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孝:洹源湿地》方建增

 太行文学l苑 2020-04-29

特别提示:作者原创图片,请勿转载!

洹河,古称洹水,又叫安阳河,是安阳境内的主要河流,故称安阳的母亲河。

洹河九曲蜿蜒,奔流不息,滋润着斑斓的土地和葱茏的岁月。三孝是它的源头, 已注册为洹河源。这里泉眼众多,四季溢水,常年不断,名为双泉河。

双泉河穿村而过,河流纵横,水系发达,从三孝村西头至村东头,不足二公里内,就有六条支流在这里交汇。过去,这些支流常年有水,建水碾、设坝畜水浇地,现在年行水期也在八至九个月以上,只是水量没有以前丰富了。其中的杨柳河(冯家口至三孝村东因河边杨柳茂密而得名)、苇泉河(北辛庄村至三孝村东因芦苇丛生而得名)在村东马龙洼处与双泉河交汇,水面宽阔,风光秀丽。每次回村,我便回忆起儿时那鱼翔浅底,稻花飘香,池蛙鸣秋,金蝉高歌的景象;回忆起儿时捞鱼,捉螃蟹,游泳,打水丈,芦苇荡里捉迷藏的快乐时光。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经过五十多年的沧桑变迁,由清澈的河流,变为裸露的滩涂到逐渐形成现在的湿地。

湿地是芦苇的天地,不需人工栽种就会有。昔日苇泉河的芦苇,经五十多年的繁殖,现在已经是绵延十几公里了,郁郁葱葱,景观独特鲜明。

暮春,芦苇从泥土里,水里钻出来,长长的叶子,齐刷刷的,向上生长着,朝气蓬勃,一派生机。

夏天,河水清澈,水草茂密,芦苇茂盛,似绿的海洋,在风中荡起道道碧波,那是谁也比不过的壮阔。

秋天,芦苇甩出了长长的芦穗,百花凋零,芦花便盛开出油画般的美丽,在微风里摇曳安娜的身姿。

冬天,如果来场纷纷攘攘的雪,芦花如雪花,雪便是芦花了,整个世界都变得圣洁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便成了洹河源头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腺柳,远远望去,就像古沙漠里的胡杨。

腺柳

腺柳,我们叫它红心柳,其叶长椭圆形状,春季幼叶呈红色,夏季呈嫣红色,秋后呈绿色;小枝暗紫红色;花序特长,呈黄色、黄红色或紫红色,植株极为美观。腺柳现有40多棵,其中六棵,要三个人才能合抱住,树龄已近百年。

2020年4月11日经河南省林业科学院专家董云岚教授和中国林业科学院柳树专家现场考察,确认是中原唯一,全国第二处濒危珍稀物种腺柳聚集区。“三孝---中华古腺柳保护地” 现已申请建立,希望腺柳同三孝洹河源,被省、市列入保护范围。

腺柳

有水有鱼有植物,就有鸟类。小时候常见到的,多年不见的翘鼻麻鸭,我们叫它野鸭,鸳鸯,山鸡,还有一种灰鹳(俗名叫老等),现在又看到了……

太行魏巍,洹水悠悠。洹河从巍峨的太行山走来,带着山的豪迈和泥土的芬芳,孕育了生命。这里,有山的厚重,水的灵秀,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早在3000多年前,三孝先人就依洹水而居,在此繁衍生息,有烟筒地商代烽火台为证。洹河水对三孝人影响颇深,三孝人的性格就像这洹河水一样,清澈明亮,淳朴无华,善良热情。

古老的洹河,孕育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里,是郭巨埋儿的发生地,已有2000多年历史。西孝村有明代万历年间建的古券楼,券楣石刻的四个大字“郭巨故乡”。

这里,有龙马精神的传奇故事。马龙洼,马龙泉,马龙岗原地形、地貌尚存,就在洹河三交口南岸。     

这里,有400多年历史的百国正觉寺(红庙)。

这里,是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纯红薯优质粉条生产基地。

……

“人因自然而生”,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和谐共生。人对自然应敬畏和热爱,不应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想到此。我们何不向“老等”学习。

等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时,沐浴着三春的暖阳,拂着轻柔的东风,坐在这洹河岸边上,观赏着美丽的风景,回味着感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哼哼着儿时的曲儿,等洹水清清,水阔鱼跃,等杨柳青青,成片成林。

等……        

2020年4月12日

【作者简介】:方建增,昔日煤小伙,现在泥瓦匠。热爱生活,爱好文学。花甲之年学习写作,水平有限,请多提宝贵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