对一个既定的、现存的或流行的判断或命题而提出来,由论文作者在论文中加以界定并对之进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也叫做“论文”的东西其实不是这种情形。它们并不专门地探讨带问号的问题,而是讨论、叙述、概括某个事物或事情(即对应于英文中“issue, problem, situation”一词的含义,而不是“question”)。

在这种作业中,文章的中心不是question,而是某个issue或problem, situation。文章没有明确的、贯穿前后的argument(即通常所说的“论点”)。文章围绕一个中心事物,凡涉及这个中心事物的各个相关事情都可以被纳入作者的视野。

例如,一位作者提出考察“汽车消费信贷在近年中国(或美国)的发展趋势”,考察“学生教育贷款在近年中国(或美国)的发展趋势”,考察“国际反洗钱行动的新发展”,考察“住房信贷证券化的可能性、条件、方式、意义”,等等。所有这类题目的一个共性是,作者的思维跟着考察对象走,考察对象“走”到哪里,作者的文章就跟随到那里。

综述文章或研究报告型文章一般要在文章中回答几个问题(严格意义上的论文则只回答一个中心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之间可能有逻辑关系,也可能没有逻辑关系。例如,就“汽车消费信贷在近年中国(或美国)的发展趋势”这个题目而言,报告者通常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 最近几年中汽车消费信贷在中国(或美国)的总量增长情况;

■ 最近几年中汽车消费信贷在中国(或美国)的地区分布特点;

■ 汽车消费信贷增长与汽车销售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

■ 消费者对汽车消费和汽车消费信贷的需求极其特点;

■ 现行政策中限制汽车消费信贷增长的部分;

■ 现行政策中鼓励汽车消费信贷增长的部分;

■ 对现行政策的总体评价;

■ 汽车消费信贷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 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提供者的比较;

■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赢利性和风险及其特点;

■ 等等。

很明显,如果按照上述纲目撰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者心目中的主题就是围绕汽车消费信贷在一国近期发展中所涉及的广泛问题(issues)在进行讨论。当然,作者也没有离开经济学分析,他或她事实上还是在从供给和需求这样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并清楚地知道这份报告的用途在于为有关的政策决策提供背景参考和或意见建议。同时,也很明显,报告者在这里并不打算对诸如“影响近年汽车消费信贷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作出分析性结论(即比较某个或某类供给因素或需求因素的相对强度)。即使进行了这种分析,分析往往也是简略的,被“淹没”在文章对众多其他问题的讨论中。

研究报告采用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综述”或“概括”。作者在进行综述或概括时,需要对所掌握的大量材料(“素材”)进行归纳,梳理出清晰线索,对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评价和揭示事物的相关意义。

具体说,在这种工作中有三件事情至关重要:

1.确立了一个主体事物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讨论哪些相关事情(范围)。这有点像是进行“二次选题”。大家知道,任何一个事物或事情(a thing or an issue),无论它是一件“大事”还是一件“小事”,它的相关方面实际上无限多的,可由此而涉及无穷多个问题。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对一件“小事”的综述或概括几乎也不可能。所以,作者必须有取舍,在一开始就明确准备仅仅关注哪些相关方面,不打算涉及哪些方面。或者,作者明确准备重点探讨哪些方面,而将别的一些相关的或关系较远的事情放在本文相对不重要的位置。

2.对“素材”进行甄别筛选。在任何一个事情上,作者都可能面对大量素材:前人和同人的论述,各种时事新闻报道,作者自己收集的一手材料(包括通过自己或委托别人进行的各种实地考察,访谈,问卷,档案文献摘录,过期期刊查证,等等)。作者对这些素材必须进行真实性和真实性程度的鉴别,进行相关性和相关性程度的判断,从而做到“去伪存真、去粗留细、详略得当”。

3.评价和揭示所讨论事物的学术价值或政策意义。任何讨论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所有的讨论都不能离开这个目的。这个预先确定的目的在文章中可能一直暗藏在作者的心中。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一定有必要对文章进行总结,不仅重复说出文章开始时就指出的“目的”,而且对讨论过程中所涉及各主要事物与这个“目的”的关系再进行扼要说明,让读者明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所达到的结论(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论述带问号问题的论文)。

对综述文章的一般要求是:

  1. 题目有新颖性,即不要去重复甚至简单重复别人的文章。

  2. 题目要具体,让读者能从标题中就明白作者打算讨论一个什么事物或什么事情。

  3. 作者掌握了不常见的信息材料,即在论述中不重复已为人熟悉的信息。如果作者缺少条件掌握新信息,那么,重点工作必须转变到对已知信息的加工环节,即运用某个分析方法对已知信息进行别人没有进行过的分析整理。

  4. 对线索有很好的归纳整理。

强调:综述文章可用于一个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理论综述文章指针对一个学科领域或学科问题(issue, question)进行学术文献综述。现实综述文章则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事物或问题(problem, issue, situation),例如前面提及的“消费信贷”诸事。

有时,理论综述文章和现实综述文章并不是截然不同的。理论综述文章有时也会涉及一些现实问题,使用若干来自非学术研究的信息材料;现实综述文章有时也会涉及一些理论问题,使用若干来自学术研究的信息材料。但总的看,两类文章是可划分的。如果出现了两者“交叉重叠”,其比例应由作者根据文章主题加以恰当地把握。


附注(本文作者的一篇理论综述文章和一篇现实综述文章,供参考):

  1. 贺力平:“中国1999年外汇和汇率体制研究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第3期,第35-37页。(可视为“理论综述文章”)

  2. 贺力平:“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管理世界》2002年第1期,第148-57页。(可视为“现实综述文章”)

———

刘西川阅读写作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