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六甲大海战:华人参与南洋联军 反攻西方殖民者的远东堡垒

 听雪楼75iz4v14 2020-04-28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古代的南洋地区发展?

近代早期,随着欧洲冒险家们的稳步东进,整个南洋群岛都突然为东西方对立所笼罩。然而,即便是那些早已扎根当地的人群,也能依据源头、文化信仰和社会组织形态,被划分为许多利益团体。外部势力的强大影响,经常只是对其内部变异产生加速度作用。

1513年的马六甲大海战,就是为后人剖析南洋历史发展的窗口性事件。表面上的反殖民主义行动,其实包含了更多富有深层次动机的时代格局。

爪哇新贵的危机意识

1511年 大征服者阿尔布克尔克进攻马六甲

早在1511年,葡萄牙大征服者阿尔布克尔克率军攻克马六甲城,从而建立了南洋地区的首个西方势力前哨站。他本人在尝试探索周遭海域后,就急匆匆的返回印度继续下一步经营。但留在新建堡垒内的驻军,却已向着四周辐射开来。不仅造访北方的泰国与缅甸海岸,也不忘向东探索巽他海峡,并在南边接触了苏门答腊岛土著。

然而,原有的马六甲苏丹势力却不甘心就此痛失王城。他们一方面已将主力撤退到彭亨等北部城市,也不忘在海峡东部的宾坦群岛建立基地。为了尽快将留守的葡萄牙人逼走,经常组织船队截断当地海运。与之不断交战的西洋战舰,也会在得胜后进行反垄断压制。一时间,原本繁华的马六甲海峡贸易,就因敌对双方的共同努力而变得时断时续。对他们而言,减少的货运量可以通过商品涨价来克服,但许多较远地方的商团就要为此损失惨重。

葡萄牙与马六甲的长期混战 造成了贸易时断时续

例如远在爪哇岛北部的德马克苏丹国,就感到自己的利益正岌岌可危。作为全岛第一个改宗伊斯兰的势力,该国统治者源于跨海前来定居的穆斯林后裔,许多王族都被认为具有古老的阿拉伯血统。这让他们天然的亲近其他南洋伊斯兰势力,并对代表欧洲天主教东侵的葡萄牙有本能敌视。尤其是后者引发的长期冲突,给马六甲海峡航运造成巨大影响,就直接危害到自己所依赖的贸易收入。

其次,德马克就建立在已经崩溃的满者伯夷帝国废墟之上。在当时的爪哇全岛,还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各种政治实体。彼此大都相互不服,并期望能用兼并他人的手法重建超级帝国。于是,对外贸易的收入多寡,就成为谁能最后胜出的战略性因素。时任苏丹的帕特乌努斯,原本就是治下港口杰帕拉的领主。他非常清楚贸易额萎缩,不仅会影响自身经济发展,还将动摇德马克的最强继任者地位。若不采取实际行动,就会让自己所属的穆斯林群体丧失固有优势。很难在之后的岁月中,继续压制岛屿其他地方的印度教王公。

远在爪哇的杰帕拉港 就受到贸易衰退影响

新仇旧恨下的联军

时任德马克苏丹的 帕特乌努斯 


1512年冬季,帕特乌努斯开始筹备自己的远征舰队。因为自己的龙兴之地杰帕拉,就是区域内最繁华的商港,所以根本不愁找不到足够船只凑数。他本人的旗舰,就是1艘非常硕大的中国式帆船,由几层坚固的木板拼接而成。其他主力也包括大型的兰查桨帆船和中等大小的帆船运输队。

由于爪哇从13世纪的蒙古入侵过后就开始运用火器,就成为最早为战舰配备火炮的南洋地区。经过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相关产业链,并可以用进口自呼罗珊的优质钢铁打造出精锐型号。那些早先为马六甲苏丹制造火炮的工匠,就有相当部分是来自爪哇的移民后裔。其优良的工艺水准,甚至让缴获武器的葡萄牙人都赞不绝口。因此,他们至少在远程武器方面,不像许多后人臆想的那样弱不禁风。

爪哇岛在14世纪就开始为战舰配备火器

当然,爪哇与马六甲之间毕竟有较长距离。早年的满者伯夷帝国,在控制半个南洋群岛的前提下,才能在新加坡岛维持20万部队征战1个月时间。如今的德马克苏丹国体量远远不如,势必只能以部分精锐实施攻击,并依靠广结盟友的方式维持补给。

比如苏门答腊岛东南的旧港,也曾是满者伯夷的海外属地,如今还与杰帕拉港有密切往来。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华人群体,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建立过宣慰司。但随着大明帝国的辐射能力萎缩,也不得不与周遭的穆斯林团体合作,接受地方苏丹的保护。因此,这些人就很自然的站到德马克人一边。由他们操作的中国式帆船队,将为本地苏丹运送部队和至关重要的稻米储备。

