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打的钱币,流水的玩家。

 灵荣轩书斋 2020-04-30

(南宋·铁钱)

前不久和一个钱币杂志编辑聊天,

他突然问我,有没有写过钱币的出路问题?

他采访过很多的老藏家,

谈到钱币的结局,大多唏嘘不已。

我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

每一天都在找寻自己喜爱的钱币,凑颜值,攒体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

以求得哪怕一枚的满意。

可是当我们老了呢?

几十年的心血,会走向哪里呢?

(清·康熙通宝)


 

那么多的钱币。


我一个朋友年前拜访了一位老藏家。

老藏家玩了一辈子的钱币,

也攒了一辈子的钱币。

如今却面对着很现实的问题,孩子要结婚买房了,钱币要变现。

他好好的归置了自己所有的藏品,

从先秦到晚清,到刀布到机制,从名誉品到批量币,条条理理,整整一箱。

拢了又拢,最后报价80万。

朋友仔细的过了他的钱币,便很难言语了。

原本可能值些钱的三字刀,得壹元宝,泰和重宝,咸丰戴书母钱,都是老仿,

原本可能好卖些的方足布,小崇宁,隆庆通宝,咸丰当百,品相都很一般,

没有亮点,没有好钱,

与藏家80万的估价,相去甚远。

朋友欲离开之际,

老人问,最多能给多少,

实言告之,最多最多,也就30万吧。

最后,双方各退了一步,这攒了一辈子的钱币,也就35万卖了。

我们的钱币,何尝不是这样的命运,

等我们老了,认知和眼力跟不上了,

想得开的,也就把钱币卖了,想不开的,钱币也带不走。

(新莽·大泉五十)


 那么多的艰辛。

采访完那些老藏家,

我认识的这个编辑说,最可悲和最遗憾的,倒不是钱币最后值多少钱,去向哪里,而是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经历,最后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

我很能体会他的这种感悟,

要知道我们每买一枚钱币,每入藏一枚钱币,都极为不易。

曾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以前就为了贩子的一句话,驱车千里,等到了,人家又把钱币卖了,

而再遇到这枚钱币时,又是好多年的光景。

一个玩徽宗的老藏家,政和的大版整整追了二十年,中间为了一个政和的试铸,被坑过,被骗过,功德圆满时,早已遍体鳞伤。

我也曾为了一枚钱币,和卖家磨上半年的嘴皮,为了凑一套钱币,不眠不休的攒钱努力...

最后我们手里的藏品,

早就不是价格可以衡量的。

每一枚钱币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无数的故事。

这些艰辛,往往无法留下成果,不能形成文字,也就随着我们的离去,而彻底离去。

(北宋·徽宗)


 那么多的理想。


收藏钱币的理想是什么?

以后建一座钱币博物馆,以后捐献给国家,以后传承给后世,以后著书立说,成为戴葆庭、罗伯昭那样的人物。

我们现在有很多很多的理想,

而现实,总会给我们一记无情的耳光。

自己建钱币博物馆,需要有人投资,有人参观,投资者往往另有企图,参观者往往一无所知。

那么捐给博物馆呢,那些我们以为的惊世之举,在别人眼里却是末流,最后往往很难被展出。

留给自己的子女,子女喜欢倒还罢了,若是毫无兴趣,要么湮没无闻,要么贱价沦属他人。

很少有人能成为戴葆庭,马定祥这样的人物,有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很少有人能够著书立说,把自己的观点经验,让后人可以从中悟道收获。

这些我们伟大的理想,

会慢慢被现实吞噬。

无论是普通寻常的品种,还是难得一见的版别,亦或是盛誉在外的名珍,

身前的荣辱贵贱,

身后,都同为钱币千百年经历中的一个小小的过客罢了。

(明清)

铁打的钱币,流水的玩家。

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我们的钱币,还在这里。

它们或许有了更高的价值,或许有了新的过客,再也与我们无关。

想到这里,反倒没有什么可以唏嘘了。

人生不也是如此,

得到过,经历过,便是知足,

因为钱币而带来的精彩人生,专属快乐,便是此生无憾了!

图片:毘陵漢少
排版:品一藏泉
版权:品一藏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