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必备的基础(下)

 秦岭之尖 2020-04-28

望色

望色: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 血瘀,气血不通 经脉瘀阻。

赤色:主热证 实热 满面通红虚热,午后颧红,阳热上浮,气血外荣。

黄色;主湿、虚、黄疸气血不荣 湿热蕴结。

白色;主虚、寒、失血 气血不足 气血不荣 。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久病虚损,阴寒内盛

学中医必备的基础(下)

舌诊

舌尖—心肺(上焦) 舌中—脾胃(中焦) 舌边—肝胆(下焦) 舌根—肾

望舌色:

淡白色 —主虚证、寒证

红色—主热证

绛色 —主邪热炽盛,主阴虚火旺,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主阴寒、瘀血,深绛而暗者为紫舌 主气血壅滞、瘀血

芒刺:主热盛(状如草莓)裂纹:多见于阴液亏损(舌面裂沟、深浅不一) 齿印:多为气虚或脾虚(齿痕舌)

学中医必备的基础(下)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望舌苔;

1. 苔质

(1) 厚薄:反映病邪的浅深与轻重 苔薄—邪气在表,病轻邪浅 苔厚—邪入腑脏,病较深重 薄变厚—病势渐增厚 厚变薄—正气渐复

(2)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3)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苔厚腻色黄是湿热,痰热或暑湿。苔滑腻而色白多为寒湿。

2.苔色

(1)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轻 白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

(2) 黄苔:主里证、热证

1 薄黄—风热在表2 黄滑舌淡胖—阳虚水湿不化3黄腻—脾胃湿热或痰湿食滞 4老黄焦裂—里热盛极,耗伤气阴

(3) 灰黑苔:热里寒之重症

语言

(1)谵语:热扰心神,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

(2)郑声:心齐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3)独语:心气不足、痰气郁结、清窍阻蔽

问寒热;

1.恶寒发热:外感初期,是表证的特征

2.但寒不热:里寒证,新病为寒邪直中, 久病为阳气虚衰

3.但热不寒:里热炽盛、阳明腑实、 阴虚湿温、温热病热入营血

4.寒热往来:少阳病、疟疾

脉诊

三部九候:

左手寸侯心,关侯肝胆,右手寸侯肺,关侯脾胃。双手尺脉侯肾。

九候:每部均有举(浮取)、按(沉取)、寻(中取)三候

(1)浮脉主表虚(2)沉脉主里症(3)迟脉主寒症(4)数脉主热证。

1洪脉主热盛

2大脉主邪盛与正虚

3濡脉主诸虚,又主湿

4芤脉主失血,伤阴

5散脉主元气离散——危候

6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7伏脉主邪闭,劂证,痛极,主虚证

8牢脉主阴虚内盛,疝气积聚

9弱脉主气血不足,元气耗损

10细脉热盛

11微脉邪盛与正虚

12短脉诸虚湿

13代脉脏气衰微(脉代无力)

14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

15长脉主阳证、实证、热证

16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17紧脉主寒证、痛证、宿食

学中医必备的基础(下)

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表 里 辨 证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病因 病位 病程 病情 临床特点

外感六淫 浅表 短 轻 发热恶寒同见

表证入里 脏腑 较长 较重 发热恶寒分见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①表里同病②表里转化

寒 热 辨 证

区别 1寒证——机体机能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2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关系;

①寒热错杂:②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虚 实 辨 证

实证: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及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临床表现: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

阴 阳 辨 证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气亢盛的病变和证候,临床以机能亢进为特点

1.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症状:汗出而粘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2.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大汗淋漓,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脏 腑 辨 证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一)心气虚、心阳虚证候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 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阳虚:心气虚的症状, 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二)心血虚、心阴虚证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华,眩晕,唇舌淡脉细证候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区别;心血虚:以血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血脉失充和神明失养。心阴虚:以阴虚为主因,重点表现为阴不涵阳,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

(三)心火炽盛

(四)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是指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的病理变化。

(五)痰迷心窍

(六)痰火扰心

(七)小肠实热

(八)小肠虚热(见于脾胃阳虚)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一)肺气虚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体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

(二)肺阴虚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盗汗(三)风寒束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稀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

(四)风热犯肺发热恶寒,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鼻流黄涕,口喝咽干,咽喉疼痛

(五)燥热犯肺(六)痰热壅肺(七)痰湿阻肺(八)大肠湿热(九)大肠津亏(十)大肠热结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一)脾气虚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大便溏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消瘦,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二)脾阳虚脾气虚的证状兼见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温喜按或肢体困重浮肿,大便溏薄清稀(下利清谷)或白带量多质稀

(三)脾气下陷(四)脾不统血(五)寒湿困脾(六)脾胃湿热(七)胃阴虚(八)胃火炽盛(九)食滞胃脘(十)胃阳虚(十一)胃腑气滞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一)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的证候。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胁少腹胀痛,或咽部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

(二)肝火上炎(三)肝血虚(四)肝阴虚

(五)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指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候。烦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面部烘热,口苦口干,尿黄,大便秘结

(六)肝风内动

(七)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见身目发黄,发热

(八)寒滞肝脉(九)胆郁痰扰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耳聋,神疲乏力,阳痿滑精,妇女可见带下清冷,不孕,形寒肢冷或见全身浮肿,尿少或见五更泄,面色晄白

(二)肾气不固(三)肾虚水泛(四)肾不纳气(五)肾精不足

(六)肾阴虚是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口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

(七)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出的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