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北纬37度007 2020-04-28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通则》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相配套的一部基础性的重要规章,对司法鉴定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文名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发布机关司法部

发布时间2007年8月7日

修订通过时间2015年12月24日

修订发布时间2016年3月2日

修订实施时间2016年5月1日

修订文号司法部令第132号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 107 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已经2007年7月18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吴爱英

    二〇〇七年八月七日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司法鉴定程序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本通则适用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各类司法鉴定业务的活动。

    第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条 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

    第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未经委托人的同意,不得向其他人或者组织提供与鉴定事项有关的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诉讼法律和本通则规定实行回避。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应当出庭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

    第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收取司法鉴定费用,收费的项目和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对于有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有违反司法鉴定行业规范行为的,由司法鉴定行业组织给予相应的行业处分。

    第十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加强对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司法鉴定人有违反本通则或者所属司法鉴定机构管理规定行为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予以纠正。

    委托与受理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司法鉴定的委托。

    第十二条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应当要求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提供委托鉴定事项所需的鉴定材料。委托人委托他人代理的,应当要求出具委托书。

    本通则所指鉴定材料包括检材和鉴定资料。检材是指与鉴定事项有关的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鉴定资料是指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

    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委托鉴定的事项、鉴定事项的用途以及鉴定要求等内容。

    委托鉴定事项属于重新鉴定的,应当在委托书中注明。

    第十三条 委托人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按其意图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应当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委托鉴定事项的用途及鉴定要求合法,提供的鉴定材料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委托,应当予以受理。

    对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委托人补充齐全的,可以受理。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鉴定委托,应当即时作出受理的决定;不能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通过信函提出鉴定委托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鉴定事项的委托,可以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受理的时间。

    第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受理:

    (一)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的;

    (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鉴定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四)鉴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的;

    (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

    (六)不符合本通则第二十九条规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向委托人说明理由,退还其提供的鉴定材料。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

    司法鉴定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委托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基本情况;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及用途;

    (三)委托鉴定的要求;

    (四)委托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的简要情况;

    (五)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的目录和数量;

    (六)鉴定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

    (七)鉴定费用及收取方式;

    (八)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因鉴定需要耗尽或者可能损坏检材的,或者在鉴定完成后无法完整退还检材的,应当事先向委托人讲明,征得其同意或者认可,并在协议书中载明。

    在进行司法鉴定过程中需要变更协议书内容的,应当由协议双方协商确定。

    司法鉴定实施

    第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委托人有特殊要求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从本机构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十九条 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应当指定或者选择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的鉴定事项,可以指定或者选择多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二十条 司法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委托人、委托的鉴定事项或者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司法鉴定人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其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委托人要求司法鉴定人回避的,应当向该鉴定人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由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委托人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实行回避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鉴定委托。

    第二十一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技术规范保管和使用鉴定材料,严格监控鉴定材料的接收、传递、检验、保存和处置,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鉴定材料损毁、遗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一)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不具备前款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第二十三条 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可以采取笔记、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清晰,记录的文本或者音像载体应当妥善保存。

    第二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在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女性作妇科检查的,应当由女性司法鉴定人进行;无女性司法鉴定人的,应当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未成年人的身体进行检查的,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对被鉴定人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应当通知委托人或者被鉴定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到场。

    对需要到现场提取检材的,应当由不少于二名司法鉴定人提取,并通知委托人到场见证。

    对需要进行尸体解剖的,应当通知委托人或者死者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到场见证。

    第二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遇有特别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但最终的鉴定意见应当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

    第二十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

    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完成鉴定的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七条 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鉴定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鉴定:

    (一)发现委托鉴定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二)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不真实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因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因鉴定材料耗尽、损坏,委托人不能或者拒绝补充提供符合要求的鉴定材料的;

    (四)委托人的鉴定要求或者完成鉴定所需的技术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

    (五)委托人不履行司法鉴定协议书规定的义务或者被鉴定人不予配合,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六)因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七)委托人撤销鉴定委托或者主动要求终止鉴定的;

    (八)委托人拒绝支付鉴定费用的;

