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milano1895 2020-04-28

公元543年,自北魏分裂成东西二魏以来,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的西魏宇文泰终于选择对东魏的高欢出手了,磨刀霍霍,双方在邙山进行一番殊死搏斗,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西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了督军400多人,外加被俘斩六万多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按理说在西魏被打得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东魏的高欢只需要继续往前走几步,就有很大的可能彻底征服西魏,接着合并东西魏,。

但是他为什么在大败宇文泰之后没有选择乘胜追击一统两魏呢?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一、邙山之战爆发的导火索

东魏的实际掌权者高欢其实是一个既有手段又有谋略的人,但是他人生的一个败笔就是生了一个像高澄这样贪色的儿子,当然,儿子长歪了不能说责任全部在身为父亲的高欢身上,但是高欢对待高澄的方法才是高澄屡教不改的最重要因素。

邙山之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就是因为高澄的一个流氓行为。

我为什么说高澄长歪了和高欢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高澄这个家伙,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和父亲高欢的小妾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了,高欢知道自己竟然被儿子戴了绿帽子之后,恨不得提起自己四十米的大砍刀将儿子砍死,但是当时因为有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最后高欢才选择咽下苦果,父子之间又重归于好。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高欢对儿子的这种偷香窃玉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最后导致高澄愈发无法无天起来,竟然想奸污高仲密的妻子。

虽然说最后对方抵死抵抗,高澄没有得逞,但是高仲密的妻子却也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当时高仲密正好要外放为北豫州刺史,于是气愤不已的他选择不声不响地上任北豫州,然后投靠了西魏的宇文泰。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要说到高仲密,其实他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他之所以选择投降西魏,除了妻子李氏被高澄调戏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有鬼。

《北齐书》记载:“寻征为御史中尉,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闾,不称朝望,世宗奏令改选焉。慎前妻吏部郎中崔暹妹,为慎所弃。暹时为世宗委任,慎谓其构己,性既狷急,积怀愤恨,因是罕有纠劾,多所纵舍。高祖嫌责之,弥不自安。出为北豫州刺史,遂据武牢降西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高仲密这个人真的做到了“内举不避亲”,高澄看不过去,就上奏改选。高仲密就想到了自己的前大舅子崔暹很受高澄的信任,于是就私以为是这个前大舅子在高澄面前嚼了舌根,挑拨离间,以此来报复自己抛弃他妹妹的行为。

高仲密这个渣男,抛弃原配妻子就不说了,还是一个个性偏狭急躁的人,犯下了更多的过错,高欢愈加不喜欢他,他也一定能够感受得出来,心里不安。

于是,感觉自己在东魏难堪大任的高仲密最终借着妻子被高澄调戏的契机,闷不吭声地以北豫州投降西魏,最终引起了邙山之战的爆发。

高澄的流氓行为让原本就内心不安的高仲密下定了叛逃东魏的决心,这二人一个流氓,一个懦夫,就这样挑起了一场东西魏之间的战争。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二、邙山之战

北魏分裂以后,因为高欢所在的东魏继承了原本由尔朱荣掌控的势力,所以一直以来,东魏的势力都要比西魏强盛很多,西魏的宇文泰一直以来也选择安静度日不过度征伐的方式,修养生息。

但是随着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之后,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也随之被西魏吞入腹中,宇文泰突然觉得自己气势两米八,一下子就有了跟东魏叫板的资格。

据《周书》记载:“九年春,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令开府李远为前军。至洛阳,遣开府于谨攻柏谷坞,拔之。”

天上突然掉下来了这么大块的馅饼,宇文泰可不得喜滋滋地接住,于是亲自迎接高仲密。以表重视。

高欢当时把北豫州这么一块战略要地分派给高仲密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会换来这样的结果,但那也不是此刻的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总之,北豫州这块战略要地东魏是不能失去的,于是高欢亲自领着十万精兵,度过黄河,来到了邙山,与宇文泰的西魏军对峙。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1、侥幸捡回一条命的宇文泰

东魏和西魏邙山对峙,宇文泰想通过夜袭的方式突袭高欢,将那些厚重的武器放在后方,只带着趁手的兵器和粮食向东魏的阵营袭去,但是提前被高欢知道了,于是高欢准备做足准备,摆好阵法,等候西魏军,来一个守株待兔。

双方交战的时候,高欢趁着宇文泰的众多将士都在自己这里,于是派彭乐率领数千骑兵直接杀进西魏军营,俘获西魏一种主要将领共计四十八人,斩首三万多人。

不过彭了在追击宇文泰的时候,因为脑袋不怎么灵光,被宇文泰这个大忽悠忽悠的放弃追杀他,选择回到西魏营中掳其珠宝金银,然后向高欢复命,彭乐这种明显是舍了西瓜去捡芝麻的行为,气得高欢差点将他这个傻大个杀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忍心下手。

而西魏的宇文泰因为侥幸是被彭乐这个傻大个追击,最终才通过忽悠的方法以财换命,侥幸捡回了一命,逃回西魏的阵营。

邙山之战最初的较量,东魏暂时占据上风。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2、疲于奔命的高欢

