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义聚成酒铺烤涮 2020-04-29

每次去北京,总是要去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转转,在这里总能看到历史的文脉和岁月变迁的痕迹。旧巷老宅依古树,壶中新酒自飘香。新街号牌名依旧,酒色渐隐朱砂红。“旧壶”装“新酒”在这里被演绎着,门牌号不曾改变但是街道已经焕然一新。走在其间,仿佛穿越百年。老砖瓦、老构件、老门墩……古都风韵,是老北京里封存的记忆。

4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自5月7日起施行。落实新总规要求的导则明确提出,二环路以内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应保持胡同原有肌理、走向和空间尺度,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间。

这场老城的改造与复兴,大约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腾退一部分人口,在不大拆大建的框架下,通过市政改造、功能补齐和现代设计的引入,让胡同生活面貌发生改变。

对北京的胡同,我们可能所知甚少。北京胡同不仅是四世同堂和城南旧事,也不仅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光如厕和洗澡两件大事,就困扰了老城居民数十年。如今公厕环境已经改善,但公共浴室的消失令洗澡越发麻烦。一些独院和生活水平较高的人家,接了管子和上下水道在家洗,有单位的在单位洗。老城“不能再拆了”,这是大家都意识到的,可是生活不能不变。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多年拆迁下的东城区前门东侧

在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路以东的地方,有很多残破状态的胡同。北京前门东侧的地区,正是北京大幅度进行拆迁的地区,很多胡同处于拆到一半的状态。

截止到2019年底,北京前门东侧的地区已经历经了十多年的拆迁,因为此地区的情况非常复杂,胡同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

北京前门东侧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前门街道,这个地区其实分成了东西两个区域:前门大街与前门东路之间的地方,属于繁华的核心区,已经建成了很多商业区,其他的区域也在建设;前门东路以东的地区,属于前门东侧的“扩展区”,也就是经历了十余年拆迁的地区。

在八年前的时候,前门东区还只有前门大街与前门东路之间的地区进行了“商业化建设”,这里面有一些新的建筑。而在前门东路以东的地区(前门东侧地区),则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生活区,里面没有经过商业化的改造。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在近十年的时间中,北京前门东侧的胡同经过了大幅度的拆迁,拆迁之后有部分地区建设了新的建筑,但大片的地区属于“拆而未建”,甚至是“拆到一半”的状态。

前门东侧地区的拆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种拆迁的目的是改善老城区的面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对于拆迁之后地区的用途,则是没有明确的定义。

在北京东城区前门东侧的这片地区,因此出现了“持续拆迁”的状态,因为没有拆迁最后的时间点,因此有的地区已经拆迁,有的地方却没有,拆迁和未拆迁的地区交织在一起。

北京东城区前门东侧的地区,属于北京一个特殊的拆迁地区,一般的拆迁地区都是全面拆迁之后,立刻进行建设。但这个前门东侧的地区却是“持久性”的拆迁,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北京前门东侧的地区经过了多年的持续的拆迁,很多胡同也处于“半拆迁”的状态。

老胡同里的新科技

路面拓宽,绿植丛生,步入烂缦胡同,路面拓宽、平房风貌被留存是最直观的两大印象。经过整治与拆除,烂缦胡同里以往的堆物堆料、乱搭乱建都消失了,路面由原来的4-6米拓展到6-8米,还铺设了残疾坡道。

2018年底,街道对烂缦胡同进行违建拆除,涉及的多是私搭乱建和居民堆物堆料。拆除违建前,街道召开发布会以及社区施工座谈会,耐心向居民讲解,要求自觉维护胡同环境,最终得到了相关户主们的配合和理解。有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整治工作很快的展开。整治共清理私搭乱建28处,腾退面积近300余平方米。

胡同道路变的宽敞整洁,而且街道还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的技术与材料在道路两边种植绿植,让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解决居民防潮的顾虑,这样显而易见的变化也是得到周边居民的纷纷点赞。

此外,宣房大德集团针对烂缦胡同的升级更新也同步进行。以智慧系统为引线,从线到面,全长367米的烂缦胡同完成了升级更新。

针对地下管线进行雨污分流,解决低洼院的积水问题;铺设燃气管线为平房区‘厨卫入户’创造条件;架空线入地,沿街电力设施7月底前将‘消隐’;改造自来水,更换了管材;还铺设了干式消防管线,以消除文保区的消防隐患。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胡同内最有科技含量的是“智慧大脑”,并与胡同中央的智慧灯竿联动,智慧灯竿内可以设置多个模块功能。井盖监测,WIFI信号,5G基站,多功能大屏,人流预警,一键求助,风貌管控,都能以‘智慧大脑’为基准来实现。

