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拓团是怎么回事

 袁承志dtau70na 2020-04-29

开拓团简史

作为边疆史,东北的历史被有意虚化和掩盖。尤其是近代历史,教科书上往往轻描淡写,导致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脚下黑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作为东北近、现代历史的衔接者,(伪)满洲国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仿佛东北是从九一八事变一跃进入共和国,断代的历史教育,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种困惑,东北知识局将在今后不定期推出系列介绍(伪)满洲国的文章。

本期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满洲开拓团”是怎么一回事。
 
简单的说,“开拓团”,是指1932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有组织、有计划的向中国输送的农业武装移民团,因绝大部分移民团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所以又被称为“满洲开拓团”。
 
“开拓团”名为开拓,实际上是抢占东北人民开垦好的土地、建设好的房屋,是日军侵略东北的帮凶;但因其下场又十分惨烈,所以“开拓团”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

截止1945年5月,日本共向中国东北输送农业开拓团881个,其中开拓团民220359人,义勇队员101514人,共计为321873人。
(日本移民团分布图)


由于涉及到东亚近代国际关系,为了体现历史的时代感,文中将会使用“满洲”一词。
 
根据日本做法,大体可以将“满洲移民”分为三个阶段:试验移民阶段、国策移民阶段移民政策瓦解阶段
 
一、试验移民
 
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人就开始在满洲小规模活动,日俄战争后开始大规模进军满洲。这些人中除了军人,大多是以满铁职员为首的官员、教师、中小工商业者,鲜有日本农民活动。
(其实日本很早就在大连地区进行过试点移民活动。1913年,将 18户43人移入金县耕种。从1914到1917年,又网罗满铁退役兵34户从事移民活动。图为位于大连市的满铁本部旧址)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国内突然开始大肆宣扬农业移民满洲的论点,其中鼓吹最为起劲的是拓务省关东军
 
拓务省着眼于国内农村人多地少的困境,力图将日本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送出海外,救济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的农村经济,缓和地主与佃户之间阶级矛盾,实现本土农村重建目的。
(日本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加藤完治是移民论最积极的鼓吹者,曾和农林省官员石黑忠笃、小平权一,大学教授那须皓、桥本传左卫门等人,于1932年1月向拓务省提出了《满蒙移殖民事业计划书》。图为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农村)


关东军则是着眼于“满洲治安”和对苏作战准备的需要,设想将日本农民武装移入满洲农村,成为“一旦有事,必须放下锄头,毅然拿起武器的同胞”。
(日本关东军于1932年2月制定了《日本人移民案要纲》、《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关于满洲农业移民要纲案》,主张以在乡军人作为骨干进行武装移民。关东军东宫铁男大尉被日本人称为“满洲开拓之父”)

 
起初双方在移民细节上存在种种分歧,移民计划一度还遭到大藏省的反对,一时只停留在纸上。
 
五一五事件后,政党内阁时代结束,军国主义时代来临,军部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大藏省尽管继续以财政困难为由反对移民政策化,但也不得不同意支出满洲移民调查经费。
五一五事件中,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刺杀标志着政党内阁时代结束。大藏省支出经费后,加藤完治随即前往满洲与东宫铁男会见,形成意见合流,拓务省与关东军的移民计划合为一体。图为犬养毅)

 
最终,以关东军方案为基础,拓务省于1932年制定了向满洲输出500名试验移民的计划。这种移民当时被称作“拓务省集团移民”,又称“试验移民”、“国防移民”。
 
日本政府于1932年9月在日本东北、信越、北陆等地方紧急招募了第一批试验移民,共计423人。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从东京出发,前往佳木斯桦川县永丰镇附近。
(10月14日,移民团在佳木斯靠岸,由于反满抗日军的攻击第二天才登陆。之后不断遭到满洲人的攻击,直到次年4月,日本移民才进入预设地点。图为旧时富锦码头)

 
日本人给迁入地取名“弥荣村”,意为日益繁荣。
(然而由于满洲人不断的攻击,以及初期的艰苦生活、缺少娱乐等原因,第一批移民团有198人退团,占全员的47%。图为弥荣村役场,也就是村办事处)