    (九)司法鉴定协议书约定的其他终止鉴定的情形。

    终止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委托人,说明理由,并退还鉴定材料。

    终止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根据终止的原因及责任,酌情退还有关鉴定费用。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根据委托人的请求进行补充鉴定:

    (一)委托人增加新的鉴定要求的;

    (二)委托人发现委托的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三)委托人在鉴定过程中又提供或者补充了新的鉴定材料的;

    (四)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

    补充鉴定是原委托鉴定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原委托事项鉴定执业资格的;

    (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

    (三)原司法鉴定人按规定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

    (四)委托人或者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的;

    (五)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其他情形。

    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一般应当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

    第三十条 重新鉴定,应当委托原鉴定机构以外的列入司法鉴定机构名册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委托人同意的,也可以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由其指定原司法鉴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

    第三十一条 进行重新鉴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

    (一)有本通则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二)参加过同一鉴定事项的初次鉴定的;

    (三)在同一鉴定事项的初次鉴定过程中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

    第三十二条 委托的鉴定事项完成后,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指定专人对该项鉴定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采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情况进行复核,发现有违反本通则规定情形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予以纠正。

    第三十三条 对于涉及重大案件或者遇有特别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的鉴定事项,根据司法机关的委托或者经其同意,司法鉴定主管部门或者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可以组织多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文书出具

    第三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完成委托的鉴定事项后,应当向委托人出具司法鉴定文书

    司法鉴定文书包括司法鉴定意见书和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

    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应当符合统一规定的司法鉴定文书格式。

    第三十五条 司法鉴定文书应当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司法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司法鉴定文书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

    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司法鉴定文书一般应当一式三份,二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本机构存档。

    第三十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发送司法鉴定文书。

    第三十七条 委托人对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过程或者所出具的鉴定意见提出询问的,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和说明。

    第三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完成委托的鉴定事项后,应当按照规定将司法鉴定文书以及在鉴定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通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和采用的一般程序规则,不同专业领域的鉴定事项对其程序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另行制定或者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本通则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2001年8月31日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司发通〔2001〕092号)同时废止。[1]

    司法解读

    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重新制定的《通则》进行了解读。

    这位负责人说,重新制定《通则》,主要是为规范司法鉴定的实施程序,保障司法鉴定的质量。《通则》是司法鉴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相配套的一部基础性的重要规章,对司法鉴定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与试行的《通则》相比 新《通则》具有更高效力等级

    谈及重新制定的《通则》与过去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有何不同时,这位负责人认为,有三大不同。

    首先是立法依据不同。在2004年底开始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决定》的颁布,除明确了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管理法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准入条件及程序外,同时已对进行司法鉴定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相关要求及监督举措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原《通则》虽然在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业务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有些内容与《决定》的规定和当前的需要已不相适应。

    其次是内容有较大调整和补充。重新制定《通则》,一方面,保留了原《通则》中继续教育的内容,同时又注意总结吸收多年来司法鉴定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好办法、好经验;另一方面,针对与《决定》不适应的地方和鉴定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决定》的规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许多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通则》自2005年形成初稿后,先后多次征求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见,征求司法鉴定人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同时通过“中国司法鉴定网”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再次是适用范围和效力不同。《通则》明确规定了进行司法鉴定活动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明确规定了《通则》的适用范围。今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各类司法鉴定活动时,都须自觉遵循《通则》的规定。对违反《通则》的行为,新《通则》分别从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层面赋予了相应的处分权限。

    “原《通则》以规范性文件试行,新《通则》以正式规章的形式颁发,具有更高的效力等级。”这位负责人说。

    明确委托鉴定形式要求 规定司法鉴定时限

    据介绍,《通则》设总则、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附则,共5章40条。《通则》遵循司法鉴定活动的内在规律,按照司法鉴定活动的工作流程,对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实施、司法鉴定应遵循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司法鉴定程序的特殊规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关于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是进行鉴定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司法鉴定活动依法规范进行,《通则》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委托鉴定的形式和要求,规定了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的条件和不予受理的情形,明确了委托人和受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双方的权利义务。

