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个月婴儿发育标志、保教目标、内容与要求
2020-04-30 | 阅:  转:  |  分享 
  
3个月

1、目的要求: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式:

课程名称 课题 授课学时 (分钟)学时 教学目的 1

2

3 教

?



?



?

程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⑸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⑴⑵、⑶

2难点:

3思考题:

6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5.74~6.16千克;身高:59.2~60.4厘米;头围:38.9~39.7厘米;胸围:38.9~39.8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

动作发育:3个月的孩子,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转来转去,转动180度,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能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臀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趴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的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起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语言发育:3个月的孩子在语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逗他时会非常高兴并发出欢乐的笑声,当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的发出喉呀的学语声。

感觉发育:3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发展,开始时颜色的玩具很快能产生反应,对其它颜色应要慢一些,认识奶瓶了,在听觉上发展较快,它总有一定的判别方向的能力,听到的声音后,头能顺着响声转动180度。

这一阶段的宝宝见人就笑,笑的次数与日俱增,由于还未会怕生,所以如果有意识地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人,可以缩小以后怕生的范围。宝宝的听觉、嗅觉、视觉能力逐渐增强,妈妈昼夜不停地照料宝宝,成为宝宝最亲近的人,宝宝慢慢地能够认识妈妈,这是认人和认物的第一步,可喜可贺,妈妈付出的辛苦有了回报。宝宝运动能力也有了提高,不仅是头部肌肉,就连躯干的肌肉也加强了,在宝宝穿得少的时候,可以帮助宝宝学会90度的侧身,为以后180度的翻身做准备。宝宝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经常把手放到嘴里吮吸,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此时宝宝具备了初步手眼协调能力。游戏时宝宝会选择某一肢体自己来操纵响铃,这种游戏既能加强宝宝协调能力,同时也让宝宝觉得很有趣。



60天时生理指标正常均值:体重:5.74~6.16千克;身高:59.2~60.4厘米;头围:38.9~39.7厘米;胸围:38.9~39.8厘米;前囟:2厘米2厘米。

3个月宝宝的标准发育:

竖起来抱,脖子不摇摆。

俯卧抱起来的瞬间会抬头;

手指放在嘴里吸允;

很快地握住拨浪鼓;

用目光追视旁边的人;

出生笑;

喂奶时能抓住奶瓶。





3个月



一、智能发育特征:3个月龄的婴儿开始有了有目的的行动,这是主管意志的大脑开始发达起来的缘故,而与次相反,新生儿时期特有的反射活动逐渐消失。

头竖直时间延长,有时能转头向四周张望。俯卧时头能抬起来,两只手腕能支撑上肢,有的可以做到挺胸抬头,躺着时能从仰卧位自动翻转到侧卧位。

醒来时挥动小手,接着能长时间吸吮自己的手,有时还能悄悄地看自己的手指,双手可接触在一起。看到物体手臂舞动,企图触摸玩具,手握玩具时,可放进口内“探索”。

耳目更加灵敏,逗弄他知道笑,有时会“啊!喔!”喃喃细语,好似与爸爸妈妈“谈话”。知道喜欢或不喜欢了。饥饿和疼痛时,大声啼哭,饱足和舒适时,则手舞足蹈,尽情撒欢。

二、运动:学抬头和翻身。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准备,因为,神经—肌肉运动向脑提供的刺激作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其顺序是从上向下发展。先学会抬头和翻身。抬头的动作发展有连续性,即某一技能的简单扩展。如新生儿俯卧时,只会偶尔抬一下头,逐渐发展抬头到45度。3个月时抬头常常达到90度,而且会用手腕支撑起前胸,使头和前胸一起抬起来。运动发展也有阶段性,3个月开始,逐渐发展翻身动作,翻身和抬头之间是不同的行为模式,这就是阶段性。这个阶段翻身动作只能从仰卧到侧卧。动作发展的快慢,不同孩子之间有差别,但通过练习,可以明显促进其发展。

仰卧抬胸。婴儿的运动发育是连续性的,在他(她)能够俯卧抬头45度后,他(她)的颈部肌肉力量逐渐增强,双臂的力量也在增强,很快的他(她)可在俯卧时将头高高抬起,与床面呈90度角,头保持稳定。继而他(她)的前臂不仅能够支撑头部,而且能够支撑着将肩部、胸部均抬起,头部稳定并自如地向两侧转动,此时家长可用玩具在不同的地方逗引他(她)去转头寻找。

翻身(仰—侧)。3个月前小儿主要是仰卧着,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全声肌肉的活动。注意一定不要给婴儿捆成像一个蜡烛包,以免限制了婴儿的活动,要在适当的保暖的情况下使婴儿能够自由活动。在仰卧位时家长可分别在两侧用婴儿感兴趣的玩具逗引他(她),训练婴儿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每次可训练数分钟,每日训练数次。

三、认知:

视线转移。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他(她)的眼睛会越来越明亮,他可以一下子就注视到前面的玩具,并能灵敏的追随。此时可用两个玩具(或两人)来逗引婴儿,让婴儿先注视一个玩具(或人),然后拿出(出现)另一个玩具(或人),训练婴儿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在婴儿集中注视某一物体或人脸时,迅速移开物体或人脸,训练婴儿在注视目标消失时用视觉寻找。