 
在随后的三年中,日本又组织了三批试验移民团,计划每批500人规模。
 
1933年7月第二批移民团迁入桦川县七虎力附近,建立了名为“千振村”的移民点。
(关东军以低价强行从满洲农民手中买走大量熟地分配给移民,引起满洲人的不满。这直接导致1934年3月土龙山事件的爆发。保长谢文东组织东北民众自卫军,袭击警察署,围歼关东军,这支队伍后来成为东北抗联第八军。图为千振村移民点)

 
1934年10月第三批移民团迁入绥棱县北大沟附近,组建“绥棱开拓组合”,后定名为“瑞穗村”。
 
为了给日本移民打气,19341128日至126日,关东军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移民会议,西尾寿造在会议上强调日本向满洲移民政策的国策意义。图为移民村情形


1935年第四批组成了300和200人的两个移民团,迁入密山县城子河、哈达河附近。
 
鉴于前四批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拓务省决定启动更大规模移民行动,制定了5年间向满洲输送2万户的计划。
(除了拓务省,农林省也密切参与其中,1935年11月,拓务省成立外围团体“满洲移住协会”,负责移民政策的宣传、启蒙,移民的斡旋和训练。图为满洲移住协会的移民广告,来源见水印)

 
1936年组建第五批移民团人数翻了一番,共招募1000人,组成4个移民团,分别迁入密山县永安屯、黑台、朝阳屯、信浓村四地。
(密山县邻近满苏“国境”,对苏战略意义重大,所以关东军将第四、第五批移民团都配置在了林口至密山铁路的沿线上。图为移民团配置情况图)

 
从1932年至1936年,日本向满洲地区共迁入了2785人,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但形成了基本的移民模式,为后续大规模武装移民打下了基础。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日本移民的试验阶段。
 
同时探索成型的还有土地征收分配模式移民配偶解决模式
 
(伪)满洲国“建国”以来,一直为关东军傀儡。在关东军的操控下,配合日本政府制定了大量有利于日本移民团的政策。
(1935年3月,关东军操控(伪)满洲国制定了移民团经营标准方案,将三江平原作为移民对象地,提出自给自足、自耕农化、有畜农业、共同经营四大方针。图为溥仪与郑孝胥)

 
1935年4月,(伪)满洲国政府民政部地方司内增拓政司,主管移民工作;同年12月,与“满铁”合资成立社会组织“满洲拓殖会社”,简称“满拓”,为日本移民提供协助和金融服务。
 
最初,由关东军委托满铁设立的“东亚劝业株式会社”直接从满洲地主和自耕农手中购买土地。
(为了使移民迅速安居乐业,关东军低价强行收购大量满洲人开垦好的熟地。图为位于沈阳和平区同泽北街4号的东亚劝业株式会社旧址)

 
土龙山事件以后,关东军退出土地收买工作,转交(伪)满洲国政府和满拓负责,借以转移满洲人的不满情绪。
(移民家庭每户可以得到20町步的土地,满洲家庭只有1.5町步,大量满洲农民破产,沦为移民的佃户,甚至被饿死。图为日本人的粮仓)

 
不满的满洲人不断袭击移民,导致大批成员退团。为了安抚移民,关东军将为他们寻找配偶提上日程,这些女性又被称为“大陆新娘”。
(关东军在1933年4月制定的《日本人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为了移民村的健康发展,应以保持男女人数适当的均衡为原则

 
日本在国内成立了“大日本国防妇人会”、“爱国妇人会”、“大日本联合女子青年团”等民间社团,大肆宣传远嫁满洲的好处,解决了部分移民婚配问题。

(日本移民女性也和男人一都携带武器,当时的一名女性在《弥荣村史》中写道:那副打扮完全是复仇的样子。图为女性移民正在进行射击训练)


经过几年的摸索,日本已经解决移民工作面临的基本困难,开始正式大规模开启移民计划。
 
二、国策移民
 
1936年2月26日,日本爆发二二六兵变,日本走上了法西斯化的道路,军部在日本政局的影响力空前增强。
(反对移民的大藏大臣高桥是清和内大臣斋滕实一在二二六兵变中遇难,冈田介内内阁瓦解)