烂缦胡同108号院,即将作为胡同内的智慧典范面向居民开放。该院原是腾退空间,目前建设成为共生院。

院内设有‘智能管控中心’,未来这里将是社区的党建中心,除了党史、街区历史的展览展示,多功能厅将成为居民们的公共会客厅,还将开设社区书吧。“智能管控中心”将为未来智慧街区的生活提供技术支持。

院内砖瓦均具有科技含量,后檐采用的是汉能瓦光复发电,能节约能源,供整个街区景观照明用;院内进行了“雨洪利用”,通过小型净化设备节水,达到中水标准,可用来养鱼,院内空气洗手设施节水率达90%。

与智能更新相得益彰的是,胡同古墙做了保护处理。有两处临街古墙加固后,露出墙体并加注说明文字。透过两处高近2米的玻璃罩,可看见原始墙体及针对性的文字表述。

这次胡同危房翻建、修缮中,临街一些墙体均采用“一麻五灰”传统工艺,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文保区的历史风貌,并可从中解读过往的历史信息。

老城区的“透明胡同”

2019年,在北京的老城区出现一个胡同改造的方案,将“玻璃盒子”的概念植入老建筑内。就是将胡同里面破旧平房改成一个纵向的多层结构,并用透明的玻璃向上打通。

当老建筑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产生不适应性问题。老北京胡同的卫生间多为公共卫生间,这一点对于现如今的生活方式而言显然是十分不便的。胡同改造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多人居住的空间狭小问题。改造的第一步需要对原有空间进行重新梳理,重新组织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序列关系,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卫生间的问题。

通透的玻璃幕墙能保证住宅全天候的充足采光,这不仅大大提升小空间的采光效率,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小空间带来的压抑感。同时,大面积的落地窗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古城胡同建筑作为景观的价值感。玻璃盒子的引入,打破了封闭隔阂的同时将给不同属性的空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材质属性上来看,光滑剔透的玻璃盒子与古老厚重的青砖灰瓦形成强烈的新老对比,从而隐喻了历史与现代的冲突与共生。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这个“透明胡同”实践是一个北京老城改造的很好实践,它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方案能否大规模应用于北京老城胡同区的改造,却还是值得探讨的。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北京胡同平房区这这种玻璃合作改造,只有在进行北京疏解人口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对于人口密度特别高的胡同,这种玻璃盒子很难安装和运作。

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北京胡同真的进行了比较完全的人口疏解,将一串平房统一改造成”玻璃盒子“,不仅能节省成本,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这样的设计是否能跟古都风貌和谐搭调,或者该怎样与其融为一体等问题还有待考究。

摸索中不断前行

十年前“北京国际设计周” 启动,将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思维装进了老城胡同。北京的城市更新从而融入了更多现代思维。

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正榕也时而感到矛盾。大栅栏更新计划实施10年,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他不敢称之为“模式”。

他说,北京对老城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与其相适应的有机更新配套政策,比如房屋的规划、使用用途、市政配套、项目审批流程等,尚待进一步明确。十年里,老城保护的政策不断微调。实施方自主进行的模式创新,也始终在小步探索。

例如“平移并院”的设想。有的院子十户人家,八户自愿腾退走了,两户不愿走。大栅栏投资公司希望让不愿腾退的居民合并到一些院子里,空出另一些院子,以便整体保护利用。但涉及具体调换面积、适度补偿、操作流程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依托整体政策、居民具体情况来实施。

再比如“共生院”模式。留下的两户居民继续住着,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将另外八户腾退的房屋开发成公共服务空间,或者工作室、公寓等。

北京胡同改造:一个漫长的城市复兴“实验”

北京的城市更新由政府主导,主要由国企作为实施主体,设计周则作为拥有丰富设计资源的平台,补上了另一块重要的拼图。

现在北京各个街道主任都在谈论“有机更新”。时至今日,城市更新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方共识。这是长达近30年纠结与反复的结果。

不断试错、修正、反思,近30年老城保护遭遇的最大障碍,是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严肃性逐步上升,直到2017年,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和四合院”,中共中央、国务院批示:“老城不能再拆”。

一锤定音,几十年来艰难凝聚的共识,至此上升为政策。有机更新,也被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及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思路。

城市更新的实施者们感觉到,与当地居民的沟通磨合、对街区发展的渐进摸索、初期概念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差异、对入驻业态的严格把控……都让步调快不起来。“城市更新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点滴积累。” 华融金盈总经理李茹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