喂奶时教孩子。早期教育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的。对婴儿来说吃奶是很重要的生活内容,吃奶是食物刺激,和很多条件刺激如体位、语气、表情和场景结合起来,使宝宝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这就是学习的开始。比如,宝宝从新生儿时期就知道当妈妈抱他喂奶时,一定的体位,给他垫一块小毛巾在颌下的动作和听到妈妈的言语声,宝宝就知道将吃奶了,立即转头寻觅奶头,张开小嘴。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宝宝开始吃奶时大多是在觉醒状态,开始喂奶5~10分钟内宝宝会专注地吃奶。当快吸饱的时候宝宝会睁开眼睛看看妈妈,有时会放开奶头对妈妈甜甜一笑,再吸吮奶头,好象和妈妈在交谈什么,又像和妈妈游戏。因此,喂奶时是教孩子的好时机。

妈妈利用喂奶的时间要和宝宝多交流。在喂奶前,你可以说“宝宝饿了吧!妈妈给你喂奶,让我准备一下,好吗?”在喂奶过程中,你可以抚摸一下宝宝的小手,小腿,将小手放在你的乳房上,或用他的手摸摸你的脸颊,给他哼些歌曲。当宝宝快要吃饱时,你可以更多地用眼神和他交流,和宝宝说话,如“你吃饱了吗?再多吃点,快快长大,妈妈的奶好香啊!”等等。总之,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使喂奶成为轻松愉快的事,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使宝宝更快认识妈妈的面容,记住妈妈的语气,促进认识的能力的发展。同时建立母子依恋的感情。

创造良好的环境。婴儿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智能发育。婴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每天最好有2小时以上去户外活动。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住室空气要新鲜,春秋天要尽量多开门窗,夏天要通风凉爽,如有空调,温度保持在25~28℃,不宜过低。冬季保暖,室温不宜过高,应在18~22℃为宜。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使婴儿呼吸更多的氧气。通风时不要让风直间吹到婴儿。如室内生炉火,注意装好烟筒及风斗。婴儿床不要离炉火太进。应经常用湿墩布擦地,可先擦地后扫地,防止尘土飞扬。室内要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在婴儿床的附近,可适当挂2~3张色彩鲜艳、内容形象适合婴儿特点的图片。窗前挂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转动会响的伞花等,每次挂2~3种,定时变换花样和调换位置,以激发婴儿观察的兴趣。经常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或童曲,音量要适度,时间在30~60分钟。注意避免噪音。

户外活动要选择空气新鲜,有些树木花草,非人群聚集和远离马路的地区。根据气候选择适宜场所,使宝宝经常沐浴空气和阳光,观察室外多种多样的树木花草、人物和车辆,增加丰富的环境刺激。

总之,创造优美的良好的环境,可以从婴儿起给予美的享受增强体质,促进感知运动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玩玩具。3个月的婴儿四肢随意运动开始发展,头部自己控制能力加强,已能开始转头细致地观察事物。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发展。对于看得见的可操作的物体更加能引起他们的特别持久的注意和兴趣。家长可通过玩耍促进婴儿以上能力的发展。

从拍打到够取玩具——婴儿在卧位时,将色彩鲜艳、有响声、大小适当的玩具放在小床上方宝宝能够抓得到的地方。抱坐位时,将玩具放在宝宝胸前20厘米左右。摇动或弄响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使他企图击打、够取、抓握、触摸玩具。当婴儿想要动手但又不成功时,可将玩具放进他的手中,并弄出响声,激发他的兴趣。当宝宝用视觉捕捉目标或偶然击打、触到玩具时,要用自然而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欣喜的赞扬语调加以鼓励。

脚蹬玩具——床脚部位上方,在宝宝视线以内,挂上一个带响的彩色玩具,玩具上方用松紧带系住,玩具下方用松紧带系在小足踝部,当宝宝瞪脚时玩具能活动并发出响声,使宝宝看到玩具活动和听到响声,产生兴趣。开始时让宝宝重复练习,使他记住瞪脚和玩具动、响之间的联系,以后宝宝就会高兴地自动玩这种游戏了。

还可以在床脚部位悬挂是上1~2个彩色塑料球,高低能适合宝宝用脚踢到的位置,当踢到球时给予鼓励。

四、语言:笑出声—发元音。随着婴儿各种感觉器官的成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多,愉快的情绪也逐渐增加。首先会表现在微笑上,除了自发的微笑外,同时婴儿很容易被逗笑,甚至出声的笑。此时他(她)的发音也会增多,可有较多的自发发音,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家长要在婴儿情绪愉快时多和婴儿说笑逗引他(她)发音。可用不同的语调与婴儿说话,如亲切和蔼的声音、命令式的声音、激动的喊叫等,训练婴儿分辨不同的语调,做出不同的反应。除了母亲外,家庭其他成员也要多和婴儿说笑,使他(她)感受多种的声音、语调,促进他(她)对语调的感知能力。

五、生活与交往(情绪与社会能力)

把真正的爱奉献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本能,实际上是在婴儿刚刚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通过观察婴儿、听婴儿的哭声,就会油然升起一种“疼爱”的感情,获得一种“我的孩子”的实际感受。我国有很多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的需要,不能亲自照看孩子,祖父母一辈常替代父母的角色,对婴儿同样奉献了真正的爱。

在小婴儿阶段如能得到家长真正的爱,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去爱宝宝呢?

