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十几万,为什么不抢苏军的衣服穿?

 天亲馆 2020-04-29

在纳粹德国眼中,苏联始终是一块终极蛋糕,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它的觊觎。所以,自“互不侵犯”签约开始,“巴巴罗萨”就始终处于酝酿状态,这一点德国知道,苏联也了解,对德国来说互不侵犯是因为摊子铺的太大,而对苏联而言,他可不愿意两线作战,相互都是虚以为蛇,都是老谋深算。

1941年6月,德国自认准备充分,于22日首先开衅发动战争,和日本一个德行,都是不宣而战,开战2个小时后才向苏联递交战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变成废纸一张。

三大集团军200个师,550万人,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投入战斗,战力最为彪悍的中央集团军目标莫斯科,南北方集团军的目标分别是基辅、列宁格勒。

貌似还是一个德行,日本吹嘘自己三个月占领中国,而德国的目标则是三个月拿下苏联,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德国最大的失误不在于战线推进缓慢,而是其根本没有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你可以推算失误,毕竟谁也不是神仙,但是缺乏可靠的运输补给线,那就是极大的失误了。

莫斯科危在旦夕,希特勒却“突施援手”,财迷转向的他调动优势军力投入基辅和列宁格勒的大战中,其余部队只能凄凉的等待,直至等来无尽的凄凉,零下几十度那种,真是致命的等待。

算算时间,从希特勒下令到基辅陷落,足足两个月零一天,而希特勒还在憧憬着列宁格勒的沦陷,他相信,在拿下列宁格勒以后,三军集结之下,莫斯科不过是土鸡瓦狗般的存在。

10月6日,雨夹雪,道路湿滑泥泞,无论是机械化部队还是普通士兵的推进行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凛冽的寒风下德军士兵瑟瑟发抖。

苏联虽然在开战之初陷于被动,但是他“健壮”的情报网迅速发生作用,“谍王”佐尔格不断发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先是在八月份获得重要情报---日本不会在今年对远东发起进攻。随后又在十月份发出了以生命为代价发出的最后一份谍报,日本将会对美国开战。

两份谍报重叠在一起,让苏联终于确认远东无压力,当时的苏联被揍得凄凄惨惨戚戚,基本上就是一副七零八落的样子,而从远东调来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都是装备精良的满编部队,长期的远东驻扎,让他们习惯于在严寒中作战。

11月3日,气温急剧下降,泥泞的道路终于被冻硬,他们的脸上还没来及绽放出笑容,就发现同时被冻硬的不止道路,还有他们自己。

德国军队面对的是什么?

战线过长无法有效推送补给物资,大量坦克被冻在雪中无法启动,燃料已经结冰,武器失灵,士兵没有棉衣抵御严寒。

他们的物资从不匮乏,但却无法送到一线官兵手中,这一切都造成士气严重低迷。

反观苏联,占据主场优势,他们有着专业的防护装备,坦克可以发动自由驰骋,专业的保暖护套本就是枪炮的标配装备,枪支使用的润滑油不会被严寒冻冰,至于士兵所需的保暖装备也在不断送往战场。 

军心方面,斯大林决定举行红场大阅兵鼓舞士气,在充斥着“乌拉”的狂热叫喊声的红场,苏联的部队凝聚了铁一般的军心和战斗力,而此时的德军,站起来都费劲,食物减半更是让军心低迷到了极限,坦克、装甲车、火炮都成为观赏性极强的冰雕,在靠近莫斯科的最后50公里,他们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严寒中,苏军很快掌握了地面攻击主动权,制空权也会火速夺回。

对于部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基本生存的物资,而此时的德军可说衣食无着,天寒地冻无处取暖,饭食无着挨冻受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物资德国统统不缺,他们有着绝对充足的战备储存,他们也不停的在向前线运输,但可惜就是无法完全运送到位。

当时的德军衣着极不统一,有的是单衣,有的裹着棉被,有的套上好几层单衣,还有就是正常的冬装。

并不是所有德国士兵都无法装备棉衣,但是否穿上棉衣和是否会冻死这是两码事,有没有棉衣都会冻死,区别只是耗时不同而已

德军士兵在莫斯科冻死几十万,为何不抢苏联人的衣服穿?

德军冻死11万人,苏军冻死33万人,谁抢谁呀······

 

焦土政策与此相似,你套着10层棉衣也得有房子可住是吧,全部炸掉烧掉。你得吃饭是吧,一粒粮食都不会给你留,所有人口迁离,连小树林都炸成焦土一片,德国兵取暖只能靠坦克里的燃油。

从历史照片上来看,德军面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取暖问题,而是全部物资的停运,比如说在粮食方面遇到的问题,显然要比取暖问题更大。

希特勒至少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而这关键的两个月后,道路一片泥泞更是给推进的部队和补给部队带来了天大的麻烦,王牌机动部队无论是在“泥泞期”还是“结冻期”都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完全丧失了优势。

不是前方官兵无能,而是希特勒无能和脆弱的补给线造成了最终的失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