    关于司法鉴定的时限要求。为了满足诉讼活动尤其是审判工作的需要,《通则》规定了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受理鉴定委托和实施鉴定时应当遵守的时限。同时,考虑到司法鉴定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通则》还对司法鉴定活动中遇到疑难、复杂和特殊的鉴定事项,确需延长审查期限和鉴定时间等特殊情形,作出了相应规定。

    关于司法鉴定适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和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鉴定意见科学、准确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我国当前司法鉴定领域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现状出发,根据行业惯例,《通则》规定了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时应当遵守和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层级结构和先后顺序。

    关于司法鉴定程序的特殊规定。为保证司法鉴定程序的公正、合理,《通则》除对司法鉴定实施过程作出一般性的规定外,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检查女性或未成年人身体、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或者进行尸体解剖、现场提取检材等特殊情形作出了专门规定,既体现了鉴定程序的公正性,又加强了委托人对鉴定过程的监督。同时,为了及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适应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鉴定的需要,《通则》也对相关制度安排作出了规定。

    落实司法鉴定人负责制 规范重新鉴定受理条件

    这位负责人说,根据《决定》的规定,《通则》还对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在司法鉴定活动中的相关责任以及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条件分别作出了规定。

    一是进一步落实了司法鉴定人负责制。司法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是《决定》确立的司法鉴定人负责制的核心内容。《通则》使这一原则得到了落实,如规定司法鉴定人应当遵守保密义务、回避义务、出庭作证义务、独立出具鉴定意见;对复杂、疑难和特殊技术问题咨询相关专家意见的,最终鉴定意见仍然应当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多人参加的司法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等。

    二是加强了司法鉴定机构的监管职责。司法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人的执业机构,也是组织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主体。《通则》明确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加强对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其内容主要有:依法审查和受理鉴定委托;指派司法鉴定人,监督司法鉴定人遵守法定义务、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遵守技术规范和鉴定时限;监督司法鉴定材料的使用和保管;统一收取司法鉴定费用;督促司法鉴定人依法出庭作证,执行有关鉴定人回避的制度;组织进行专家咨询和多机构鉴定;组织复核以及纠正违规行为等。上述规定将使司法鉴定机构在组织、管理、监督司法鉴定人的鉴定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三是体现了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两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已有相当多的地方成立了司法鉴定协会,重视发挥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对司法鉴定活动的行业监督及自律管理的职能,对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推进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则》肯定了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中的作用,赋予了行业组织对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给予行业处分的权力。

    四是规范了重新鉴定的受理条件。针对当前诉讼活动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和久鉴不决的突出问题,《通则》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下,从实施程序和技术要求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条件和要求,并对重新鉴定的受理、承担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资质条件和主体资格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实施时间

    条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相关鉴定

    鉴定机关

    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司法鉴定机构。

    含义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1) 广义上讲,法院委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属于司法鉴定的范畴; 2) 狭义上讲,法院委托非医学会组织的医疗过错鉴定为司法鉴定 本站讨论的司法鉴定仅指狭义概念的司法鉴定。

    主要区别

    1) 司法鉴定必须由法院指派或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或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医学会鉴定; 2) 司法鉴定可以由医学会鉴定,也可以由其他鉴定机构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能由医学会组织鉴定; 3) 非医学会组织的司法鉴定结论主要是过错鉴定,不涉及医疗事故的问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定涉及是否医疗事故的问题。

    原则

    1) 合法、独立、公开; 2) 客观、科学、准确; 3) 文明、公正、高效。

    提起

    1) 法院依职权主动提起; 2) 当事人向法院书面申请,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选择

    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或法院指定。

    时效

    1) 司法鉴定应当在诉讼后提出; 2) 司法鉴定必须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一般的举证期限为法院首次开庭前,时间为一个月左右,视具体的案件稍有差异。 9、司法鉴定费的缴付 1) 申请人提起司法鉴定的,费用由申请人缴付; 2) 法院依职权委托司法鉴定的,由法院确定费用缴付人。 10、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程序1) 审查鉴定委托书、送检资料材料等; 2) 举行听证会; 3)鉴定人进行鉴定,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 4) 出具鉴定文书。 11、当事人可以参与的鉴定程序及权利 1) 当事人可以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交与鉴定有关的材料; 2)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参加鉴定; 3)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参加听证会; 4)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在听证会上可以发表本方观点及理由; 5)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回答鉴定人的提问; 6)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依法申请鉴定人员回避; 7)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在听证会前或后向鉴定机构提交书面陈述意见; 8) 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可以在鉴定有关的法律文书上签字。