在7~8个月前的宝宝需要抱时去抱抱你的宝宝。有的父母怕“宝宝一抱即会养成好抱的习惯”而克制自己不理宝宝。对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对孩子的哭声或其他信号如交流性表情、发声和动作经常忽视,就会使婴儿对抚育人的信任感产生怀疑,形成焦虑的人格。这种焦虑型的孩子

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和内疚感,不能照顾别人,缺乏感情反应,社会成熟性晚,学习能力差。相反,如果抚养人对婴儿的哭声或其他信号经常表示关注,并做出反应,那么,就能使孩子发展成安全型的人格,这类孩子往往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独立性强、社会性发展好、智力发展正常的特点。

用安详的笑脸去接触婴儿。日本著名医生内藤寿七郎说:“育儿的根本在于眼神”。对婴儿心里的爱是依靠这种“眼神”来传达的。婴儿不懂语言,眼睛对眼睛的对视,就如“心和心的对话”。用这样的眼神去传达爱心,不管给婴儿倾注多少也不会过分。

因此,在小婴儿期间,只要以温柔的感情怀抱婴儿,以慈祥的目光注视婴儿,这样就可以传达你对宝宝的爱心,对婴儿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学认爸爸妈妈,培养亲子感情。3个月的宝宝能学会认识爸爸妈妈吗?研究证明是可能的。2~3个月婴儿开始注意图形模式的内部结构。这时他们非常喜欢看正常人的面孔,而不喜欢那些五官被颠倒放的脸谱。3个月的婴儿经过出生以来接触人的面孔的经验,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逐渐清晰的面孔表象。他们日常生活中,视线沿着母亲或照顾他们的人的面孔各部位进行扫描而在脑中留下印记。他们熟悉了人的面孔。更加喜欢人们接近、俯视他们,报以微笑和快乐的动作。3~4个月到5~6个月,随着对面孔辨认的细致程度的增强,伴随对成人的语声、气味、环境等的熟悉程度的增加,婴儿对经常接近他们的成人显示出偏爱,在不同的人之间有所选择,并对陌生人显示警觉和回避反应。

很多妈妈体会到,这一月龄的宝宝已经有了“偏爱”。妈妈抱着不哭,特别是到晚上,别人抱了就哭。对妈妈笑得最多,有时一着急能偶尔发出“妈妈”的声音,宝宝无意识发声,妈妈听了很高兴。这时应该及时亲亲宝宝并说“妈妈!我是你妈妈”,加以强化。父母抱宝宝时,要和他眼睛对着眼睛互相注视,要用温柔慈祥的声调和宝宝说话,如“宝宝!我是你妈妈啊!叫妈妈!”也可以将宝宝抱起来,用手指着爸爸,让他看着爸爸,并说“看!爸爸来了!”因为这时婴儿的视觉焦距调节能力仍然较差,所以父母的脸和宝宝距离近些,约20厘米,使宝宝看得清楚。4个月后,他们的视觉能力增强,和成人相近了,稍远也能看得清楚了。经过反复强化这种学习,增强婴儿的辨认能力,而且在欢乐的情绪中培养亲子的感情,传递着父母和婴儿之间的真挚的爱。

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良方——笑。6个月前最理想的教育就是调动情绪活动,首先是笑。笑是一种欢乐的情绪的反应,对婴儿身心发育有特殊的含义。

笑有利于体格生长——婴儿总是笑眯眯,说明婴儿的需要大部分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发展很顺利,身心处于健康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体格的发育。反面经验已经证明,长期精神压抑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使生长缓慢,身材矮小。

笑促进早期婴儿认知的发展——欢乐情绪使婴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倾向于接受外界事物和与人接近,将追指向对象,也容易产生对事物的兴趣,为认知事物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笑是与人交往的桥梁——婴儿对成人笑,受到成人的喜爱让成人不由自主的和宝宝逗着玩,这给宝宝提供了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为以后容易和人相处、待人友好、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婴儿的笑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出生1个月以内的婴儿睡着或觉醒时会出现微笑的面容。1~1个半月开始,婴儿微笑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自发性微笑转变为社会性微笑,即当成人逗引时会笑,开始社会性微笑次数较少,以后逐渐增多。3个月的婴儿对成人的逗引,经常会报以甜蜜的微笑。

如果从出生后开始经常和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表情和语气和他说话逗乐,可使社会性微笑提前出现,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婴儿发育标志、保教目标、内容与要求 (3个月婴儿) 生理、心理发育的主要标志 俯卧或垂直位能抬头,有目的地抓物,能玩弄手及手指,视物协调,逗引时能笑出声音,看见母亲的脸会笑。 教养目标(应达到的一般水平) 能找到声源,开始注意新鲜事物。见人会笑发出声音。快乐时微笑、手脚不断活动,视线能追活动的人和物。 教养内容与要求 生活照料 要保证婴儿有18—20小时的睡眠时间,要经常帮助婴儿变换睡眠姿势,尤其是还不会翻身的婴儿。 动作技能 经常用玩具或各种动作逗引婴儿,练习摸、抓玩具。3-4个月直抱可竖直较平稳,俯卧时能用能用肘支撑上身抬头90度。 语言发展 经常用语言或玩具引婴儿发笑,使他在安静状态中能自己发音。 认知能力 给婴儿有色彩或能发响声的玩具,让他抓握,给婴儿听中音量的音乐或从不同角度发出声音,引导婴儿找到发声方向,逗引婴儿高兴。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与人“交谈”发出“哦”、“啊”、“咯”的声音。用音乐、舞蹈、玩具引逗或念儿歌、看镜子、亲人与他“交谈”引逗。并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婴儿能与你自言自语交谈。