 
以此事件为契机,关东军于1936年5月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方案》,拓务省根据该方案,制定了《满洲移民第一期计划实施要项》。
 
该计划提出,要在20年内分为4期送出100万户(500万人)日本农户的设想,每期5年,从第一期10万户开始,以后每期增加10万户
(关东军推算,20年后满洲人口将由3000万增长到5000万,为维持日本人的主体性,日本人要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大幅度接受军部要求,将满洲移民政策定为七大国策之一。
 
然而,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大量农村人口被征召入伍,自发志愿应募者逐年减少,日本不得不调整移民政策。
 
首先,制定了青少年移民制度。由于招募成年人日趋困难,日本将目光转向青少年,将这些少年在日本国内和满洲实施3年的初等教育和农业训练,结业后过渡为移民团。
(这类移民团在日本被成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为减弱其军事乃至侵略的意味,在满洲被称为“满洲开拓青年义勇队”。图为青少年义勇队嫩江训练所)

 
其次,改变试验移民阶段随意从各地招募移民的方式,从1938年开始指令日本本土村落分出部分农户,整体的迁入满洲,这就是分村、分乡移民制度
(分村移民相对定居率高,最大的优点是国内母村乐于给分村做媒,移民们容易找到配偶。但同样存在移民阻力,后来折中采取了既具有地缘性,又从更大范围募集成立分向移民的做法。图为一个日本移民家族)

 
再次,将“大陆新娘”制度化。为了增强女性移民者,日本政府直接出面,在国内举办了众多“大陆新娘讲习会”,提出“百万新娘送往大陆计划”,通过各种手段煽动女性向往满洲的热潮。在1939年12月关东军起草的《满洲开拓政策基本纲要》中,将“大陆新娘”政策具体化,制度化。
(从1940年开始,日本在迁入地成立了开拓女塾和女子义勇军训练所。新娘们到满洲的旅费由日本政府提供,在满洲滞留的费用则被要求由满洲国承担。图为滨江省立开拓团女子训练所)

 
(伪)满洲国的移民政策在关东军的“指导”下也日趋完善。
 
1939年2月,(伪)满洲国将主管移民工作的拓务司升格为拓务总局;8月,在原满拓的基础上与日本政府合办满洲拓殖公社
 
在1939年12月制定的《满洲开拓政策基本纲要》,将日本农业移民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北边振兴计划并列为三大国策,成为移民政策的指针。
(《纲要》提出:特别是以日本国内开拓民为核心。谋求协调开拓民与原住民的关系,以期强化日满不可分的关系,实现民族协和,增强国防力和振兴产业。首次将日本移民和移民团称为开拓农民和开拓团。名为开拓,实则名抢。移民们分到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从满洲农民手中抢夺来的熟地,自己开拓的荒地极少。图为宣传日满亲善的招贴画)

 
根据《纲要》,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伪)满洲国相继出台了《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合法》、《开拓农场法》,以法律的方式明确了移民团的法律地位,规定了移民用地的土地权利关系等问题。
(《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合法》规定开拓团迁入5年内不归满洲国地方行政管辖;《开拓农场法》规定分配土地的使用权为永久世袭。图为耕种的日本人


此后,直至1945年为止,每年都有大批日本农业移民被输送往满洲。
(很多移民抱有优越感,经常对中国人提出无理要求,甚至有人拒绝移民要求而被射杀的不法行为。日本军部也对移民的行为感到忧虑,认为移民增加了情感激动的满洲百姓的不安,从而使这种不安转为反日情绪。日本移民青少年义勇队员在站岗放哨)

至此,移民们得到了日满双重政策保护,满洲成了移民们的真王道乐土,但他们不知道灾难即将到来。
(战后很多日本人回想“开拓团”的日子,称其为“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图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招贴画上的日本农业开拓民)

