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追猫'成风?

 零壹贰012 2020-04-29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与某种动物有自然亲切感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对猫咪即是如此。中国人喜爱猫,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猫文化。早在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中就有对猫的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对猫的最早记录。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不过,猫被驯养成家猫,成为人的宠物和捕鼠的工具是在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的。自西汉时期到现代,猫咪一直受中国文人喜爱,猫咪被亲切地唤为“狸奴”。

还有专门给人们指导养猫的《相猫经》。尤其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养猫,一度兴起了“养猫热”。那么,猫咪为什么如此受人欢迎?猫咪与中国文人的性格又有哪些契合?

一、文人与猫

(一)历史中的铲屎官

看过电影《妖猫传》的人都对那只背负了杨贵妃一生怨情的黑猫有所记忆。实际上,隋唐时期,养猫的人并不太多,仅限于达官贵人和少数文人墨客。

大文豪韩愈有一篇关于猫的说理文《猫相乳说》,表面上写一只母猫可怜两只失去母亲的幼崽因此叼来喂哺,实际上是称赞养猫者司徒北平王家仁义道德,韩愈是儒家伦理的坚定支持者,以猫来进行伦理说教比较新奇。

宋代养猫的人就多了,陆游是出了名的“猫奴”诗人,笔下写猫的诗就有十多首。他笔下的猫咪各有不同,有时威武勇猛,战斗力十足,给主人立下汗马功劳:“裹盐赢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有时淘气活泼,灵活自如:“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有时又懒惰怠工,有恃无恐:“狸奴睡被中,鼠横如不闻。”可见,陆游是十分喜爱猫的。明清时期养在宫廷和市井的猫就更多了,张之洞就是有名的“铲屎官”,虽然他没有写猫,但却有关于张之洞爱猫的旁证,据张之洞堂兄张之万写信给张之京时说:

“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性又喜畜猫,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伺之食。猫有时遗矢于书上,辄自取手帕洗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很难想象,一位满腹经纶的晚清重臣,卧室竟养了十几只猫,还要亲自给拉在书上的猫铲屎,让人忍俊不禁。近现代时期,许多大文豪也十分喜欢猫,像老舍专门以猫为题写下《猫城记》,还有季羡林、钱钟书、莫言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爱猫者,都有过对猫的文字描述。

(二)猫咪象征着自由的灵魂

就外表来说,猫绝对属于颜值极品。猫小巧可爱,一身柔软干净的皮毛,一双灵动的眼睛,加上四只善于摸爬滚打的小爪子,运动感十足,相对于略显笨拙的狗来说,身姿矫健的猫在外貌上就是讨喜型的。陆游的猫就叫“雪儿”、“小粉鼻”、“小於菟”,可见,陆游也是颜值控。

另外,猫天生通人性,温柔可爱又机警敏锐。汉代流传我国的佛经在《上语录》中就说猫有九命:“系通、灵、正、觉、光、精、气、神。”为猫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实际上,文人喜欢猫,不仅因为它娇小可爱,善于捕捉老鼠,保护文人士大夫的书,更因为它特立独行的性格。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猫咪是自由的,扑朔迷离的,忽远忽近的,它喜欢靠近人时就会黏在人身边显尽媚态,不喜欢时转眼便消失,叫人找都找不到,这种率性自由、高傲洒脱的高冷性格正是文人士大夫喜爱的。

猫的高冷与狗的愚忠成了鲜明对比,狗一旦认定一个主人就死忠到底,所以有“狗腿子”、“狗奴才”之说。猫却是有条件的,挑剔的,正好迎合具有独立人格操守的、不阿附权贵的士大夫的欢心。

二、宋代的“养猫热”

(一)宋代出现全民养猫

宋代养猫的人不局限于帝王将相,地主官僚,还有兴起的市民阶层。猫咪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捕鼠的猫和宠物猫,一般平民百姓当然是用来捉老鼠,达官贵人是用来宠爱的。《武林旧事》中就有记载杭州城内有卖猫窝、猫鱼、猫儿、改猫犬之类的商铺。

