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僧皎然访友不遇,写下一首经典唐诗《寻陆鸿渐不遇》,道出隐士的脱俗生活,令人向往

 qiangk4kzk8us4 2020-04-29

古代诗坛上有一群特殊的诗人,他们的身份是出家的僧人,却又能写诗赋词,因此大家便将这些人称为:诗僧。

唐代就曾有一位著名的诗僧,他便是皎然。在现今可查的资料中显示,皎然的先祖是我国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而他本人不仅精通佛法,还在诗歌创作上颇有一些成就,其笔下的诗,语言质朴,清新脱俗。因其喜爱茶道,又与茶圣陆羽多有往来。

而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解读的正是皎然在一次寻访好友陆羽不遇,写下的一首经典唐诗。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首诗的文字质朴自然,用寻访好友不遇的全过程,道出了陆羽(陆羽,字鸿渐)脱俗的隐士生活,令人向往。

开头一句,“移家虽带郭”是说,陆羽将家迁移到了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称为“郭”,也就是外城。将家搬到了外城,其实正是隐士常见的心态,因为外城的环境相对而言会更加清净一些。

那么既然是外城,自然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因此是“野径入桑麻”,蜿蜒的小路通向了种有桑麻的地方。真是曲径通幽处,不妨试想,那是多么幽静、清闲的一个去处啊!难道还有比这里更适合隐士生活的地方吗?

于是皎然顺着小路,找到了好友陆羽的新居,而那里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近种篱边菊”,篱笆的周围都种上了菊花。因为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爱菊花,所以“菊花”这个意象历来都与隐士相关,这里说到菊花,让人很自然联想到隐士与田园。

或许是因为刚乔迁了新居,又是刚种下不久的菊花(一般而言,当年种下的花儿很难在当年开花),所以是“秋来未著花”,时值秋天也没有开出花。这二句写得真实、自然。

至此,前四句写好友的隐居之地的环境,道出了隐士生活的恬淡与清净脱俗。

接着,“扣门无犬吠”,皎然上前去敲一敲门,却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这一句说明好友陆羽应该是不在家,照应“不遇”二字,亦是点题之笔。而“犬”字,我想此处也应是象征隐士生活的意象,与陶渊明的“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颇有几分相同的韵味。

寻访好友不遇,作者皎然却并不想告辞而去,而是“欲去问西家”,权且向西边的邻居打听一下陆羽的情况吧。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可皎然却从邻人那里得知:他到山中去了,往往都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分才会归来。这两句让人一下子感到特别亲切,就好似是通俗的口语,很接地气,邻人喃喃而语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面前,而皎然也正是借邻人之口,巧妙地道出了陆羽流连山水,不羁脱俗的隐士风采。

诗僧皎然的这首唐诗,虽然主题是寻访不遇,但其核心主旨却是展现了隐士那种脱俗的生活,每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令人向往。其实,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负担,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没有过当隐士的梦想呢,但那也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毕竟在现实中我们还要负重前行,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那种逍遥的隐士生活也只能在诗词作品中去体验一番吧!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