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最唯美的一首词,刚柔并济,字字句句都美得心醉,堪为绝唱!

 文化点心铺 2020-04-29

作为古典诗词的两种常见风格,在宋词中,刚硬和柔美似乎互相矛盾,彼此很难兼容。也正因为如此,诸如晏殊、张先、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词人,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为婉约派词人。而像苏轼、辛弃疾、黄庭坚等,多数时候也都被看成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正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人想到的是闺阁幽怨,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人想到却是英雄豪情。可是,文学的世界何其复杂多变,怎是两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概括得了的?“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在有些词人笔下,刚硬和柔美彼此融合,焕发出了别样魅力。

正如范仲淹的这首千古绝唱《苏幕遮.怀旧》,从头美到尾,开篇惊艳绝伦,结尾催人泪下。这首词是范仲淹最唯美的一首词,刚柔并济,字字句句都美得心醉,堪为绝唱!全词如下: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为晏殊的挚友,范仲淹的一生既不“太平”,也不“富贵”,反而坎坷不平,屡遭贬黜。其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刚正耿直,无私无畏。然而,他也因此成为北宋历史上有名的“直臣”。其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让他名垂青史。

对后人而言,范仲淹首先是一位名臣,其次才是一位词人。与同时代的晏殊、欧阳修相比,范仲淹的人生经历要丰富的许多。他既可居庙堂之高,安定朝堂,又可处江湖之远,扬威边塞。这首词就是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范仲淹在西北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时创作的。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乡思之情的词作,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然而,在抒写宛转低回的愁思时,它笔力沉郁雄健,声情并茂,意境深远,与一般婉约词的风格明显不同。词作起首两句惊艳绝伦,被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写入《西厢记》的《长亭送别》一折中,作成曲子,传唱千古。

词作上片写景。首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意境辽远,从大处着眼描绘了一幅绚烂秋景图。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茫茫的大地上铺满片片黄叶。“蓝、白、黄”的三色搭配,鲜艳夺目,让人眼前一亮,只用6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清爽明朗的秋景图。

而后,词作由静到动,写秋色绵延伸展,融进川流不息的江水;江面波光粼粼,笼罩着缥缈迷离的烟雾,一片空濛,满眼青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词人视线由近到远。他极目远眺,看到落日的余晖正掩映着山峰,水天相连处,似乎成了一线。芳草连天,绵延不断,一直生长到落日都照耀不到的远方。

上片犹如一幅巨画,境界宏大,空灵辽远,不同凡响。词人由眼前的秋景触发了心中忧思,而心中的忧思又融进眼前的秋景,内外相融,物我合一。在词人笔下,秋景凄清衰飒,寥廓苍茫,绵延不绝,与词人心中的惆怅悲慨、寥落伤感和愁绪绵绵深深融合。

词作下片抒情。过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紧承上片芳草天涯,暗合“怀旧”主题。这一句是说:自己十分思念故乡,内心黯然凄怆,而羁旅的愁绪也油然而生。而“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一句,则暗示了主人公羁旅异乡时间之长以及乡思离愁之深。

下片最后“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承前“留人醉”一词,是说:夜很深了,词人因思念家乡,愁绪满怀而不能入睡。此时,月光皎洁,如果登上高楼一定会看到很美的夜景。可是,他不能去观赏。因为夜深人静,如果他独自一人倚栏眺望,只会徒增更多怅惘。

写到这里,词作从开头就不断淤积的乡思旅愁终于达到高潮。至此,词作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回味。 作为词人,范仲淹毕竟也有一般文人的多愁善感。可是,与其他词人不同,范仲淹胸襟广阔,磊落无私,忧怀天下。因此,他笔下的愁绪柔美而有风骨,深挚而不颓靡,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