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李鸿章故居

 总总1ilojlvc0p 2020-04-30

合肥李鸿章故居,国内唯一以历史名人李鸿章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作为合肥旅游打卡的首选地,开放纳客已有20年,到底是什么让无数游客从海内外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穿越百年时光,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一排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的江淮民居建筑矗立在庐州府合肥的东大街,这是合肥李氏家族聚居地。布局整齐,雕梁画栋,时称“李府半爿街”。如今十不余一,但仍保持风貌。由南向北望去,大门、前厅、中厅(福寿堂)、走马楼(小姐楼)依次出现在眼前,东院则为淮军展馆。

故居前厅布置有《李鸿章生平》展,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生于合肥,长于合肥,执掌清廷军政外交大权近四十年,也是近代中国颇具争议的人物。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李鸿章在大变革时代,面对中外关系和现代化程度的双重变化,出任直隶总督的他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独具慧眼和胆识,提出中国面临数千年所未有之强敌,处于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变法求强的主张,成为洋务运动的总纲领。

李鸿章率领淮系集团主办洋务,修铁路,通电报,创办近代企业,建立北洋海军,培养新式人才,一路跋涉,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家大型综合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次设立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他还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除了实业领域之外,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引领了中国近代化的首轮浪潮。尤其是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不仅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发展至今,甚至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之力甚巨。

然而,作为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鸿章在清王朝江河日下,列强虎视的大变局中竭力挣扎,力图挽狂澜于即倒。尽管他能通过自身的谋略与手段在谈判桌上使中国获利,却也因时代局限与自身认知不足,最终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回顾他的一生,争议最大的就是他的外交生涯。

李鸿章死后,梁启超写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以史为镜,走出这段扶摇直上的传奇,放眼民居的古色古香,细品长廊的一步一景,场景式的复原陈列让徽风皖韵的魅力在此绽放。

堂高9米的福寿堂,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也是是整体建筑中规格最高部分。厅内陈设严整静穆,以“疏朗多空余”的方式陈设布置,家具、楹联、匾额、挂屏、书画屏条以中轴线形成两边对称,摆件按照东边屏风、西边帽镜、中间座钟的固定样式摆放,寓意住宅“终(钟)生平(屏)静(镜)”。让我们看到李鸿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呼风唤雨,纵横捭阖之际的真实内心。

穿过这堵“女儿墙”就是走马楼了(又叫“小姐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上下两层为回型木雕楼,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庭院造型精致,天井“四水归堂”,木雕技法流畅,回廊大梁两头的木雕形似如意神似象头,寓意吉祥(象)如意。道不尽古建筑的优雅古典,说不完的诗情画意。

百年沧桑,抚今追昔,李鸿章在近代化事业的开拓建树,欲改革古老三千年守法以图自强的探索启蒙,在中国近代化发展史上书写了极其重要的一页。李鸿章自言“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可是辉煌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他看到了清朝的摇摇欲坠,看到了中国的积弱不振,他称自己为“大清破屋的裱糊匠”,他致力修补的清王朝“破屋”已经倒塌,而用来“补天”的石块,却成为新世界发轫的起点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