婴儿大运动发展顺序及年龄 大运动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俯卧时抬头看东西 0 1.8 4 俯卧时抬头450 1 2.7 4 俯卧时抬头900 1 3.7 6 独坐时头不滞后 2 4.5 6 独坐时头前倾 2 4.5 6 扶双手站腿支持一点重量 2 4.8 6 翻身 2 5.5 7 俯卧前臂支撑 2 5.6 7 扶腋下站腿一蹬一蹬 3 6.6 8







婴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 精细动作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手中玩具一会即掉 0 1.5 3 乱敲打手中玩具 1 2.7 4 抓自己衣服、被角不放 1 2.8 4 明确注视手中玩具 2 4.5 6 大把抓玩具 3 6.9 8 会用手空挠桌面 3 7.5 8





婴儿语言发展顺序及年龄 语言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会发a,o,e,u等音 0 1.5 2 笑出声 2 2.5 6 主动对人笑 1 2.5 5 逗时会回声应答 1 3 5 哭时开始有顾虑、急躁情绪 2 3.9 6 主动对玩具笑 2 4 6 会尖叫 2 4 7 会用哭声要人或要东西 2 4.5 6















婴儿认知能力发展顺序及年龄 适应能力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眼睛追踪物体至中线 0 1.5 3 眼睛追踪物体180度 1 2.2 4 立刻注意到大玩具 1 3 4 玩具送到口中 3 5.6 7 找声源 3 5.6 9 近处玩具可取得 4 5.6 7 注意看大米花 3 5.9 7 玩具失落会用眼睛找 3 6.6 7 两手拿两个玩具 4 6.9 8 手中玩具会换手 4 7 8





婴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发展顺序及年龄 发展项目 开始年龄 常模年龄 发展较晚年龄 逗引时有反映 1 3 5 会用手互相触摸 1 3.5 5 见人张望全身活跃 1 3.5 5 白天醒的时候手连续地动 2 4.5 见食物表现出兴奋摸样 4 5 7 喝牛奶或水把着瓶 5 6.4 9 叫名字转头找 3 6 9



认知能力训练一:认母投怀

一、【课程名称】:认母投怀

二、【课程目标】:测试宝宝何时认识自己的母亲

三、【课程准备】:无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由照料人抱着宝宝,看见母亲回家,宝宝着急地投入母亲的怀中。用动力视网膜镜显示新生儿调节焦距的能力不足,只能看清眼前20厘米的事物,超过20厘米就只有模糊的印象。月子里的宝宝要靠嗅觉闻出妈妈的气味、靠听觉听出妈妈的声音、用模糊的视觉看出妈妈的轮廓。过了两个月,在这些综合印象里,又加上逐渐清晰的视觉轮廓,就能准确的认识自己的母亲了。宝宝对妈妈的认识是全面的,不论妈妈换了一件什么衣服、妈妈是否戴上眼镜、是否戴了口罩、戴上帽子、换了围巾等,宝宝都能认识。例如,妈妈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口罩去探望住院的宝宝,两个多月的宝宝也会扑向母怀。如果妈妈戴上眼镜宝宝会略微迟疑,但只要妈妈说话,就马上认出来。妈妈在家时,不妨试试,更换打扮,尽量不做声,看宝宝是否认出来。



六、【课程建议】:

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提早认识,由照料人进行人工喂养的宝宝,认识母亲延迟。认识母亲一般比认识父亲早,但是如果由父亲担任人工喂奶,而母亲完全不参与时,认识父亲比认识母亲早。认识母亲常作为认识第一个人的指标,多数宝宝在80天前后认识母亲。



认知能力训练二:照镜子

一、【课程名称】:照镜子

二、【课程目标】:认识自己

三、【课程准备】:镜子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妈妈抱着宝宝坐在镜前,让宝宝看镜子。宝宝已经认识妈妈,并不认识自己。妈妈拿起宝宝的手去摸摸镜子,宝宝看着镜中的人也在动手。妈妈笑着说:“这是宝宝”,宝宝开始笑,镜中的“小人”也笑。宝宝把头伸过去,同镜中的“小人”碰碰头,用身体去撞,用脚去踢,在镜前做各种动作。宝宝很喜欢镜中的“小人”。如果给一个小镜子让宝宝自己玩,宝宝会对着“小人”做各种表情,亲亲他、同他噘嘴、做哭的样子,同他说话,无论对他做什么,他都同宝宝一模一样。镜子使宝宝快乐,虽然宝宝不完全明白镜子中的“小人”就是自己,但是“小人”做的同宝宝一样,使宝宝高兴。

六、【课程建议】:照镜子,是所有宝宝都喜欢的游戏,他认识镜中的母亲,也对妈妈抱着的“小人”很喜欢,但并未确认就是自己。因此宝宝会伸手到镜后摸那个“小人”,他怀疑另有一个人在镜子后面。直到13~14个月时,宝宝看到镜前的“小人”脸上有一颗饭粒,就会自己摸到脸上把饭粒拨去,证明宝宝已确认那个“小人”就是自己。不过从宝宝对着镜子做许多动作,可以知道宝宝对“小人”热情和亲切的程度,越对他亲切,就越快认识他。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三:小鸟啾啾

