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技能,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你会过的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 我来告诉你答案: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得道,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就是得道后的喜悦。普通人学的都是表相,都是“术”或者“法”而已。你学的知识,懂的道理都不是“道”,或者只是懂了点“道”的皮毛。 1.普通人眼中的老师,和老师传授的“道”,两者都是表相的呈现。你喜欢的美丽、亲切的女老师;你尊重的帅气、幽默的男老师,他们美和帅都是表相,而你看到的数字、字母、公式都是术。“真相”是老师他们也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真相”!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 小学老师教你加减乘除;初中老师教你三角函数;高中老师教你解析几何;大学老师教你高等数学……这些都是“术”,而不是“道”!除此之外,你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定律都是“法”,依然不是“道”。 至于什么是道?老师几乎不提,或者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诚实、守信等等,这都是普通老师们理解的道或者“相”。 稍微厉害点的老师可能告诉你《道德经》是讲“道”的书籍,可惜教材里没有,也许大多数人永远也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也搞不明白…… 高手的“尊师重道”是以伟人为“师”,以规律为“道”。这句话听懂了不得了,老子以自然界的规律、万物为师,这是高手中的高手!是帝王师。孔夫人这个“有教无类”的人师,听完老子说的后,被破碎了,说了句:“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就是得道后的喜悦。人一旦明白“道”理,根本不会纠结、烦恼、焦虑,转而生发无、色、声、香、味、触、发的正等正觉。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EMBA总裁班、弟子班19800元起步的课程就是把《道德经》解读了一下!这是借智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想链接高纬度智慧和高我,建议好好读读《道德经》,终身读读《道德经》,读懂了,你就成“真人”了。就像马云,随时的包里,放的就是本《道德经!》他的商业帝国的顶层设计思维和智慧灵感大多来自《道德经》。 与之匹敌的是释迦牟尼的无相、非相、非非相,就像《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脱离本相,脱离非相,甚至没有相,没有非相......就是觉者,就是正等正觉,这句话够你悟个几十年!悟透了,你便离苦得乐,到了生命的“极乐世界”! 2.学习是通过读书、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知识、技能、认知的过程,学习的本质是借智! 学习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也不是读无用之书,学无用之术。一切无用之书,皆是玩物丧志;一切无用之术,皆是屠龙之术。 举例:古代有个人,花重金学习“屠龙术”,就是杀龙的方法,听起来高大上,但是无龙可屠,这种知识,依然是垃圾。 3.避免过度学习。很多人学了太多的知识,可是环境、政策、技术一变,学的知识变成垃圾。因为你学的是知识,不是“道”,不是真理,不是规律,不是核心。 核心“道”是不变的无相的东西。比如:规律、人性、生存法则、变化。这些就是不变的核心规律。“道”都是无相,看不到的,类似于物理学上所说的“暗物质”。 以道驭术,“道”不变,变化的是方法。所以你学再多的方法,“道”变了,你的方法就成了垃圾。懂得了以道驭术,才能更好的优化、提升自己的术,让自己价值迅速提升! 总结:优秀的人,知识、财力富有的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更尊师重道,以伟人为师,以规律为道,甚至洞明了无相的奥秘。在此基础上借伟人之道明道,借伟人之智驭术。 然后在决策时产生更佳效果,无数个最佳效果的叠加,便远远的拉开了与大多数人的距离,这样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了万众敬仰的“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