    投诉处理

    当事人不服司法鉴定结论的,可以向委托鉴定的人民法院书面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是否同意,由人民法院决定。法院经过审查不同意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结论作为定案依据。 18、 人民法院应当同意重新委托鉴定的法定情形 1) 鉴定人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 2) 鉴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3) 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的; 4) 鉴定材料有虚假,或者原鉴定方法有缺陷的; 5) 鉴定人应当回避没有回避,而对其鉴定结论有持不同意见的; 6) 同一案件具有多个不同鉴定结论的; 7) 有证据证明存在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因素的。 19、进行司法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1) 送交的鉴定材料必须真实、完整 2) 精心准备鉴定陈述材料 3) 客观、冷静地回答专家的提问 4) 配合专家的检查

    适合情形

    对于已经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还有无进行司法鉴定的必要?我们认为,已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且责任确定明确的,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一般不再作司法鉴定。但是,若存在以下情况,仍有进行司法鉴定的必要:(1)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合法的;(2)有证据证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存在漏项,且当事人的申请涉及该漏项的;(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部门以该纠纷已经超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期等理由不予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申请,而人民法院必须依据相关鉴定才能确定医疗机构的责任的;(4)已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不属于医疗事故,而当事人认为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申请对过错责任及程度进行司法鉴定的。此外,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事人起诉后不同意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申请司法鉴定的,在当前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仍应进行司法鉴定。

    结论审查

    1) 鉴定书依据的病史资料是否真实 2)鉴定程序是否合法 3) 鉴定结论与鉴定材料是否相符 4) 必要时可向法院申请要求鉴定人到庭接受质证

    终止

    1) 无法获取必要的鉴定材料的; 2) 被鉴定人或者受检人不配合检验,经做工作仍不配合的; 3) 鉴定过程中撤诉或者调解结案的; 4) 其他情况使鉴定无法进行的。

    历史版本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司法局: 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望你们及时将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报告司法部法规教育司。 附件: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

    相关知识

    鉴定技巧

    1) 当事人要保持低姿态,充分展示弱者的地位,以获得鉴定专家的同情; 2) 陈述应当针对重点展开,对陈述的内容应当有成分的病历记载和医学权威专著作为依据; 3) 针对鉴定人的提问,回答应当恰当而专业,尤其应当实事求是,对不知道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以充分尊重鉴定人为最重要的原则。 15、司法鉴定文书的法律效力 医疗案件中,同时存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和司法鉴定结论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优先适用司法鉴定文书作为定案的依据。 16、司法鉴定文书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区别 1) 司法鉴定文书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有鉴定人的签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由医学会出具,无鉴定人的签名; 2) 司法鉴定文书对争议焦点和鉴定结论的分析十分详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分析部分一般比较原则; 3) 司法鉴定为一次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般为两级鉴定。

    书面陈述意见

    鉴定当事人可以向鉴定机构提交书面陈述意见,该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当事人的身份、联系方式等; 2) 对医疗事件争议的焦点; 3) 争议焦点的事实依据; 4) 阐明医疗机构存在的过错,过错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在损害结果中的参与度等。书面陈述意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当事人的书面陈述意见是鉴定人在鉴定前或听证会后全面了解当事人申请鉴定意图的重要书面材料,对鉴定人对医疗事件的初步印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对鉴定结论具有一定的影响,故书面陈述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鉴定文书。 该书面陈述意见书应当包含医疗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分析,要求抓住主要问题,做专业阐述,行文应简明而扼要,以期既充分表达当事人的意思,又达到影响鉴定人的效果。

    修订实施

    2016年5月1日,司法部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正式实施。[2]

    新《通则》对鉴定人出庭作证作了规范。新增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一章作为第五章,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遵守诉讼程序和法庭规则,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