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老师的少年心事是?他爱上了文学

 桑榆非晚斋 2020-04-28

从哪里写起呢?已经多年没有写作了。青春时的一些激情,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乌有。

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还有什么可写的呢?但是心中始终有难舍的情绪在!这种情绪堵在心中,像痞块一样,隐隐作痛,硬硬的,却实实在在地存在。

小时侯,记得好象是小学三年级,学了篇文章,叫《我爱家乡的杨梅》。实际上,我的家乡没有杨梅,小时侯又能到哪里吃到杨梅?但文中的杨梅又酸又甜的滋味,已沁入心脾,令人难忘。

于是,我就想写,想写我家乡的东西。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应该没吃过苹果呀,葡萄呀,香杏呀。甚至见都没见过。写什么呢?写桑葚,就写桑葚子。家乡到处是那种低贱得随处可见的酸酸甜甜的桑葚。它挂在树梢,小伙伴棍子一扬,就落下一大片一大片的。有时候,它熟透了,自己从树上落下来,洒满一片,桑葚的雨。

孩子们就在那些桑树下,快乐地拣拾着快乐。于是,我就仿照《我爱家乡的杨梅》,写了一篇《我爱家乡的桑葚》。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夸奖了我一番。我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快乐环绕了我好多天。《我爱家乡的桑葚》也成为我记忆深处的第一篇作文,算是我的处女作吧!

1986年的秋季,我接到了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张薄纸,对一个农家子弟意味着什么,我想只有我最清楚,虽然我当时茫然无知。但心中只是兴奋,窃喜,莫名的兴奋,命运改变后的兴奋。那是在80年代的中期,一个中等师范的入学通知书,足以改变一个农家子弟的命运,尽管我以后的人生为那个中师文凭付出了许多代价,补了许多课,绕了许多弯子,读完中师再上本科。但我15岁就成了“国家的人”,前途有了保障,怎不欣慰?

母亲准备大宴宾客,以示庆祝。命令我们到白沙河拉运河沙,准备粉刷院墙。

我们一行三人(大哥、我、小弟)拉着板车(我们当地叫架子车)出发了。

也许是心情好,也许是风景好,我沉醉于路边的美妙的风景之中了。

秋风吹拂,没有一丝凉意,暖暖的照在身上。一条小河缓缓的流着,泛着明亮的光。两岸的秋色浓郁,一些高大的树静静的直立着,风儿吹着,轻轻的摆动着枝条。路边开放着一些无名的野花,有的藤蒿上还挂着绛红色的野果。枝枝蔓蔓,蓬勃地生长着,自得其乐,自有生机和活力。

我和弟弟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回家之后,我就写下了一篇文章,记述了拉运河沙的经过,表达了我的愉悦的心情。那篇文章的题目到现在也忘记了,但我从此感觉到写作不是一件苦事,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热爱上了写作,爱上了语文,喜欢上阅读。我开始了胡思乱想,想象着我可能的文学之路,甚至将来的文学成就。

小小的心被文学弄得起了涟漪,哪里知道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