曾为明朝海外基地的旧港 也加入了联军阵营

此外,爪哇本岛的其他港口,也有不少因贸易中断而蒙受损失的商团。驻留当地的穆斯林船长,很乐于在强者的保护下劫掠敌舰。因此就自然而然的放下往日芥蒂,暂时联合到德马克苏丹麾下。这样,进攻马六甲的部队就凑出了100多数大小桨帆船、47艘体积不小的中国式帆船,以及上面搭载的12000多名穆斯林水兵、印度教武士和华人仆从。

不过,帕特乌努斯对于同葡萄牙征战不朽的马六甲苏丹国就不太感冒。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法统源自满者伯夷,而对方则是被前朝驱逐出新加坡岛的苏门答腊后裔,并在崛起阶段发动过漫长逆袭。即便如今的德马克也同样改宗伊斯兰,却还是需要靠许多基层的印度教人口作战。

帕特乌努斯的阵营 几乎包括了当时南洋地区的所有人群

所以,双方的关系始终不能融洽。只是由于前任马六甲苏丹在当年病逝,才让爪哇人决定自己来排除问题。否则就很可能在宾坦群岛,就遭遇当地驻军拦截。一旦能顺利驱逐洋夷,也等于是变相完成了对旧港等领地的统御。

最后,马六甲城内曾有大批爪哇商业移民居住。在阿尔布克尔克的军队进驻后,他们依旧能联络到原先的老关系,对于城市近况有相当掌握。帕特乌努斯就通过这层情报网得知,当地的葡萄牙守军还不满200人,且只有数量同样不多的马来仆从军协助。城市的港口也基本没有常备舰队,唯有寥寥数艘船在实施象征性巡逻。这也让他进一步强化了要速夺取此城的决心。

马六甲的防御力量 始终处于不满编状态

海上对峙

德马克舰队在马六甲大海战中的前进路线 

1513年1月,帕特乌努斯的爪哇-旧港联军开始进入马六甲海峡。但在绕过宾坦群岛附近时,被偶尔路过的7艘葡萄牙战舰发现。那是当年度巡航周遭水域的船队,此时正准备返回马六甲休整。在目睹眼前这一大片如丛林般密集的敌舰后,立刻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回港口。但也正是她们的偶尔现身,让原本兵力薄弱的马六甲有了决战资本。其中仅适合远航的卡拉克帆船就多达10艘、轻便灵活的卡拉维尔帆船2艘,还有1艘专门用于近海机动的加莱桨帆船。

因此,指挥官佩雷斯做出大胆决策,下令绝大部分士兵都登船迎战。只留下20人和部分病患继续守卫要塞。他们的本地马来盟友,也增援了20多艘兰查桨帆船和2艘中国式帆船,并有1200人的弓箭手协助作战。

战役爆发前 碰巧有多艘卡拉克帆船在马六甲附近

由于发现马六甲守军准备出海迎敌,帕特乌努斯下令全军不要在港口外停留,转而继续沿海峡向西北方向航行。准备在海峡中部进行调头,再找合适的登陆场将士兵输送上岸。期间,主要的大船都位于靠苏门答腊岛一侧的海岸,并由调度方便的桨帆船在周围戒备。这种古老的海战技巧,从公元前的蒙昧时代就在东方水域流行。即便到了各项技术都有重大更新的16世纪,依然是排兵布阵的优质首选。

葡萄牙舰队则贴着己方海岸跟随,同步向着西北方向前进,并随时准备寻找对方阵线中的缺口进行突然穿插。老将布里托率领全军中最小的1艘卡拉克帆船,立即杀向位置显著的爪哇旗舰。随即就被负责掩护的15艘桨帆船包围,陷入非常难受的苦战阶段。原本信心满满的炮手发现,那些做过特殊加固处理的南洋战舰,居然能顶住大部分武器的远程射击。无奈之中,就只好将目标对准甲板上的人员,迫使他们因伤亡惨重而躲入下层避难。

马六甲守军将大部分人员都集中到船上

稍后,有更多的大帆船开始加入战局,并与数量几倍于自己的各式桨帆船缠斗。每次递进射击都效果不佳,还要立刻转向移动,避免被彻底封堵在某个小范围内无法动弹。但通过有针对的轰击上层塔楼与船帆绳索,还是让德马克苏丹的部下也心有余悸。于是就选择离接触,继续保持平行的向北机动。

等到西北风开始吹拂马六甲海峡,两军再不约而同的完成了大范围调头,并驾齐驱的往东南方向推进。当然,由于葡萄牙舰队有更好的风帆系统,所以能抢在对手前头。从而再次以自己的船体挡住了马来亚海岸。帕特乌努斯的大量船只就因指挥协调不变,只能继续在外侧寻觅机会。直到太阳西下,才不情愿的在葡萄牙战船对面下锚。
双方舰队在平行的混战中完成了集体转向

当天夜里,所有葡萄牙船只进行了一次简短的战时会议。鉴于德马克舰队的目的是要派兵登陆,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佩雷斯决定派部分人返回堡垒防御。自己则率领全部战舰继续堵在水面,不给庞大的敌军以任何靠岸机会。

