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型小说:友情

 冬天惠铃 2020-04-30

作者:朱海玲

我们曾经相逢如歌,任青春的律动激荡成绚烂缤纷,任青涩的年华品尝人生的滋味,无关甜蜜与苦涩,都可以笑谈阔饮。

我与琳是初中同学。也许是各自名字中都带有琳字,也可能是个性中有几分相似,我们一直很要好。那个时候的我们总是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经常腻在一起滔滔不绝,谈笑风生。

到了初二,有一天,琳没来上课。她家离学校很近,于是我们几位同学相邀,中午时分,一同去她家找她。

“以后不上学了,妈妈的单位招工人,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等不到毕业了,要去做工人了。”琳一直在微笑着,“等第一个月发了工资,给你们买糖吃哈!”我看到琳说完这句话后,转过身去擦眼角的泪水。

当时的她也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也许还没完全准备好要怎样去面对即将上岗的岗位,或者更没想好要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自己的未来,心里或惶恐,或疑虑,再或者是出于对父母的孝顺,只得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在我们那个时代,农民能进城进国营单位当个工人,那是何等的自豪,哪怕只是个临时工。

那个时候,我还曾想过:要是我也遇到跟琳一样的事情,该如何做出决定?像我这种倔强到骨子里的人,可能会制造出一场家庭大战。有时候我还窃喜:还好家里没有在国营厂的工人,省去了很多年少时的烦恼。

后来的几年间,我继续在上学,琳在工厂上班。我们经常相约,还如从前般的谈笑风生,只不过内容更加丰富。

整个九十年代,琳也从棉纺厂下岗了。在我们老家那个中小城市里,很多人都去学一技之长,然后续写着“打工潮”的篇章。琳也去学了缝纫技术。

人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南下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搏一个前程,最不济也好见一见这世面。那个时候有个流行的口号是:“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琳也到了浙江一家工厂,开始了打工生涯。

离家远了,我们彼此也难得相见了。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琳回老家了,我们会如期相约,彼此仍然滔滔不绝,谈笑风生。只是话语间多了些打工人的故事,多了些外乡的风俗人情。

转眼间我们到了婚嫁的年龄。

那天琳来我妈家找我,询问我对象的情况。听罢详情,她质问我:“你怎么找了个乡下人?“

我知道这句话里藏着很多她对我的莫大关心,我微笑着回话:”当你发现自己身上所缺失的东西能在另一半身上寻见时,那必将是能改变我、让我不断向前的人。“

也许当时你只是听听,并不十分理解,或许心里似乎还有些忐忑我的后半生。

琳很快也结婚了。那天,她带着她的对象来我家,好巧,她的对象竟然是我后来上学的学校里认识的同年级的男生。虽然不同班,但还是比较了解这个男生。后来她们走的时候,我对琳说:“这个男孩靠谱,你会幸福的。“琳没说话,但笑得很甜。

后来我随孩子爸定居南京,琳定居在老家,再者各自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联系也少了,但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即使偶尔的一声问候也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作者简介】朱海玲,安徽桐城人,现居南京。平淡是真,简单是福,闲暇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丰富自己,修行人生。有多篇散文在《南国文学》、《六尺巷文化》、《文乡枞阳》、《孔雀文化》等公众平台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