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晓寒:从版画家到影视美术指导 东楚网<div>东楚晚报  2019-11-1</div>

 南阿木 2020-04-30

  韩晓寒,1956年生,湖北广水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专业,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黄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996年入行,从事影视美术设计工作,电视代表作《总督张之洞》《燕子李三》《连城诀》《青衣》《大清御史》《马鸣风萧萧》《解放》《大盛魁》《铁道游击队》等,电影代表作《军中最后一个马帮》《暖阳》和2019年10月上映的《红色之子 单刀赴会》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

  转身

  1995年仲夏,导演王新民到黄石筹拍《总督张之洞》,需要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美术工作者协助美术工作,编剧胡燕怀推荐了好友韩晓寒。在大冶钢厂招待所,王新民第一次见到了眼前简装质朴如蒙古汉子的韩晓寒,那年,韩晓寒39岁。他的第一位影视美术上的老师是《总督张之洞》总美术指导——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师黄朝辉。而他第一次让大家刮目相看的是一次绝佳的创意。进入剧组没多久,要拍摄钢厂奠基庆典的大场面戏,原先设计的是在几台抽水机排水的轰鸣声中开始庆典,但是,这种旧式的抽水机,大家都没见过,不知从何找起。正当导演左右为难,考虑删掉这场戏时,韩晓寒提议用南方的水车代替抽水机。他不辞艰辛,四处搜罗,找来了十几台老式水车。拍摄当天,这十多辆水车把江南敲锣打鼓水车抢水的场面轰轰烈烈表现出来了。场景变化了,比原先的抽水机设计更妙,升华了剧情,画面好看到让所有在场人异常兴奋。

  这场戏拍摄结束之后,导演王新民很震撼,对他说:“晓寒,你来做电影美术吧,这里有你展露才华的天地。我有戏就带着你。”但是当时,韩晓寒还是有自己的担心,怕一旦投身影视,多年的画画专业就丢了,那时,他已是全国小有名气的版画家,黄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被英国博物馆收藏。但美术指导黄朝辉的一番话,让他安心了。黄朝辉说:“试试吧,晓寒,影视美术,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面临的课题都是新的,对你的人生是新的课题,而且你要钻研全国各地民风民俗,这对你的人生是很大的激励,将来等你转回来画画,这段经历将是你的宝藏。”

  1996年,韩晓寒出任王新民执导的电视连续剧《燕子李三》的美术,正式进入影视美术行当。《燕子李三》在播出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而韩晓寒也以口碑好,可塑性强在影视圈内名声大振。二十多年来,他累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影视美术也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电影好不好看,画面占了一半。好的画面不仅能提升影片的叙事表达,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丰盛的视觉享受。美术是构成一部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不仅要为整个电影的色感和场景做设计,还需要兼顾服装、道具、化妆的设计指导。

  一部影视作品,请到优秀的美术团队,能提升画面,还能为剧组省钱。韩晓寒笑着总结说,好的美术有统筹能力,做到一景多用。比如,拍摄十个场景,有人觉得需要搭十个景才够,但是,好的美术可能只需要搭两个景就解决了。房子的三维空间都是一样的,如果一间房子四周开门,只要灯光师处理得当,就可以布置出四个场景。在拍完一个场景之后,灯光就不用大面积调整了,摄影机位也会相对较少移动,演员也不用等着倒场儿,能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就节约了钱。因为在剧组,很多时候是按照工作的时间结算的。尤其是一线明星,如何让他们在约定的天数完成应有场景的拍摄,对于美术指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不仅要会置景,还得具备统筹一景多用的能力。

  实力

  影视圈,是一个江湖,鱼龙混杂,想立足,得有实力。说到实力,韩晓寒虽不是影视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但他的优势在于他是画画科班出身,论钢笔速写的惟妙惟肖,走到哪里都是一流的,他画草图的时候,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韩晓寒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少数坚持初稿手绘作图的美术师。他说:“身为美术指导,场景的画图、施工到监督,都要负责。这么多年,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当我的草图变成了影视画面的时候,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

  是真得累!这些年,每接到一部戏,出去就是三五个月,有时大半年都泡在剧组。但更多的是不舍。杀青那天,大家频频举杯,道一声珍重,很多人也许此生都不会相见了。几间棚子,几间房子,然后几个月,一群人待在一起,在里面哭,在里面笑。戏拍完了,棚子拆了,人散场了,这里什么都没有留下,真的感觉好像一场梦一样,只剩下百感交集。但是值得吗?值得!因为那些光影凝集在作品中,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些光影还将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的人记住一些故事,一些历史,一些回忆。

