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胃胀医案案例

 123xyz123 2020-04-29

(1)孟某,女,42岁。胃胀3日,胃脘冷且局部发凉,不饥、不食,呃出之气亦冷,身重难受,舌淡脉沉细。予以温散解沉寒痼冷之剂:

附片150 g(先煎),干姜100 g,川乌30 g(先煎),吴茱萸20 g,炙甘草60 g,肉桂10 g(后下),沉香5 g(冲),西砂仁20 g,黑豆50 g。3剂。

药后胃冷、呃气、发胀等均消失。

患者系十余年之老病号,素体阳虚阴寒偏盛,曾重用300 g 附片予以挽救,故首剂即予大剂温阳散寒之品。(曾辅民治案)

点评:胃脘胀满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多从气滞着眼,施以行气、破气之法,然有效有不效者。主要原因在于胀有虚实之分,实胀自有实证可辨,可予行气之法;虚胀自有虚象,即如本例脉证一派虚寒表现。虚则补之,若予行气套方套药,则犯了“虚者虚之”之戒,是为医家大忌。临床上虚胀并不少见,尤其屡治不效、病史已久者,误以实胀而误辨误治者多矣。

经云“脏寒生满病”,胀满之症,多由脾胃虚寒引起,由于误治伤正,久病及肾,最终导致肾元亏损,所以治从扶阳补肾下手,所谓“塞因塞用”,方选吴茱萸四逆汤加味,初服即见显效顺理成章。

1.png-sy

(2)胡某,女,66岁。胃胀,反复40年,自觉胃冷,时食少或不思食。

经常便秘,医家常用味苦之药治之,药后则泻下,近年吃苦药也已不效。脉沉细微,舌淡透白,此陈寒痼疾,阳虚极甚,方药:

附子150 g,干姜100 g,炙甘草60 g,肉桂20 g,生黄芪40 g,西砂仁20 g。

3剂。

二诊:药后胃胀消失,偏稍感微胀,生冷食物、清热药品全忌。确实,胃病应“节其饮食,适其寒温”,因便秘,此方加半硫丸再进。(曾辅民治案)点评:脏寒生满病,正此症也。曾氏认定脾肾阳虚病机,以大剂四逆汤加肉桂、生黄芪为治,3剂即获显效,除砂仁外未用一味理气之品,信是高手。

(3)胡某,女,33岁。素体脾肾阳虚,现胃胀难忍,不思食,畏寒。面时烘热,发红。舌淡,脉沉细弱。此阴盛格阳之证,由胃寒太盛致使肾阳亏虚而格阳于外。此种病例时常可见,予通脉四逆汤治之,辅以橘枳姜汤利咽:

附片70 g(先煎),吴茱萸20 g,干姜100 g,炮姜20 g,炙甘草20 g,陈皮30 g,枳实5 g,生姜30 g,葱头5个,白芷20 g。2剂。药后胃胀消失,戴阳证明显好转,继续调之。(曾辅民治案)

(4)霍某,女,60岁,农民。长期胃胀,经胃镜、 CT 等检查,除发现有“慢性胃炎”外,未确诊他病,长期胃胀、胃满,服用中西药物数年,未见明显改善。现症见:胃脘胀满,纳呆厌食,气短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胃阳虚,升降失调,治宜温脾益胃,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先煎2小时)、炮姜各30 g,炙甘草10 g,红参10 g,砂仁30 g。3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之后,胃口大开,脘腹胀满消失大半,气力大增,精神转佳,数十年来未有的好转,大喜过望,要求再服10剂,以求彻底改善,巩固治疗。(傅文录治案)

点评:此例长期胃胀亦用四逆汤为主治之,除砂仁外未用一味理气之品,倾力于温阳,3剂即“胃口大开,脘腹胀满消失大半,……..数十年来未有的好转”,疗效卓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