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同情,而此人却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今古言堂 2020-04-29

在这篇文章,笔者要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李广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同情,而此人却因他被抹黑了2000多年。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谚语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应该都听过,今天我们不提冯唐,就说说这位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曾几何时,李广这个名字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是一个时运不济的典型人物,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李广显然成了一个符号,但在笔者看来这却是专属于弱者,无能者的符号。

可能会有粉丝说,李广难道不值得同情吗?跟他同辈的将军大多都封了侯,就连他的儿子都封了侯,可唯独他不能封侯,要说功劳,李广参与平定过“七国之乱”以及多次领兵出征讨伐匈奴。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封侯,难道不是汉武帝厚此薄彼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相信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今天不说这些有的没的,笔者就从真正的历史角度来为大家分析一下,李广不能封侯到底是因为什么,也算是为汉武帝正个名,毕竟因为这件事儿他老人家直接被抹黑了2000多年。

一、先说李广在政治上的无能

七国之乱”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是一场发生在汉朝初年的宗室叛乱,而李广的声名鹊起也同样是因为这场宗室叛乱。李广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秦将李信,虽然说李信曾经有过一次兵败,但这丝毫不影响李信在秦国的威望(毕竟是最年轻的少上造,秦国20级爵位中的第15级)。秦朝灭亡后李家顺势投降汉朝,而李广也因为李家祖传的射箭技术而在讨伐匈奴中得到了汉景帝的信赖。

七国之乱”时李广是骁骑都尉(能独立掌管军队,最多是可掌兵1万以上),当时梁国拖住了吴楚联军的主要兵力,而周亚夫在断了叛军的粮道之后就顺势带兵救援梁国,李广也在其中。战斗结束后李广因为夺取了叛军的军旗并且是第一个冲到城下的将领,从而被梁王(汉景帝的亲弟弟)授予将印。

问题来了,李广是汉景帝的将军,吃的是汉景帝的饭,用的是汉景帝的粮饷,但是他竟然接受了一直想和汉景帝争皇位的梁王将印,这在汉景帝看来是一种什么表现?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就刻意疏远了李广,因而李广丧失了在汉景帝一朝的上升空间。

二、李广在军事上的无能

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即位,因为李广英名在外,所以汉武帝就将李广调为未央宫(皇宫)禁卫军长官,算是个近臣。汉武帝亲政后开始着手准备与匈奴的作战,而李广在当时虽然已经过了巅峰期,但因为是老将,所以也被汉武帝任命为将军,并与匈奴作战。

然而李广在与匈奴作战中一连持续了近十年都是无功无过,在这里笔者强调一下,汉朝继承秦朝的大部分制度,包括军功爵制度,而且汉朝无军功者不得封侯(苦劳不是功劳)。所以说李广在与匈奴作战中不是说他没有打赢过,而是说他的战损比与斩首率不够,所以即使赢了也不够封侯的条件,这点极为重要。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第一次对匈奴的大规模作战——漠北之战。此战卫青与霍去病都受命各带5万精兵深入草原寻找匈奴主力(大单于部)决战,而此战发动时李广已经是一个5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汉武帝并不允许他随军作战。但李广以死相谏换来了随军作战的机会,但这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征。

大军来到草原后很快就发现了匈奴主力的行踪,李广因为追随卫青而被任命为左将军,并带兵从东线迂回包抄匈奴主力。但李广认为从东线迂回根本就等不到匈奴主力,所以拒绝从东线迂回。后来卫青强迫李广从东线迂回,收到军令的李广十分不情愿地独自来到军营,领军出发。

然而李广的骄傲自大与目无一切,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东线大军竟然数次因为迷路而停止行军,而另一边卫青在将匈奴之力击溃后还在等待李广从东边包围,就这样,匈奴主力十分坦荡地从东线缺口逃跑。战后卫青向李广询问原因,李广非但没有认罪的想法,反而告诉军中长史,我李广一生为国征战却始终无法得到我想要的,现如今又因为天意而迷路,看来是上天不想让我再活下去了!说完就拔剑自刎。

文章到这儿也就结束了,笔者最后还有两句心里话想说给大家听。

那就是李广的能力本来不会让他名垂青史,而让他名垂青史的原因恰恰是他最不喜欢的——弱者同情。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李广封侯了我们还会这么在乎他吗?所以还是那句话,“李广难封”与汉武帝并没有任何关系,汉武帝曾经给过他无数次机会,但他都没有抓住,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吗?(自己无能抓不住机会怎么能怪别人呢)

参考资料:《孝武本纪》《汉书》《后汉书》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