一、【课程名称】:小鸟啾啾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的观察技能。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宝宝,看着宝宝的眼睛。在宝宝眼前慢慢晃动食指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当吸引了宝宝的注意力的时候,向左晃动食指,可以看到宝宝的目光也随之移动。边晃动手指边说:

小鸟,小鸟,啾啾,

小鸟,小鸟,啾啾。

六、【课程建议】:向右晃动手指,并观察宝宝的目光是否继续跟随。刚开始时,宝宝的目光也许只能跟随你的手指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做这个游戏,你就会看到进步。



认知能力提高训练四:看、看、看

一、【课程名称】:看、看、看

二、【课程目标】:鼓励宝宝观看更多的新事物,可以让宝宝得到更多的智商指数。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把宝宝放在不同的房间里,不同的高度上(地板上、椅子上等),或使宝宝看到的东西大不相同。

六、【课程建议】:也可以挑三件东西,把一个拿在你的手里,并且告诉宝宝她的名称,另两样东西也同样做。



语言能力训练一:分辨声音

一、【课程名称】:分辨声音

二、【课程目标】:学会分辨声音,听声有所指

三、【课程准备】:无

四、【课程课时】:10-15分钟

五、【课程内容】:父母分别在宝宝的小床两边,妈妈唱一个儿歌时,宝宝看着妈妈。爸爸唱同样一个儿歌时,宝宝会转头看着爸爸。二人唱歌不宜交替太快,一定把一个歌唱完。唱歌时可以带表情有动作,但不接触宝宝,使宝宝完全靠听觉来分辨。妈妈的声音轻柔,如果宝宝熟悉,他会看着妈妈;爸爸的声音沉稳,如果宝宝也熟悉,他会转过头来看着爸爸。以后宝宝会听声转头看着说话的人。

如果宝宝还不会分辨父母的声音,可以分别学习。先让妈妈抱着宝宝边走边唱歌,让宝宝熟悉妈妈的声音。过一两天,爸爸抱着宝宝唱歌,让宝宝熟悉爸爸的声音,然后再做这个分辨声音的游戏。

六、【课程建议】:

分辨声音,如果父母经常同宝宝唱歌或者说话,宝宝就能分清楚谁的声音,用眼睛盯着唱歌或说话的人。父母分别站在宝宝的左右两侧,就能看清楚宝宝的头转动的方向。如果有奶奶竖抱着宝宝,父母在两侧说话,可以更清楚地看见宝宝转头的方向。



语言能力训练二:元音对话

一、【课程名称】:元音对话

二、【课程目标】:诱导宝宝发音和发音多样性

三、【课程准备】:无

四、【课程课时】: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大人一边照料宝宝时,一边说话,就会激发宝宝说话的欲望,但是他还不会说,睡醒后会自己发音自娱,两三个月的宝宝经常发双元音如:“咿咿”“呀呀”“嘿嘿”“呃呃”,或者拉长元音“啊……”这时大人用夸张的口形同宝宝对话,会引出宝宝发声同大人对话。有时宝宝会大声叫,让大人抱起,或者拿不到玩具要大人帮忙,有时玩得开心也会大声叫。家长故意制造机会,让他用声音叫人帮忙,即是语言的声音示意。

跟踪的宝宝刘其佩在69天时同爸爸对话,发出清晰的声音制造机会,“啊不,啊不”十分可爱。

六、【课程建议】:

发音表达需求是语言之前的表达方式,发音也是自娱的方式,应鼓励。多种发音是语言的基础,应练习。当宝宝着急时会大声叫唤让大人来,例如玩具掉了或者要人来抱。有时玩得高兴也会大叫,或者自己躺着发音自娱。如果大人经常回应他的声音,或改变口形,发“咿”和“呜”的声音,就会引起宝宝模仿,发出几个元音、拉长的元音和双元音。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三:动物的叫声

一、【课程名称】:动物的叫声

二、【课程目标】:发展听觉的方向感并促进听觉分辨力份的发展。

三、【课程准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动物玩具

四、【课程课时】:5分钟,每日三次。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让孩子坐在家长的大腿上,背靠在家长的胸部。将玩具放在宝宝的一侧身旁,距离其头部约30厘米的位置,让玩具发出某种动物的叫声。家长问:“小猫、小狗在哪里叫啊?当孩子找到声源时,夸夸宝宝或亲亲宝宝,给发出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玩一分钟。

六、【课程建议】:依次将发声玩具放在孩子的另一侧,重复进行,不能将发声玩具放在孩子身后,否则孩子需要转动全身才能找到声源。



语言能力提高训练四:母子同笑

一、【课程名称】:母子同笑

二、【课程目标】:刺激发出大笑声,诱导发音。

三、【课程准备】:情绪愉快时

四、【课程课时】:3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母亲用手轻挠宝宝的腹部,母子同笑。;母亲用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帮助宝宝弹跳,母子同笑;母亲多孩子做出各种有趣的面部表情,母子同笑;母亲的面孔时隐时现,母子同笑。

