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4.29」 乐于学习的秘密011:家长管得越多,孩子的学习越缺乏主动性

 长沙7喜 2020-04-29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只怪孩子不懂事、不争气;孩子不喜欢学习,不能只怪学校不好、老师不负责任;孩子厌学、沉迷游戏,不能只怪人心浮躁、社会病态。学校教育和社会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孩子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学校教育,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社会影响,决定因素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心理特质和性格倾向。在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却不知道问题的形成主要在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家长们针对学习的无休止的要求和强调,甚至是啰嗦唠叨,让孩子下意识地建立了“学习”与“烦恼情绪”之间的条件反射,对家长的唠叨的厌烦,就转化为对“学习”的厌恶,从而形成厌学情绪。很多孩子提起学习就烦,看到课本就烦,宁可干活也不愿意看书,正是家长多年强化的结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要求太严,会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唠叨太多,会强化孩子的厌烦情绪。惟恐成绩下降,因而不停地强调,惟恐不够努力,因而不断地指责,惟恐骄傲自满,因而不敢表扬,正是家长们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培养了孩子强烈的厌学情绪。

要求、强调、督促,是家长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常用方法。从孩子上学第一天开始,家长就陪着孩子做作业,只要孩子稍有松懈——比如坐姿不端正、书写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家长就会提醒,甚至批评,从不放松,家长很辛苦,孩子也不自在,但是效果却不见得好。等到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成绩开始下降,家长就会比孩子还要紧张,讲道理、摆事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只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或者要求孩子去补习,甚至亲自为孩子讲解辅导。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做了能做的一切了,要是孩子还不能学好,那就真没救了。可惜,结果常常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被动、成绩越来越差。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却不知道正是自己过多的强调和督促替代了孩子的自觉意识,限制了孩子自觉性的形成,正是自己不失时机的替代和干预,明确而强烈地告诉了孩子:我会提醒你的,我会看着你的,你不需要自觉!

没有人会对那些令自己厌烦的事情有兴趣,没有人会喜欢那些总是被动完成的事情。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为家长,我们先不要怪别人,自己反省,努力作出调整,会更有意义。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果孩子不爱学习,甚至沉迷游戏,甚至厌学,作为家长,我们唯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唯有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孩子。

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主动学习、有没有上进心,都根源于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孩子会因为不当的评价引导而失去学习兴趣,孩子也会因为糟糕的情绪状态而厌恶学习,同样的,孩子也会因为有效的激励而产生学习动力,也会因为关系融洽心情愉悦而愿意努力付出,身为父母,我们必须更积极一点看待问题,也只能更耐心一点对待孩子,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帮助孩子,那一定是我们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