 
三、移民政策的瓦解
 
1942年,是“百万户输出计划”第二期的开始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颓势明显,移民工作陷入两难的困境。
 
一方面,绝大部分日本男性成年移民被征召入伍,女人和孩子不得不进入工厂工作,人力资源陷入枯竭。
 
(设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勤劳奉仕队冈山队本部)


另一方面,日本对满洲粮食、军需物资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为了维持战争潜力,又不得不进一步向满洲输送移民。
 
日本又将目光描向女人和孩子。政府通过学校以国家主义和浪漫主义情绪煽动青少年移民满洲的热情。开办“启蒙母亲讲习会”,说服新娘家长支持新娘移民满洲。
(日本政府和关东军为了自身的利益,完全不顾移民的死活,在战败前夕的1945年6月,仍向满洲输送移民。图为脸上稚气未脱的移民团青少年义勇军队员)

 
尽管如此,日本人的移民热情和人数还是越来越低。

日本政府一方面通过满洲移住协会、道府县、新闻媒体和学校等大力鼓吹移民国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迫向基层政府摊派移民指标,将压力传导给中下层农民。
 
日本的移民事业即将迎来崩溃。
 
四、大逃亡
 
1945年4月5日,扫平欧洲的苏联通告日本不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开始在远东集结军队。
 
面对这种近似宣战的通告,日本做出了垂死挣扎。
 
5月30日,日本制定了“防卫本土,将满洲四分之三作为持久战场”的防御计划。7月10日,将移民团中18-45岁的男性全部征召入伍,同时继续向满洲输送移民。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在苏军的攻势下,关东军的抵抗顷刻瓦解。
(8月8日,苏军攻入满洲。图为关东军向苏军投降)

 
现实之下,日本大本营于8月10日向关东军传达了“可以放弃满洲全土”的命令,开始将军人及其家属撤退输送回本土。
 
但移民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日本宣布投降后,既无能力组织移民撤退、又不想放弃满洲移民成果,要求移民固守驻地。
(东亚省做出了“鉴于过去的统治成果,以备将来,可变更国籍,留在大陆,努力忍苦”的方针,实际上是抛弃了移民。图为沦为难民的日本人)

 
但失去关东军庇护的移民失去生存根基,瞬间沦为难民。
 
他们不断遭到苏联军队和满洲人的袭击,移民们离开驻地向城市聚集。
(日本人成立了“日本人救济会”,将移民惨状上报给政府,但政府拒绝接受,移民只能自我谋生。图为摆小摊的日本人,来源件水印)

 
逃难队伍多是老幼妇孺,袭击、饥饿、伤病和大雨不断侵袭,很多人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不少人杀死自己的孩子或者集体自杀)

 
但仍有很多人活了下来,其中一部分儿童和妇女受到了以德报怨的中国人的善待,他(她)们或被当地人收养,或嫁给当地人,这个群体就是所谓的“残留妇人”“日本遗孤”
(这些残留人员后被日本政府取消户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以后,很多人回到日本,但很多年过后仍无法很好的融入日本社会。图为日本二战遗孤树碑感谢中国养父母)

 
日本的移民政策给两国几代人留下了沉重的负担,并影响至今。

愿日本人民能够牢记战争带来的伤痛,恪守和平宪法,遵守“永不再战”的诺言。

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下很少被人提起的朝鲜移民问题。

除了日本移民,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还迁移了大量朝鲜人进入满洲地区。
(朝鲜人进入中国的历史很久,大部分分布在延边地区)

 
最初因部分朝鲜人追随日本侵略者而被满洲人视为走狗。为保护朝鲜人免受攻击,日本将其组成集团,住进“安全村”。
 
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开始重视朝鲜人在满洲的作用,将朝鲜人移民与军事需要进行统制,使其成为(伪)满洲国坚实的构成分子的经济发展根基。
 
战争中后期,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日本又将朝鲜人作为劳动力大量引入满洲。到战争结束时,居住在满洲的朝鲜人达150万人以上。

由于大部分朝鲜移民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与日本移民政策有本质的不同,朝鲜族本身又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这部分历史慢慢被隐去了。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