不管是死里逃生宇文泰所处的西魏,还是放虎归山的东魏,在重新休整之后又开始了第二轮作战。这一次,宇文泰让高欢也享受了一把疲于奔命的滋味。

东魏营中因为有一小兵私自杀了一头驴,受到杖责之后因为太过愤愤不平,最终选择将高欢所在的精确地理位置泄露给西魏的宇文泰,于是宇文泰又给高欢来了一个出其不意,打的高欢措手不及,东魏营外的步兵几乎全部被西魏俘虏,高欢本人也是在亲信都督尉兴庆的拼死抵抗掩护下,才暂时逃出生天。

但是这个时候又有东魏的降兵为了能够向西魏请工,将高欢逃跑的方向告诉了西魏的人,宇文泰立马领着三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过去报仇去了。

西魏的大都督贺拨胜在一片慌乱之中看到了驾马逃命的高欢,执槊对高欢大喊:“我今天杀你了!”不过因为兵器不给力,始终没有刺到高欢,随后高欢的援将段韶赶来,一箭射中贺拨胜的坐骑,贺拨胜本人也被摔下马,等他爬起来的时候,高欢的马屁股都已经看不到了,贺拨胜只能暗自懊悔自己今天怎么带的武器不是箭,高欢未擒真是天意。

邙山之战,高欢也体验了一把疲于奔命的感觉,所以,第二次交战,西魏暂时占据上风。

邙山之战后,高欢虽然暂时被逼退,但是关于战略要地北豫州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双方都死死咬住这块大肥肉,所以,高欢回到东魏之后经过了一番休整,很快又卷土再来。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三、邙山之战后高欢卷土重来大败宇文泰,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1、东魏的部将继续乘胜追击的欲望没有十分强烈

高欢卷土重来之后,东魏的将领们一个个就跟要血洗前耻一样,勇猛不已,一路大肆反攻,将宇文泰率领的西魏军打的难以招架,最终大败而逃。

要不是因为西魏的独孤信和于谨等人收集西魏的散兵不断去骚扰东魏的追兵,为宇文泰争取逃亡时间,宇文泰很有可能就交代在这里,回不了西魏了。

高欢大败宇文泰之后,其实自己也很纠结究竟要不要继续进攻,拿下西魏,于是就和所有心腹爱将开了一个会,会议的议题就是要不要继续对西魏进攻。

当时封子绘、陈元康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但是其他的将领们明显不乐意,积极性不高,加上当时天气炎热,所以高欢最终决定先回去,以图后举。

高欢还真是一个挺“明主”的人,知道要“少数服从多数”最终放弃了继续追击西魏一统两魏的机会,容后再说。

天知道后面西魏还给不给他这个机会,但是历史我们都知道,这样好的机会高欢没有把握,后面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北齐书》记载:“武定元年,高仲密以武牢西叛,周文帝拥众东侵,高祖于邙山破之,乘胜长驱,遂至潼关。或谏不可穷兵极武者,高祖总命群僚议其进止。子绘言曰:“贼帅才非人雄,偷窃名号,遂敢驱率亡叛,遂死伊瀍,天道祸淫,一朝瓦解。虽仅以身免,而魂胆俱丧。混一车书,正在今日,天与不取,反得其咎。时难遇而易失。昔魏祖之平汉中,不乘胜而取巴蜀,失在迟疑,悔无及已。伏愿大王不以为疑。”高祖深然之。但以时既盛暑,方为后图,遂命班师。”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2、西魏的于谨诈降东魏,给东魏后方造成一定损失

于谨本是西魏的将领,但是在邙山之战的时候,从对西魏投降的高仲密身上学了一招,对东魏投降,只不过人家高仲密那是真降,于谨这只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东魏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时于谨和他带领着的兵马站在路边,假装对东魏投降,东魏的士兵们看着西魏这些降兵也是心大地很,浑身透露着“行吧,我知道了,你们先退下吧,回来再说怎么处置你们,我们要先干仗了”这样的信息,一点不曾戒备。

最后等这些东魏的骑兵过去,于谨又反水,带领着西魏的兵从后方攻击东魏的兵,来一招出其不意的背后偷袭,将惊慌失措的东魏军打的落花流水,再加上独孤信的合力击杀,西魏军得以保全,但是却给东魏造成了一定的兵力损失。

《周书·卷十五·列传第七》记载:“九年,复从太祖东征。别攻柏谷坞,拔之。邙山之战,大军不利,谨率其麾下伪降,立于路左。齐神武军乘胜逐北,不以为虞。追骑过尽,谨乃自后击之,敌人大骇。独孤信又集兵士于后奋击,齐神武军遂乱,以此大军得全。”

邙山之战后,高欢大败宇文泰,为什么他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

总结:

邙山之战后高欢卷土重来大败宇文泰,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一统两魏?一是因为长期作战,加上天气炎热,所以东魏的将士们身体疲乏,所以大部分对乘胜追击一统两魏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二是因为西魏方面的将领在作战过程中配合比较默契,给东魏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但是,邙山一战后,西魏足足损失了近6万的兵力,这对于原本就不甚强大的西魏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当时东魏如果选择乘胜追击,面对当时兵力更加疲弱的西魏,取胜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但是高欢和一众东魏将领并不懂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于是白白浪费了这个一统两魏的机会。

参考书籍:

《周书》

《北齐书》

《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