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一)唐帝国的覆亡

 陆一2 2020-04-28

从本期开始,我为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分裂的时代:五代十国。具备基本历史常识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这是介于唐、宋两个一统王朝之间的一段时期,自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始、到970年北宋攻灭北汉完成统一终,为期64年。这一分裂时期比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大分裂时期要短得多。

五代十国的称谓来自于北宋大家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五代是指唐宋之间先后统治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十国是指在这分裂时期、在中原地区以外的区域内,或是并列、或是先后存在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闵、楚、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地方割据政权。

五代的乱世源自于曾经辉煌一时、雄霸环宇的唐帝国的衰亡。分析一个大帝国的覆亡原因是很困难的,这一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极深的历史修养与考究功夫,这不是我们这个小号能够办到的。这一期,我们主要说唐亡的三大显性致因:藩镇割据、宦官乱权和农民起义。

唐自玄宗以后,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尽管有过短暂的宪宗元和中兴和武宗会昌中兴,但国运一直在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自玄宗后,各位帝王依次是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Cui)、僖宗(李儇,Xuan)、昭宗(李晔,Ye)、哀帝(李柷,Zhu)。其中武宗、哀帝我在《武字辈君王》和《哀字辈》两期中均有提及。从756年肃宗即位到907年唐亡,150年时间内君王走马换灯换个不停,统治延续性受到极大动摇,到了后期唐王朝只能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

大唐王朝主要没有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藩镇问题。起初,唐设藩镇主要置于边境地区,是为了抵御吐蕃、突厥等外敌而设的边镇,到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前夕,总共也只有河西、范阳、朔方等十个节度使。安史之乱中,为平定叛乱,唐廷在内陆授予了大量的节度使。为了保证战争需求,原本只管军权的节度使也直接管理民权、财权,成为事实上的一方诸侯。待安史之乱平灭后,藩镇独立小王国的事实已经渐具雏形。其后至唐末黄巢起义,虽然爆发了几场藩镇叛乱、唐廷也做出了一些削藩的努力,但总体来说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间仍能维持一定的平衡。黄巢起义爆发、特别是攻陷长安后,大唐王朝的统治象征轰然倒塌,各地有野心的节度使终于按捺不住,纷纷而起,撕下最后的伪装,趁着乱世乱局抢夺地盘、形成割据一方的独立小朝廷。斯情斯景,倒有点像清末民初,各地宣布共和的场景。

宦官问题。有唐一代,大宦官的鼻祖是高力士,他的故事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特别是和唐明皇、杨贵妃、李林甫、李白等人的往来轶事。总的来说,高力士不是一个多坏的太监,他一生忠于皇帝、鞍前马后,配得上皇帝对他的恩宠。老高之后,情况就坏起来了。宦官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就显得特别扭曲和阴暗,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想撕碎了获取快感。李辅国、俱文珍、程元振、仇士良、田令孜等大太监粉墨登场。他们或是擅自废立,或者弑杀君王,或是大权独揽、搅乱朝纲,中央政府机器陷于混沌,地方藩镇更加有恃无恐。宦官在内、藩镇在外,把好好的大唐王朝搞的精疲力尽。

农民起义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绝大部分的根本致因都是人口激增而土地兼并严重、小农小户丧失了自主生存的一线可能性,只能走揭竿而起这道绝路。中国农民是最容易满足的人群,只要给他一口饭、一亩田,他是不可能铤而走险扯旗造反的。所以说,理解了土地问题,可能对中国的封建历史就能认识了绝大部分。可惜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没有这个觉悟。唐末,饿极了的农民纷纷造反,攻州取县,最后甚至打破了都城长安、建立政权,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黄巢起义。尽管起义最终被唐王朝借助内外部的力量镇压下去了,但是农民起义已经摧毁了唐朝的统治象征,打破了统治平衡,且造就了一大批靠镇压起义崛起的军事力量。这些军事力量和黄巢们一起,成为唐王朝的掘墓人。

公元907年,大唐节度使朱温毒死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朱温就是后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了,可笑的是,那个直接灭亡唐朝的朱温,他的赐名居然是全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