  影视美工虽然累,但是这个行当也有自己的魅力。虽然,你不可能像画家一样随心所欲提起画笔,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是,在影视作品的一定之规下完成的作品,往往更有效率,也更有故事性。

  2004年,韩晓寒出任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总美术师。在山东枣庄的一个山坡,开始了场景的再造和搭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铁路车站,码头船坞;抗战时期鲁南的城市乡村,茶楼酒肆,赌场烟馆,洋行兵营,近三百多个大小场景,无一例外都要总美术师拿出最初设计方案。为了交出满意答卷,他从9月领命到次年3月停机,整整半年,查资料、选场景、搞设计、建影城,克服了一个个难题,实现了创作上的飞跃。这部戏,搭景的时候,当地政府投资了三百万,电视剧播出之后,口碑超好,不仅有了第二部的拍摄,国家还追加了千万拨款,打造了一座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如今成为4A级旅游景点。

  2007年,韩晓寒加盟大型影视剧《解放》美术组,这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这次拍摄,韩晓寒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一个优秀的电影美术,不仅要将剧本台词巧妙的视觉化,还要合情合理。《解放》中,行军打仗时“前沿指挥部”特别多,而剧本只有“前沿指挥部”几个字,怎么拍,就需要美术提前设计。韩晓寒给出了巧妙的构思:“一开始,大家想到指挥部,就是大宅院的指挥部,恰恰错了,行军打仗,哪里有那么好的条件,而且指挥部要注意隐蔽性。我找到的第一个前沿指挥部,是一个破旧的废弃红砖窑,光一打,拍出来震撼极了。第二个指挥部是一个废弃的陶器砖窑,草棚子,这就是后来电视剧中粟裕将军的前沿指挥部。”

  2018年冬到2019年春,韩晓寒担任电影《北方的森林》美术。这部电影是根据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著名导演李文岐执导。有一段戏是教授在林场通过比划孩子们拍电影,导演考虑,纸扎一个摄影机,但是又感觉不像,韩晓寒想到一个主意,“当时我们在林场拍摄,我就灵机一动,捡到一个木桩子,就是那种看起来随处可见的木头,当作摄影机,拍出来特别好看,感觉真实。”

  创作出既符合历史和生活,又适合影视表现,更便于操作的场景,便成了韩晓寒二十多年创作中所坚守的原则。这些年,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参与影视美术的影视作品屡获各大奖项,其中,电视剧《铁道游击队》获得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总督张之洞》获第十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解放》获第二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活出个样儿》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军中最后一个马帮》获二十三届全国电视电影“飞天奖”一等奖,全国第二十一届“金鹰奖”一等奖等。

  寄语

  拍了二十多年的戏,在韩晓寒的影响下,身边很多人也喜欢上了影视,也跟着他去剧组,谋一份工作。他是个性情中人,大大咧咧,对人宽厚,对己随意。剧组很多人与他颇为投缘。他说影视美术是个综合的艺术,要有才华,但是个性不能太锋芒。对于想入行的年轻人,他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专业要好。没有技术,你在剧组待不久。必须要有真本事。第二,从事影视美术,也要学着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事要踏实,做人要低调。

  回望二十多年影视美术之路,韩晓寒有自己的心得。这些年,搭了很多场景,也拆了很多,过去觉得节约成本,最少的钱搭成能用的景就成。现在觉得,影视和旅游,其实可以两条腿一起走路,很多场景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未来的拍摄、旅游、观光为一体,如果能鼓励政府做一些引导性投资,未来,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也是不可限量的。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影视基地,就是最好的证明,一部剧带动了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说起未来,韩晓寒说,还是希望遇到一些好戏,再拍一拍。喜欢年代戏,喜欢古装戏,喜欢民俗民风的建筑。这些年,他手绘的场景图有三五百张。他了解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并临摹速写,在影视作品中加以表现。这些极有特点的民俗建筑,也是影视美术工作的魅力之一。未来,他想办一个画展,展示他的手绘作品。他想留下一本中国民间建筑集锦的手绘图册,给喜爱美术的朋友们,让大家对建筑速写有一个参考。

  “如果有一天,年纪大了,跑不动剧组了,我就画画。”韩晓寒说,2015年,他曾经出版自己的钢笔画集。在他的书桌上,还保留着当年的木刻版画作品。这多年来,不能忘怀的,还是那个少年时代魂牵梦绕的画家梦。历经岁月沉淀和洗礼之后的韩晓寒,一定会用艺术家最酣畅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