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出50家“最智能”科技公司榜单,据外媒统计, 今年这份名单中首次有13家公司依靠人工智能(AI)支撑自己的业务,在榜单占比超过20%。其中包括英伟达(NVIDIA)、Facebook、Line、微软、Enlitic、IBM、特斯拉、Improbable、Fanuc、Alphabet、博世、滴滴出行。AI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来自名人的告诫 2014年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灭亡。“我们已经拥有原始形式的人工智能,而且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 2014年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产品设计师埃隆·马斯克就曾发文称:“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2015年比尔·盖茨在Reddit的“Ask Me Anything”论坛上表示,人类应该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将最终构成一个现实性的威胁,但它在此之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 担心AI不够聪明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主要集中于可控性和失业方面,但其实就目前来讲,对可控性的担忧其实有点科幻,强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的技术离强人工智能的距离还非常远,短期做不到超出控制水平的AI。 但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确有摆脱AI“控制”的本能,但原因不在于这东西太强,而是因为它还不够强。 举个例子,有幸获得了某品牌的体验驾驶机会,汽车配备了新技术,随车AI能自动避免追尾和撞人。能辨认出障碍物的距离,发现行车轨迹上的汽车和人,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在快速接近的时候发出提醒,提醒无效的话就紧急制动,拉紧安全带,在障碍物面前停车,至少能避免汽车以危险速度撞上去。 功能听起来很牛,其实感觉和早期互联网防火墙差不多,“猪队友般的存在”并不够聪明。 假定一个场景,婚车车队大家都见过吧,不远不近的距离,那岂不是一路上都在发出提醒,拉紧安全带,紧急制动,或者选择直接关闭AI。好吧,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应用场景过于特殊,确实是可以选择关闭AI的。 但它的不聪明不只是这一个场景表现,只能通过观察前方路况,临时接管制动系统,对于侧面和后方的威胁,尽管也有雷达监测并警告。却没有纳入统一的风险控制逻辑,不会因为后面有失控卡车就允许我撞车保命。至于拦在车道上的行人是不是手持利刃,更是计算机从来不考虑的因素。 于是就跟众多网友选择关闭防火墙一样,使用者需要知道如何用半秒钟关掉AI。虽然AI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会挽救性命,甚至会挽救钱包(不撞上其他车辆或者人就是省钱),多数人还是希望它能随时关闭,放着汽车让自己来(至少有选择撞哪辆的权利)。 9月腾讯科恩实验室宣布,他们以“远程无物理接触”的方式,成功入侵了特斯拉汽车。于千里之外,就能直接遥控别人的特斯拉汽车,理论上全球任何一辆特斯拉都跑不了。入侵之后可以远程控制车辆停车状态和行进状态,在停车状态下,可以远程解锁车辆、打开天窗、转向灯和调节座椅等,驾车时则可以启动雨刷、收起后视镜、打开后备箱等,而正常情况下的特斯拉在行驶中是无法打开后备箱和收起后视镜的。但更恐怖、更危险的是,连远程刹车都可以做到。假使这种攻击方式,被不法分子利用,其所能造成的损失或难以估计。在上班早高峰,控制一辆自动驾驶的车辆,所能造成的混乱,并不亚于一场爆炸。 所以才会有一部分人,会因为开按键式启动的车子,不能在行驶中瞬间控制熄火,而内心不安。更不信任AT的换挡逻辑,不信任自适应巡航对前车的判断,不信任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这些,更不用说自动驾驶了。万物互联的时代,AI网络安全性不在可控范围内,这或许也是人们担忧的原因之一。 在“德国慕尼黑电子展”大会发布的有关智能汽车2020 年趋势指数中,对于未来智能汽车将主导驾驶、自动将使用者载往目的地的趋势调查显示,汽车生产大国的德国及日本支持率低,分别占 28 %、29 %,大多数人还是不愿依赖自动驾驶,认为自动驾驶只是辅助工具,主导权仍应由驾驶人掌握。 担心AI太过聪明 近日有新闻报道“阿尔法围棋”(AlphaGo)棋力大增,明年初或“重出江湖”!这个由谷歌DeepMind公司研发的围棋AI,在2016年备受瞩目。3月在和李世石九段的“人机大战”中,以4比1出人意料地获得胜利。7月以3612分超越3608分的中国棋手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这是世界职业围棋史上第一次榜首由非人类占据,令很多职业高手和围棋爱好者感到震惊,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AI的讨论,未来人将被机器取代了? 但这场人机对弈似乎有点被神话的意味。事实上,虽然人类在围棋项目输了,但这从本质上讲,仅仅意味着人类单项竞技智慧的颓败,并不代表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超越人类。AlphaGo只是在胜率上压制人类,但是还不能完全碾压。比如在于李世石对战时,AlphaGo已经暴露出了弱点,比起执白,它比较畏惧执黑;碰到没有意料到的一手时,会出现BUG,臭棋连连,在局面上,会选择胜率最高的步骤。 而且围棋作为一项竞技项目,是有规则可寻的,而这些规则计算机的数据足够全面,其实也可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形成算法,而机器的算法早就已经超越了人类。有人认为,这是围棋冠军的一个挫败,但却是人类文明的胜利。因为人类是一个善于发明工具去协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生物。 用“弱AI”加强人类 其实汽车自动制动装置、围棋AI AlphaGo、都属于“弱AI”,即没有自我意识,只能按照人类设定程序处理信息的AI。“强AI”同时具备自我意识和高速处理能力的人工智能,独立的意识既意味着无限的潜力,也意味着无限的风险。从之前的名人提醒可以看出,具有很高的不可控性。 目前来讲,趋利避害的方法应该是,用“弱AI”加强人类自身,让我们来变成“强AI”!为什么围棋电脑可以挑战李世石?不是因为电脑真的理解围棋是什么东西,而是因为电脑拥有远超人类的记忆能力和推算速度。如果我们通过植入芯片增强记忆和计算力,通过添加传感器增强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世界上第一个“强AI”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而实际上,类似的事情我们已经在做了。 一个副部级官员在台上高举自己的智能手机:你们觉得这是什么?众人回答手机、通讯工具、支付工具、娱乐工具,都被一一否定。最后这位50后的领导说:这是有史以来和人类结合最紧密的机器!是人体的新增器官!大多数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手机中充满了“弱AI”,地图导航软件,音乐电台的推荐,明天天气的查询,和Siri聊天等等,这些都是“弱AI”。 即便是“弱AI”在造成失业方面,其不可否认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工业4.0的到来,工业AI在流水线上高效、准确地焊接、装配汽车零件,许多行业和工种均已出现可以替代人工的创新技术。 AI也会对于经济分工体系中某些中层职位造成破坏,即某些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系统,来替代某些人类的工作。包括调配、计算分析,甚至于特定情景的交流,这或许会是我们短期之内最关注的问题。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AI的风险,有两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一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离不开AI;二 用弱AI装备自己的人类会获得竞争上的极大优势。这意味着AI和人类的结合必然会越来越更紧密。我们与其被动地接受这个新时代,不如主动地变成超级智能生物,变得更聪明、更善于交流、更强大。 本文由安全鹰独家编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