六、【课程建议】:经常和宝宝进行引导发音,也可以把宝宝的小手放在大人的嘴唇上让宝宝感觉到发音的气流。





大运动能力训练一:肘撑俯卧

一、【课程名称】:肘撑俯卧

二、【课程目标】:训练颈肌抬头

三、【课程准备】:镜子、玩具

四、【课程课时】:2-3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俯卧,大人把宝宝一侧肘部放好,宝宝会主动把另一侧也放好,撑起整个胸部。把能移动的大镜子放在宝宝头顶上方,宝宝由于喜欢看镜中的自己,会努力把上身撑起来。这时他可以看到镜中的自己和身后的事物,十分高兴,有时他还能伸出一只胳臂够取身旁的玩具,用一只手撑起上身。跟踪的宝宝姜可心在第85天时会用左肘支撑上身,当她抬起右手时,体重偏向左侧,无意中从左侧将身体翻成仰卧,做了180度的翻身。出现这种偶然情况时,宝宝自己也莫名其妙,好在妈妈在身边,她并未害怕,但85天翻身180°很少见,一般百天后宝宝才主动翻身180°。

六、【课程建议】:

肘撑俯卧,宝宝本月应当能用肘支撑上身,把半个胸部抬起来。如果练习不够,就只能维持上月的水平。鼓励宝宝肘撑俯卧的目的是既可训练颈肌抬头,为以后起坐及爬行时做准备,也可以训练支撑上身,为翻身做准备。所以必须积极练习。

大运动能力训练二:翻身90°

一、【课程名称】:翻身90°

二、【课程目标】:为伏卧、坐立做准备

三、【课程准备】:吃饱后一个小时、带响声的玩具

四、【课程课时】:3-5分钟

五、【课程内容】:一般宝宝吃饱后,大人抱起宝宝打嗝排气,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成右侧侧卧姿势,用枕头垫好。因为宝宝睡在右侧便于排空,较少漾奶。幽门在胃的右侧,所以饱后靠右侧睡便于奶液从幽门排到十二指肠。宝宝睡着时有时无意中把枕头推开,自己会从侧卧变为仰卧。有时枕头垫得太高,宝宝会无意中翻身成俯卧。有了几次经验,宝宝会自己使劲把枕头推远,使自己仰卧;或者有意把身体前倾,俯卧床上,这是宝宝从无意到有意的翻身,是在侧睡的基础上的动作。

如果宝宝在仰卧时诱导他翻身,可以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的左侧,大人也站在左侧同宝宝说话,这时宝宝会向左转动上身,伸出右手够取玩具,大人伸手从宝宝身后面轻轻一推宝宝的臀部,宝宝就能翻身变成左侧侧卧。经过几次的练习宝宝学会了从仰卧翻成侧卧。

宝宝在俯卧位时,大人拿一个玩具追宝宝,宝宝会用一只手支撑上身,伸出另一只手够玩具。大人把玩具举得高高的,让宝宝身体侧着才能够到,宝宝会自己把上身侧转,大人用另一只手略微推动宝宝大腿,使宝宝变成侧卧位。经过几次练习,以后只要宝宝在俯卧位时,大人在一侧把玩具举高,宝宝会自己翻到侧卧位。跟踪的宝宝中刘其佩在81天时学会从侧卧翻成仰卧,曹美93天从仰卧翻成侧卧,马既同93天从俯卧翻成侧卧。

六、【课程建议】:翻身90°,宝宝常在80~90天就可以从无意的翻身变为有意的翻身。这一结果需要有大人的诱导,用玩具逗引宝宝上身侧转,再由大人帮助,渐渐变为完全自己主动翻身。如果无人诱导,就会延迟2~3个月,裹蜡烛包的宝宝百天不会翻身,体重超标的宝宝翻身也延迟。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三:踢踢腿

一、【课程名称】:踢踢腿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让宝宝仰面躺着,握住宝宝的脚踝使膝盖弯曲,伸直宝宝的腿,一条腿一条腿的做,重复做几次“踢踢”动作。接下来两条腿一起做,一起“踢”。边做边说:

做操,做操,我们在操练。

拿个小玩意敲一敲,

给小狗一根骨头。

做操让你身体棒

六、【课程建议】:边唱歌边做这个游戏会使宝宝觉得更有趣。可以多运用一些宝宝喜欢听的歌曲。



大运动能力提高训练四:宝宝在哪里

一、【课程名称】:宝宝在哪里

二、【课程目标】:力量及平衡感的形成和发展为宝宝的爬行打基础。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平躺下来把宝宝放在肚子上。用手托稳宝宝的雄不部,将宝宝举至家长脸部的正上方,边说边做:

宝宝在哪里?

