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感冒…中西医西医一般认为感冒是病毒感...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0-04-30
关于感冒…中西医西医一般认为感冒是病毒感染,有的合并或转归为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等,一般会常用抗病毒、抗炎治疗,药物会常用到抗病毒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甚至激素类药物。在中医里,把外感病大致分为伤寒和温病两类病,简単地说,伤寒就是人体感受了外界的寒邪,需要用温热辛散的药,把寒邪透发出去;温病呢,就是人体感受了外界的温热之邪,需要用清凉的药物,把热气给清理透出去。 现代西医也观察到感冒存在一个自愈周期时间,一周左右,并认为与病毒的自限性相关,并根据相关理论作出精准正确的解释与推导,且西医认为感冒是病毒感染,并予抗病毒、甚至抗炎治疗。不过这种治疗值得探讨,因为感冒不是细菌感染,故抗生素无效;而抗病毒的又是杀不死病毒的,只是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这是常识。所以所谓的抗病毒,或是安慰剂效应多于治疗,且这种抗病毒治疗,给人带来的付作用或多于正能量。现在一些医院,开具的治感冒的口服抗病毒药,包括中西医抗病毒药,不知是不是越来越高档,反正是更新换代了、价越来越贵了,每天每月用量都很大,造成量大的原因,不知是不是确实是因为治疗很需要,还是因为感冒市场GDP很需要?
中医几千年前即认知感冒的自愈规律,并认为是多因伤寒起,并予相关祛风辛温散寒、辛散辛凉解表类中医有效。感冒一般七日自愈,西医说的是病毒七日的自限性所至,而中医说是“行太阳经尽故也”,“若欲再作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西医要使感冒不进一步发展,常用的是抗病毒、消炎之类,而中医“太阳病七日不愈”,“若欲作再经者”,为“使经不传则愈”,是“针足阳明”,当然有时也针少阳,很有意思吧?这可不单纯是有意思,而是实用实效且很神奇的哟。 《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当然中医界自身对此论断也是有不同见解的,只是不同见解,应多源于亲身体验或亲历经验,比如针阳明或刮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亲身体验后,确实“古不欺我”,故诚愿能“公布心得,补报天德,造福于民。” 同样是感冒,其实真正的西医的治疗也不是消炎、抗病毒,只是多有借西医之名的,滥用“三素一汤”,为害不轻;中医则分寒症用温法,热症用清法,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施治,主要是要将病邪清透出去。所以,也有人说:“针对感冒,西医的为害在冒用西医的用药与治疗手段上;而中医的为害在行医者的执业水平上。”这不无些许道理。我们无法否认中医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其要求从医者经验性要求及个人悟 性要求相对较高,不要以为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就那么容易,看到影视剧里的一些情节吗,就一个病的八纲辩证几个御医就争的面红耳赤的,现实中的平民医者就一个病的八纲辩证就更难以一统了。所以“异病同方,同病异方”,还有就是“同人一病,百个医者百个方”,这些其实正是中医辩证施治的精华所在,却也确实是中医者因经验性与悟性的问题难免会有致错漏偏颇遗害之处。也正因为此,我们认为争议是正常正当的,而一些不学或外学一味的攻击,则就是非正常与很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说感冒常见,但不一定易治、不一定好治,更不一定能得到妥当的治。这些话当然是对一些个相对合格的中医医生讲的,因为西医往往把感冒当作很简单的一个病,治疗也当然简单了,比如
热就用退烧药,咳就用止咳药、有痰就用化痰为药。中医感冒是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并不是一药通治感冒,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那么单纯地选择清热药或者温热药治疗感冒是正确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对于治感冒就分寒和热,这是不对的。治感冒首先突出一个字,是“透”字,因为有风邪进来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打开道路,把邪气给透出去,邪气出去了这个病就会好了中医治疗感冒,最大的特色是一个“透”字,就是要把侵袭人体的风及其他邪气从身体里清透出去,好比把强盗从家里赶走。风是罹患感冒的关键,治疗感冒首先需要的,应当是祛除风邪。当然伴随着风邪一同出现的寒、热症状,也要考虑周全。其实感冒除了我们常说的风寒、风热感外,还有署湿感冒、体虚感冒等多种证型,其治疗原则都离不开解表透邪,将侵犯人体的风邪,以及与风邪一同侵入人体的其他邪气,祛除体外。在《素间·骨空论》中有“风者百病之始”一句,《素问·风论)也提出:“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那些因劳累吹风或受凉的风寒感冒,怕寒怕风,可选用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那些受到风邪,咽喉肿痛,痰黄、稠涕、苔黄,舌红,便秘,脉浮数,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清凉解表的作用。 《理論駢文》日:“以油刮背心,五脏咸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