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到1905年,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日、俄两国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日俄战争。图为沈阳附近的一处村落。 在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俄国投入兵力120万人,日本投入兵力110万人。双方都动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如大规模使用机关枪,使用通讯电话、侦测气球等。图为沈阳城墙下的街铺。 沈阳近郊 战争爆发后,清朝政府被迫宣布“中立”,划定出战争区域供日、俄两国作战。清政府自身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无力保护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图为满洲招待会(门楣上的字为“诗书门第”“礼乐人家”“大块文章”) 大量居民家破人亡,幸存者则被日、俄两军充当劳工挖壕沟、砌炮台、筑马路。作战区域内的陵墓、寺庙被毁坏,房屋被作为兵营、马厩,木板、房梁等木料被拆去构筑工事。图为马厩。 日、俄两军所到之处收掠、强购粮食、牛马,任意占毁禾苗、耕地。在抚顺,为了构筑工事,日军拆毁了抚顺城墙。在郎土屯,日军占用民房,损坏物件,欺凌老幼,调戏妇女,甚至驱逐全村人口,封锁水井,不容取水,全村人饥渴待毙。战争期间,大量难民纷纷逃往沈阳。图为一家客栈。 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俄国的1905年革命。日本则取代俄国在东北的权益,加紧掠夺物资,并且设置鸦片馆和赌局,毒害侵蚀中国人,为日后进一步侵华做准备。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因为看了日俄战争的画片,开始了改变国民精神的呐喊。图为停泊在大连港口的日本渔船。 日俄战争时期,各国记者蜂拥而入,争相报道。除了日、俄两国,还有美、英、法等多个国家的记者,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呈现在眼前的这组老照片,是由一位法国摄影师拍摄的。与其他已经出版的日俄战争照片相比,它的主题不是战场画面,很大部分是对普通百姓遭遇的记录。图为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行进。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日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