如果是向亲朋好友乞猫,还有一定的流程,必须用鱼、盐等食物向猫的主人交换。黄庭坚有专门的《乞猫》诗:“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衔蝉是猫的别名)陆游也有《赠猫》诗:“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可见乞猫这事是真有其事。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当时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养猫,皇帝中最著名的就是宋高宗了,由于没有子嗣,因此高宗选了一胖一瘦两个宗室的孩子做太子候选人,本来高宗选中了胖的那个孩子,给瘦子300两银子以作安慰,没想到出殿门时一只小猫跑了出来,瘦子没有理睬,胖子却一只脚飞出去将猫踢跑。

于是,高宗震怒:“猫儿偶然经过,有必要踹它一脚吗?为人如此轻率,安能执掌国玺?”并因此改变主意,立那个瘦子为太子。南宋时期还流行养“狮猫”(长毛,白黄色,不能捕鼠)非常讨人喜欢,据说秦桧的孙女就养过这种猫,不过后来丢失了,还下令临安府张贴100多张画像去找。

贵族养猫带动了民间养猫热,因此出现了盗名贵猫、以白猫染成红色猫的事情。与此同时,人们把喜爱的猫画进画里,且以猫戏蝶这一主题较多,寓意“耄耋”以此谐音表达长寿愿望,诸如宋徽宗的《猫蝶图》。

(二)宋代出现“养猫热”的几种理由

宋代出现“养猫热”,首先跟宋代的整体文化环境有关,宋代以文治国,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提高,整个社会不再跟唐代一样强硬尚武,而是变得温和柔弱,那么身量小,易养在闺房和书房内的猫就取代了唐代驰骋疆域的马成为人们的宠物。

整个宋代,由于政治安定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日常生活中诸如饮茶、插花、焚香等文化活动日益增多,养猫自然不在话下。并且,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闲暇养猫、撸猫。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其次,宋代文人增多,需要猫来保护他们的书籍不被老鼠咬坏,从这一点看,养猫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同理,百姓们养猫,是为了粮食不被老鼠咬坏。

另外,统治者的带动也不容忽视。以统治者像宋高宗为首的贵族官僚集团以及士大夫们热衷养猫,那么为了取悦统治者,或附庸风雅,一些本不爱猫的人也会养猫或取悦他人,或装点门面。百姓们当然也会效仿知识阶层的这一爱好,与现在的追星是同一道理。

三、文人爱猫的对与错

实际上,从隋唐至现代,喜欢猫的文人士大夫一直都有。在笔者看来,文人之所以喜爱猫,是因为中国文人的内心总是孤寂的、内敛的,总是不将内心完全托付于他人。中国文人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又有“饮酒东篱下”的小资情趣,内心丰富,但却不喜外露。

传统的儒家思想使得文人把忠君孝道放得很大,看得很重,一些个人情感,私念却被隐藏在内心里,没有机会倾诉。而养在内室的猫,恰恰可以在文人孤寂时逗弄一番,聊以解闷。另外,猫天生空灵自由,这跟在思想牢笼枷锁中的文人们的精神愿望相符。

那么,文人们爱猫是对是错?俗话说玩物丧志,是否文人们在爱猫时会丧失斗志呢?假如放到唐代,士大夫们都去撸猫,那恐怕没有人敢去疆场杀敌了。

猫忽冷忽热、高傲洒脱、难驯服,为何宋朝文人雅士还

的确,养猫略略带有书卷气,在雄浑壮阔的年代不太适合。养猫只可能是一种闲暇时的乐趣,千万不能当做主业。明世宗嘉靖皇帝爱猫如痴,他二十年不上朝,为猫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猫儿房”,还给猫赠予官衔,猫死了还要封猫为龙,为猫立碑厚葬,可以说奇葩无比,怪不得人们说明朝皇帝荒唐了。

在猫与事业的区别对待上,张之洞做的非常好,张之洞做官和在家时都十分严厉,处处要求上进,一丝不苟,唯独对待猫,即使拉屎在公文上,张之洞也不气恼,而且养猫绝不耽误读书。

据说张之洞是典型的夜猫子,每天晚上十点工作到凌晨,著名的《劝学篇》就是他写的。因此,养猫的乐趣可以有,但不能沉沦于此。

文人爱猫,爱的是那份灵动,那份自由,那份独立的精神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