与此同时,对面的帕特乌努斯也将所有人召唤到旗舰商讨对策。他依然坚持要寻求登陆机会,却遭大部分与会者反对。他们都担心分散兵力,会让舰队无力应付同欧式大帆船的高强度作战。但负责运粮的华商也不建议继续海上决战,认定很难从正面击破对手。最终得出一致结论,必须去先前回避的宾坦群岛寻找盟友,顺便将对方吸引到更远位置上加以围歼。

南洋地区流行的兰查桨帆船

意外频出的结局

指挥舰队作战的帕特乌努斯

次日,整个德马克舰队在起风后就立刻向东南方向奔逃。然而,由于许多船只在前一天的战斗中被打坏了风帆系统,使得自己无法跟上主力步伐。于是,原本因呈现的多个环形阵列,就变成非常紊乱的整条纵队。这让他们更加无力避开大帆船追击,并在新一轮炮击中损伤了更多部位。

不过,佩雷斯并没有将目标锁定在那些落后的受伤船只身上。相反,他下令所有战舰不断紧跟敌军主力,并把掉队者都留给自己的马来盟军处理。于是,当两伙使用相同舰船、武器的本地人在水面捉对厮杀,葡萄牙人也不断拉近与敌方的距离。虽然会为此遭遇到大量小型火器和弓箭的密集射击,但他们的重炮也足以返还更严重损害。每次掠过某艘敌船,水兵们都要从高处丢下大桶火药,尽可能的杀伤战斗人员。随之而来的火灾,则基本上能使目标丧失机动能力。

大部分幸存的桨帆船 都在无风时逃离战场

很快,帕特乌努斯就意识到自己已失去对全军控制,索性让各船分头突击,争取能在败局中留下更多有生力量。许多负载粮草的商船,就因此被护卫船只抛下。在经历数论疾风暴雨的火力侵袭后,被后头赶上来的马来亚人俘虏。真正能返身迎击的都是兰查桨帆舰,但他们的火力无法与卡拉克大帆船媲美,只能在一次次螳臂挡车中被击沉或重创。等到无风的中午来临,这场近乎一边倒的追击才暂时停歇。弹药告罄的葡萄牙人,正好派盟友返回马六甲城内装运储备,以便在起风后将对方全歼在海峡水域。

当天下午,战斗再次随海风吹拂而迅速开启。此时,大部分德马克苏丹的部下都已逃之夭夭。他们利用大帆船不能在无风环境中行驶的缺陷,用划桨动力逃出生天。但帕特乌努斯等贵胄乘坐的中国式帆船,同样因无风而不能脱离接触。他急忙下令将边上的5艘同类型船都召集过来,用绳索相互绑定成巨型移动平台,准备与来犯者决一死战。附近的副统帅也照葫芦画瓢,用2艘船临时构建出海上的第二个移动堡垒,并直接挡在苏丹的阵位前面。
帕特乌努斯最后只能依靠绑定多艘船进行抵抗

佩雷斯也争锋相对的将4艘船上的将士都聚集到旗舰,准备对两大目标发起逐个突袭。然而,仅仅是对外围小船的跳帮就遭到守卫者顽抗。由于都是死保苏丹安全的精锐武士,他们在战斗中好不退让,并直接将搏斗一直拖延到晚上。但葡萄牙船长还是带着20名精锐,用血战夺取了这2艘中国式帆船。友军战舰则在完成攻击和屠杀后,慢慢朝着苏丹本人的位置逼近。

好在第三天早晨的暴雨,将海上堡垒与葡萄牙舰队分离。帕特乌努斯当机立断,下令旗舰割断绳索,冒着全船倾覆的风险向巽他海峡逃逸。这个英明之举让他和身边的500名护卫得以安全返回爪哇。其他5艘留下来拖延时间的帆船,则在风暴过后被葡萄牙人悉数摧毁。

南洋本土势力的溃败 反而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

这次异常惨烈的马六甲大海战,无疑是东西方海军水准差距的完美展现。葡萄牙舰队和他们的马来盟友,没有1艘船被击沉或重创,人员损伤也极其轻微。德马克苏丹及其同盟的大部分舰只,则因爆炸、火灾或自我放弃而损失殆尽。超过8000人惨死在海峡水域,并将原本要用于长期围攻的粮食都拱手相让。不过,马六甲大海战依然不能改变地区内的总体形势。收获完胜的葡萄牙人,很快就要将大部分参战舰艇分配到印度、缅甸、泰国和香料群岛。爪哇人的损失,则与马六甲苏丹和即将崛起的亚齐苏丹无关。他们依然会在时机成熟后,向沦为众矢之的的马六甲城发起进攻。

作为整场战役的始作俑者,刚刚冒头的德马克苏丹国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然而,许多南洋地区的王公便逐渐意识到,拥有更多国际援助的穆斯林将比印度教更有抵抗能力。因此,整个爪哇及其周边岛屿,都在这次战败后反而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最后,唯有在巴厘岛、帝汶岛和香料群岛,才留下部分固守传统的小邦。这也是作为战胜者的葡萄牙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想明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