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中国古典IP背后的大Boss

 听雪楼75iz4v14 2020-04-29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原创-NO.1230
   作者:清圆    审核:霍小山    编排:汤圆
一部讲述宋仁宗生平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排队刷屏。

其实,在历朝皇帝中,宋仁宗知名度不算高。文官们称宋仁宋时代是“黄金时代”。皇帝端坐在皇位做个摆设,强势大臣们翻云覆雨,多人文臣梦寐以求的局面。

从传统政治演进的角度来看宋仁宗一朝,实在有点乏味。但皇城大院内的戏,永远是历代朝阳群众的最爱。宋仁宗时代,鬼使神差成了明清时代的编剧们的最爱。

正如今日的”满眼都是辫子戏“,本着本朝人不说本朝事的政治觉悟,明代一大批编剧们,联手以宋朝为时代背景搞创作,”满街都是宋朝戏“,譬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金瓶梅》就是明朝人套了个宋代的壳子写身边的事儿。

俞樾先生在《小浮梅闲话》中谈到到:“小说起宋仁宗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云云。”

这里所讲的小说起源或许有争议,但小说家偏爱以仁宗朝为舞台是确有其事。

笔者更为惊喜的发现,以宋朝为时代背景的故事往往有一种发展成为”IP剧“的潜质,英国有”福尔摩斯探案“的侦探类IP,宋代就有”包公案“对应;美国有”漫威宇宙英雄IP“,古代就有”八仙“这类法术超强的英雄对应;《权力的游戏》中有默默坚守北境的史塔克家族,宋代就有在几代人坚守北方抗击契丹的”杨氏家族“……

而仔细去翻一番这些中国古代文学IP系列,一堆侠义公案、神魔等小说主角均能在仁宗朝实现联动,宋仁宗正是这些古典IP系列背后的大boss。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大名鼎鼎的包公戏就跟宋仁宋脱不了干系,包拯就是宋仁宗时考中的进士。所以说,整个包公案系列主要发生在宋仁宗时期。

▲影视剧《包青天》系列中的包拯形象

电视剧开篇出场的大娘娘和李顺容,就是历史上的真宗刘皇后与李宸妃,大家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之两位女主人公。说起这出传奇,不得不提一名仁宗朝名臣,包拯。

包拯以断案如神、不畏强权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宋史》中对其断案才能描述甚少,但就其耿介峭直的个性作了大篇幅描述,其中有一段“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应该就是包拯“青天”美名传出的源头。

实际上,包拯与仁宗认母事并无直接关系

历史上对李宸妃一事起过较大作用的臣子,是当时的执政吕夷简。

元代杂剧《抱妆盒》中周全关节的,也还是八大王而非包拯。(八大王即《清平乐》剧中告知仁宗真相的那位“阳狂”者,历史原型应为素有威名的真宗八弟赵元俨。)包公美名虽在北宋时期已经传扬开来,但李宸妃故事流传到明代,才与包公传说真正结合

明中后期有本钱塘人安遇时的《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明末又有一本《龙图公案》,正是这两本公案小说集让包拯成为“五鼠闹东京”与“仁宗认生母李宸妃”两个故事的重要人物。

书中讲到,“五鼠”是妖精而非侠士,“玉面猫”是包拯上天请来伏妖的;李宸妃是桑林镇瞽目老妇,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母子才得团圆。包拯在面对此等妖邪与权贵时,既能上达天听,也能扮阎罗断案。

于是,这两个跨越江湖与朝堂、涉及皇嗣国本的故事成为包拯断案生涯的重要注脚,传说中的包拯越来越神奇,被赋予了能在各个领域伸张正义的本领。
上述两个故事也成为众多包公案中传播最广的单元,乃至自成一格。“玉猫”和“五鼠”的故事在清人石玉昆的演绎下,衍生为展昭与五义士为主角的《三侠五义》,又经俞樾修订成《七侠五义》,从此广为流传。

《三侠五义》中的李宸妃故事糅合了元杂剧《抱妆盒》与明公案小说的内容,新创了“狸猫换太子”的情节

至此,刘太后成了绝对的反面角色,与李宸妃、宋仁宗等人势不两立。在不断演化的故事里,人物形象与历史真实可能相差甚远,但也反映出仁宗认母这桩事件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反响,以至于街谈巷议代代相传。

包公案中还出现了许多同时代历史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武将狄青。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四回有《止狄青家之花妖》一案,情节较为简单,讲狄青在征南蛮时收一名女子为妾,不料乃梅花妖所化,遇包拯来访时即遁去。

狄青乃仁宗时期名将,西征元昊,南讨侬智高,战功显赫,最难得的是以武将身份位列枢密。《宋史》载其“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具有一定神秘色彩,小说中更是赋予了他降妖除魔的神力。

清代小说《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均是狄青为主角。“五虎”系列的前后两传以狄青征西平南的事迹为底本,前传中狄青得到包公匡扶正义,后传中得到杨家将的鼎力相助;前传中的反派是太师庞洪及其婿孙秀,后传中的反派则是吏部冯拯与婿孙振。

《万花楼》以狄青为主要线索人物,从万花楼惩恶霸,到降服火赤龙,战胜西夏军,他遇到了包拯、韩琦、狄太后、刘庆、杨宗保等人物,庞太师仍是幕后黑手,最终结局是狄青加官升爵,与家人团聚。