在这里!(把脸拖至脸的正上方)

宝宝在哪里?(把宝宝放回肚子上)

在这里!(把脸拖至脸的正上方)

宝宝在哪里?(把宝宝放回肚子上)

空中飞!(把宝宝尽可能举高)

六、【课程建议】:如果宝宝不配合你的动作,烦躁时停止做训练。





精细动作能力一:玩手

一、【课程名称】:玩手

二、【课程目标】: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三、【课程准备】:手镯、丝带、铃铛等装饰物

四、【课程课时】:5-6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仰卧床上,手腕可以戴上手镯和丝带铃铛等装饰物,大人不必在旁。他会从看手渐渐双手接近甚至接触。在手活动时偶然打响铃铛会使宝宝高兴,他会进一步让手指交叉,用手掌搓弄手背,聚精会神地玩耍,高兴时会发出“啊不”“啊姑”等声音。过5~6分钟就累了,开始大声叫唤,要求人来。

六、【课程建议】:宝宝最好的效果是会用两只手的手指交错地玩耍,同时用眼睛看着。有些宝宝只会双手交错着玩,眼睛不看着,失去手眼协调的练习机会。另一些宝宝仍在上月的水平,只看着两手,但两手并未交错。如果包着手,就根本无法练习。要知道,人脑中有20万个神经细胞管理手的活动,如果长久不用,就会因为不用而废退。精细动作训练二: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精细动作训练二: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一、【课程名称】: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二、【课程目标】:训练宝宝的大运动从泛化到集中

三、【课程准备】:系上铃铛的大花球、一条绳子、松紧环套

四、【课程课时】:5-6分钟

五、【课程内容】:宝宝仰卧,把系上铃铛的大花球吊在宝宝能看到的地方。取一条绳子,一头系上大花球,一头系一个松紧环套在宝宝左侧手腕上。大人握着宝宝的左手摇动,会牵动大花球上的铃铛作响。大人松手让宝宝自己玩,宝宝会挥动四肢甚至晃动身体去打响铃铛。以后宝宝会试着动腿或动胳臂,逐渐知道只挥动左臂才能使铃铛作响。过了半天,妈妈把松紧带环套在右侧手腕上,宝宝会重新晃动全身,慢慢地知道只动右腕也可使铃铛作响。第二天,妈妈把松紧环轮流套到宝宝左、右脚踝上,宝宝经过几次试验就能找到动哪一个肢体使铃铛作响。

六、【课程建议】: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可以测试宝宝运动从泛化到集中的速度,速度越快表示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越好,动作越标准、灵活。这个游戏可以从60天玩起,家长每天观察,记录从哪一天宝宝就学会不必全身动,用四肢中的一个就可以打响铃铛,如果松紧环更换位置后,过几天或几小时就能学会。宝宝几乎每天都有进步,到80~90天时,几乎妈妈套上哪一个肢体,宝宝就动哪一个肢体,不必经过全身运动的寻找过程。

注意:游戏结束后应马上收去玩具,以免绳子缠绕宝宝肢体。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三:抬起来

一、【课程名称】:抬起来

二、【课程目标】:锻炼宝宝的手臂和腿有助于发展肌肉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轻轻抬起宝宝的一条腿说:抬起来,抬起来,一、二、放下。(把宝宝的腿放下)换另一条腿再重复一遍。

六、【课程建议】:也可以换成手臂。同时举起两条腿试试。再同时举起两只手臂。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四:口腔按摩

一、【课程名称】口腔按摩

二、【课程目标】:为添加辅食做准备;锻炼口腔运动的协调性。

三、【课程准备】:安静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3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将手洗干净,在食指上裹一层消毒纱布。轻轻地对宝宝进行口腔按摩,顺序依次为:唇——牙龈——面颊部——上腭——舌前部——舌中部。

六、【课程建议】:注意按摩时,不要到达口腔深部,否则会引起恶心。



交往能力训练一:见人就笑

一、【课程名称】:见人就笑

二、【课程目标】:见人就笑,是社交场合必要的本领

三、【课程准备】:外出

四、【课程课时】:随时

五、【课程内容】:经常抱宝宝到户外散步,大人同邻居们打招呼时,也让宝宝接触这些大人和小孩。人们都喜欢孩子,会逗他笑,宝宝也会报以微笑。以后再见到这些人时宝宝会主动先笑,很招人喜爱。这是宝宝社会化训练的第一步,学会用笑来同人打招呼,自然会受到对方的欢迎,对方会以友好的态度回应。应当趁宝宝怕生之前,让他认识邻居和亲属,经常用笑来同人打招呼,形成习惯。以后宝宝怕生时,这些人已是宝宝的熟人,怕生的范围减少。反之,从来不见外人的宝宝,只认识自己的父母和照料人,怕生范围大,遇到生人,不但不会打招呼,而且哭着躲闪,不敢与人对视,到陌生场合会怕羞、躲闪,缺乏大方、开朗。

六、【课程建议】:要有笑容才能有效的同别人打招呼。有些宝宝见人就先笑,有些宝宝看见自己喜欢的人才笑,这些宝宝都有笑的主动性。有些宝宝要等大人逗才笑,被动一些。最被动的只要照料人逗才笑,照料人包括父母和照料宝宝的亲属或保姆,接触人的范围很窄。应当趁宝宝怕生之前,多同人见面,多对人笑,才可减少怕生的范围和程度,容易接受生人,容易进入群体。







