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托尔金,别错过诗歌与谜语

 知识天堂360 2020-04-30
      新版《霍比特人》译者、上外副教授吴刚建议“魔戒粉”与“原著迷” 读托尔金,别错过诗歌与谜语

  这两天,“魔戒粉”们无比兴奋:苦等9年后,作为《魔戒》前传的魔幻史诗大片《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由此,小说《霍比特人》的最新版中译本自去年年底发行后,目前也在书市掀起了又一波销售热潮。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吴刚是《霍比特人》新译本的译者。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吴刚说,电影和原著各有“看头”,但电影碍于推进剧情节奏等缘故,确实有不少的“省略号”,一些充满文学味道的诗歌和充满童趣的谜语在电影里做了精简。

  殊不知,当英国作家托尔金的《霍比特人》1937年问世后,除了魔幻情节,诗歌和谜语恰是让这部小说跻身儿童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

  “霍比特人”不仅好看,而且可读

  小说《霍比特人》,讲述的是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与巫师甘道夫和十三名矮人向东旅行横越中土大陆,寻找被恶龙抢占的属于矮人珍贵宝物的探险故事。

  这两天,已经看过影片的“影迷”和“原著迷”之间的争论也开始升级。比如,针对影片中水底怪物咕噜和比尔博猜谜语的一段,片时长达10分钟左右。有人嫌这段情节太“拖沓”,不知所谓,但也有人嫌编剧删减太多,“原味”不足。

  “很多人是把《霍比特人》作为《魔戒》前传来看的,观看时更关注咕噜掉了的那枚具有隐身功能的魔戒;但对托尔金来说,《魔戒》其实是《霍比特人》的续集。”在吴刚看来,“原著迷”对书中谜语的看重有一定道理。

  被列为西方儿童文学经典小说的《霍比特人》,其中的每一则谜语对国外的孩子来说几乎都耳熟能详,就像“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底是“花生”)这类中国传统谜语一样经典。

  对照小说文本可知,电影中被忍痛割爱的谜语还不少,其中就有“看不见,也摸不到,听不见,也闻不着。躲在星辰后,藏在山丘下,把空洞填满。它先来一点,再全部赶到,它终止生命,扼杀欢笑”(谜底为黑夜);“活着没有呼吸,冰冷有如死气;永不口渴,饮水不停;身披鳞甲,却无声息”(谜底为鱼)等等。

  吴刚告诉记者,在西方,不少孩子第一次听父母读《霍比特人》故事的时候,读到谜语这一段,孩子会主动要求父母先不要读下去,让自己先猜一猜。

  目前,已经上映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只是根据小说前三分之一改编而成,后面的续集还在拍摄中。

  原著中部分诗歌未出现在影片中

  因为托尔金的《霍比特人》老少皆宜,尤其受孩子们喜爱,因此该书出版热销后,他应读者和出版商的一再央勉,开始动笔撰写包含霍比特人的新故事。写作过程中,托尔金不断深化主题,一写就写了十几年。因此,小说《魔戒》第一部、第二部的首版时间是1954年,第三部是1955年。

  吴刚介绍,仔细品读《霍比特人》,诗歌也是不容错过的亮点。无论是这本小说,还是后来的《魔戒》,托尔金在故事背景的穿插中,都有穿插诗歌的手法,这并非偶然。

  “骨灰级”的托尔金迷,对这一点应心领神会:牛津大学教授托尔金作为语言学专家,除了对北欧神话有精深研究外,另一项旨趣就是钻研史诗。《霍比特人》小说中受读者追捧的诗歌就有“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在那深深地下洞穴已有千年/我们一定要赶在天亮前出发/寻找那迷人的黄金颜色浅浅。往日的矮人们念下强大咒语/伴着那铁锤砸出的叮当乐曲/幽深之处有黑暗的生物沉睡/在山石下的空穴深不知几许……”

  不过在电影中,这段诗歌只保留了一部分,而原著中的另一些诗歌,比如比尔博与矮人们在林地间对小马可爱之处的咏唱,以及半兽人将扁平的双脚踏在石头上轰隆隆的恫吓之歌等等,在影片中被略去了。

  吴刚说,由于诗歌翻译的特殊性,中国读者或许未能从字面完全领会其中的精妙。而在英语原文中,诗歌文字极美,朗朗上口,很适合父母给孩子朗读。

  本报记者 樊丽萍

  作者:樊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