▲《清平乐》中的狄青


韩琦是《万花楼》中帮助狄青的另一号文臣,他与包拯同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王尧臣榜进士,同年还有文彦博等人。(即《清平乐》第二集所演唱名场景)文彦博也出现在了《三侠五义》狸猫换太子故事中,担任钦天监预示储君之人。

虽然小说中人物身份经历与史实未必完全符合,但与人物原型相关之人也往往容易被纳入故事之中,同年这一重要的人际关系自然就进入了小说家的选角视野。

▲《清平乐》中的金殿唱名


包拯之外,杨家将也是经常出现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

上文提到的杨宗保,其历史原型即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曾受范仲淹提拔,随狄青南征。

名门之后,不坠家风,一直是各种小说津津乐道之事,于是就出现了狄青与杨家将合作的情节,类似于好莱坞电影中的超人大战蝙蝠侠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主要来源于两本明代小说,其一是熊大木《北宋志传》,其二是纪振伦《杨家府通俗演义》。后者谈及杨门五代忠良,涉仁宗时事。大致情节为,真宗时宋辽开战,杨宗保为取降龙木与穆桂英成亲。两人之子杨文广在仁宗时奉旨平南夺宝,最终与杜月英、长善公主等人结为连理。

《北宋志传》在讲杨门忠良之时,还叙呼延赞之事,小说中他与杨家有着共同仇人,潘仁美。潘仁美取材于颇受太祖太宗信任的名将潘美,历史形象与小说形象较为不同。

呼延赞本是太祖至真宗朝的将领,《宋史》称其“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诸子耳后别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极具感染力,容易在民间口耳相传,清代小说《说呼全传》即专门讲述了呼延将门传奇。该书以仁宗朝为主要背景,主角是呼延赞的孙辈守勇与守信,反派是丞相庞集一家。导致呼延家灭门的导火索,庞妃借皇后銮舆东岳还愿事件,应是挪用仁宗张贵妃借仪仗事,最终是八王出手为呼延家伸冤。

▲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内页

《杨家府通俗演义》中略涉神仙道化,讲真宗时钟离权与吕洞宾争气,下界各助宋辽开战,可知八仙的人间轨迹从汉代一直延展到北宋之时。


明人吴元泰所作《东游记》可与《杨家府通俗演义》的剧情相接,话叙钟离权吕洞宾回天界和好之后,因上洞八仙尚缺一人,议共度曹国舅。曹国舅是曹皇后长弟,因厌恶二弟仗势欺人,散尽家财资助贫人,在钟离权、吕洞宾的引导下位列仙班,这是曹国舅的好人版本。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四十九回《当场判放曹国舅》则提供了另一说法,讲曹国舅助二弟为虐,仁宗大赦时方放出,在山中遇点化成仙,这则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了。

曹国舅的历史原型,是曹彬之孙、曹皇后之弟曹佾(即《清平乐》第三集中与姐姐曹丹姝同车吃酒之人),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皆得尊宠,年七十二而逝。《宋史》载其“性和易,美仪度,通音律,善奕射,喜为诗……端拱寡过,善自保。”

可能因为曹佾在历史中安于恬退的形象,小说中的他便得以位列仙班。而小说中的反面人物曹家二弟曹偕,则是“少读书知义,以节侠自喜”,曾惩办不法幕客史沆,从梅尧臣学诗,有着相对正面的记载。可能因其颇具任侠风气,小说就将其脸谱化为肆虐横行的外戚。整体而言,历史上的曹氏外戚能保全始终,不类传说形象。


▲《清平乐》中的曹佾


仁宗朝具神魔元素的小说人物不止曹国舅一人,还有庆历七年借弥勒教起义的王则。

王则本是宣毅军小校,《宋史》载:“恩、冀俗妖幻,相与习《五龙》、《滴泪》等经及图谶诸书,言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初,则去涿,母与之诀别,刺‘福’字于其背以为记。妖人因妄传字隐起,争信事之。”谶纬之说多为小说家所流传,加之王则事迹本身带有一定的妖幻色彩,所以就有了相应的小说出现。

明代罗贯中所作《三遂平妖传》即以王则起义为素材,其中王则、圣姑姑等人是借妖术哗变的反派,文彦博则是平定妖邪的正面人物。《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借《三遂平妖传》之人物,改编出《妖僧惑摄善王钱》一节,其中主要扩充了包公捉拿弹子僧的情节。在王则叛变的故事中,同年包拯与文彦博再次得以合作。

勾栏瓦舍多爱上演帝王将相的故事,帝王将相也因这些民间演绎而声名远播。在历代帝王中,仁宗的存在感不算高;在众多以仁宗朝为背景的小说中,仁宗的身影也总是隐匿其中。可以说,仁宗被历史与传说选择性地埋没了,但这恰好与他的自我定位呼应,“我因如此冷落,故渠得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在“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的仁宗治下,演绎出如此多后代传奇,也侧面反映出后世之人对于仁宗一朝的追慕了。

参考文献:
1.俞樾撰,谢超凡笺注:《小浮梅闲话》,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2.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安遇时著,魏同贤标点:《包龙图判百家公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无名氏:《包公案》,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5.许觉民、甘粹主编:《中国长篇小说辞典》,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
6.胡适:《<三侠五义>序》,氏著《胡适古典文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7.党芳莉:《八仙信仰与文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