交往能力训练二:举高高

一、【课程名称】:举高高

二、【课程目标】:训练宝宝高空平衡能力

三、【课程准备】:无

四、【课程课时】:10-15分钟

五、【课程内容】:爸爸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把宝宝举高,停留一会儿,让宝宝的视野更宽广,或者爸爸举着宝宝朝前走几步,然后慢慢把宝宝放下来。第一次举高时如果宝宝不害怕,没有尖叫或啼哭,过一会儿可以再来一次。爸爸举着宝宝慢慢上下,或者举着宝宝一颠一颠地走,使宝宝体位变动或经历一些颠簸。当宝宝体位变动时,身体会自觉的保持平衡,使前庭神经系统得到锻炼,爸爸把宝宝放下来时,一会儿左边,一会儿右边,故意让宝宝体位有更多的改变,让宝宝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六、【课程建议】:平衡能力好的宝宝喜欢被大人举高,平衡能力不足的宝宝会害怕被大人举起。如果宝宝害怕,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平衡能力的不足,另一种是对举高者不信任,如妈妈身体较弱,甚至发生过碰着宝宝的事件,会让宝宝害怕。所以这个游戏最好由爸爸来做,可以先把宝宝举到大人的肩部,如同平时打嗝的水平,每次增加10厘米,渐渐增加就不会让宝宝害怕,慢慢适应高空平衡。举起宝宝时稳定有力,没有摇晃,才让宝宝信任。



交往能力提高训练三:虫虫咬手心

一、【课程名称】:虫虫咬手心

二、【课程目标】:刺激宝宝的手心,脚心,提高触觉反应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课程准备】:妈妈洗净双手,搽上润滑油。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用食指当虫子,在孩子的手心、脚心爬来爬去,同时可以念一些宝宝熟悉的儿歌,家长可以跟着儿歌的节奏在宝宝的手心或脚心做一些摩擦运动。

六、【课程建议】:家长经常训练宝宝的触觉和肤觉,为培养良好的个性打下基础。为宝宝将来的交往能力奠定良好的性格基础。



交往能力提高训练四:虫虫爬爬

一、【课程名称】:虫虫爬爬

二、【课程目标】:通过刺激宝宝的皮肤,促进宝宝的触觉和肤觉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促进母子亲情。

三、【课程准备】:妈妈洗净双手,搽上润滑油。

四、【课程课时】:5分钟,每天3次。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将宝宝放置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妈妈从摸宝宝的手开始逐渐慢慢的摸遍宝宝的全身。

六、【课程建议】:抚摸时要注意室内温度,不要因此使宝宝感冒,同时用手抚摸可以转化为吻、抱等皮肤接触。









自理能力训练一:用动作表示要大小便

一、【课程名称】:用动作表示要大小便

二、【课程目标】:培养自理能力,为自己大小便准备

三、【课程准备】:便桶

四、【课程课时】:5-10分钟

五、【课程内容】:在平时把尿的基础上,大人仔细观察宝宝,宝宝要尿尿前,是否在床上动来动去,让大人来把。如果宝宝要大便,是否会有使劲的动作,让大人知道他要大便。不过宝宝的忍耐有限,如果大人不及时,他就会自己随意了。经常照料的人能够知道宝宝大概的排泄时间,加上他的表示,平常白天不用尿布也能保持裤子清洁。

六、【课程建议】:用动作表示要大小便,就是用动作表示自己的需要,接近于身体语言,应当积极鼓励。会及早表示的宝宝,以后学习身体语言会更加容易,而且宝宝在表达后会等待片刻,为以后自己找盆、大小便自理做准备。



自理能力训练二:晚上连续睡眠

一、【课程名称】:晚上连续睡眠

二、【课程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三、【课程准备】:水

四、【课程课时】:整晚

五、【课程内容】:这个月的宝宝能安睡整夜,夜间几乎完全不必喂奶了。白天睡眠已成规律,上午睡一次,中午和下午各睡一次。宝宝常在父亲下班后醒来,如果父亲天天逗他玩,这段时间他会十分清醒,使觉醒时间延长。如果母亲每天上午在他醒时带他到户外玩耍,玩时他也会十分清醒而且易于形成习惯。

六、【课程建议】:晚上连续睡眠,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学会分开昼夜,是暗适应和条件反射形成的结果,宝宝能逐渐接近大人的生活规律,会让父母得到休息。注意有时偶然一次半夜醒来哭闹几声,也要坚持拍拍让宝宝再入睡。如果偶然的哭闹就马上喂奶,以后每天就会到时要喂,再形成半夜喂奶的条件反射,又要从头开始使睡眠时间延长。这种情况在1岁以内会经常反复,尤其是遇到有病时会困难一些,甚至3岁前都会反复。如果妈妈能果断一些,晚上醒来只给水喝,尽量不喂奶,就会减少许多麻烦。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三:学开灯

一、【课程名称】:学开灯

二、【课程目标】:让宝宝懂得相反的概念,促使宝宝某一天自己会做这件事。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抱着宝宝在房子四处走动,边对宝宝说话边演示一组组相对的动作。

“关灯……开灯”

“开门……关门”

“把毛巾搭在架子上……把毛巾放在盆子里”

“我把你举起来……我把你放下去。”

六、【课程建议】: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和宝宝互动的过程中善用语言和宝宝对话交流,增强宝宝多方面的智能。



自理能力提高训练四:碰鼻子

一、【课程名称】:碰鼻子

二、【课程目标】:轻柔的碰触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三、【课程准备】:觉醒状态下

四、【课程课时】:5分钟

五、【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家长举起宝宝,说:“鼻子,鼻子,碰碰鼻子。”说道“碰”的时候,把宝宝稍放下一点,用你的鼻子碰碰宝宝的小鼻子。

六、【课程建议】:玩儿过几次后,多说几个“碰”字,每次说到“碰”字的时候碰鼻子。



















































1









献花(0)
+1
(本文系为特需儿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