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掘人性光亮,铸造温暖人间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4-30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29 17:11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建军

  白先勇的小说《Silent Night》(《平安夜》),发表于2016年,并于2018年12月获郁达夫小说奖。小说从两对陌生人在医院传染病室的相遇写起,呈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分肤色的关爱与温暖。这个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阅读《Silent Night》,不禁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白先勇是蜚声中外的华文文学大家,其写作常能跨越东西方世界来思考人的问题。21世纪以来,白先勇以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为故事场景,接连发表《Danny Boy》《Tea for Two》《Silent Night》等三部小说。作品都写到了传染病,《Silent Night》是其中写得最温暖的一部。

  小说《Silent Night》的故事,开始在曼哈顿南端圣汶生医院的传染病室。华裔青年余凡在照顾神父保罗,意大利裔厨师乔舅在照顾越南裔青年阿猛。生离死别的痛苦间隙,余凡与乔舅有过短暂交流。两位病人很快撒手人寰,余凡与乔舅重逢在平安夜。两个孤苦的人,最后依偎着彼此取暖。白先勇曾说:“文学最后还是一个‘人’字,人的分量有多重,就是文学的价值有多深。”个人认为,这部小说的价值正在于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启示:人的疾病和罪恶,人的迷茫无助,人的温暖良善。

  疾病和罪恶,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搏斗疾病和罪恶的历史。小说人物栖身的纽约曼哈顿区,被称为“世界金融中心”,人类文明引以为傲的辉煌成就在此集聚。然而,疾病和罪恶也在这里滋生。越南裔孤儿阿猛在此流浪,沾染了毒品,并感染艾滋病。华裔青年余凡在此遭受歧视与毒打。除此,还有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在此游荡。人类积累财富的速度,与消灭疾病、罪恶的速度并不成正比。如何帮助在疾病、罪恶中无助的人,是小说提醒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在疾病和罪恶面前该怎么办?小说中的神父保罗一生都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作为小说中最具人性光亮的人,他尽全力帮助流浪的孩子们,却无法解决自己的迷茫无助。神父在圣诞夜发现教堂角落蜷缩着无家可归的孩子,便发愿建收容院救助流浪儿。于是,一批又一批孩子得到庇护,余凡也在濒死之际得到了救助。神父在余凡眼中,就像父亲一样高大。然而,年复一年没有尽头的救助操劳,使神父日渐憔悴苍老,心中的迷茫无助感也愈发深邃。神父向余凡告解,他无法阻挡被救助的孩子们重返街头流浪,无法阻挡孩子们再次被疾病、毒品、罪恶吞噬,无法解脱自身巨大的迷茫与哀伤。神父的善举,也不被教堂里的人理解。患上传染病后,他只能被偷偷地送往医院,悄悄地葬入远离曼哈顿的黑人区墓园。保罗神父的无奈,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现代人的无奈。人类可以凭自身力量搏斗疾病和罪恶,但难以根除疾病和罪恶。

  小说的最美之处,在于用温暖良善营造了人类的爱与希望。这希望超越了人与人的肤色差别。意大利裔厨师乔舅救助越南裔的阿猛,也帮助平安夜酒醉的华裔余凡,余凡也曾安慰痛苦、悲伤的乔舅;保罗神父收容无家可归的孩子,为孩子们寻找新生之路,为患传染病的孩子们送终安葬;志愿人士组团为救助孩子的收容院服务,爱心人士为收容院捐款资助,更有人把遗产也捐给了收容院。人与人之间没有肤色区隔的相互协助,没有身份差别的博大之爱,让人间有了温暖与希望。我们知道,文学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因人性美而美的文学,更具有超时代性和超地域性。

  鲁迅曾说:“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掩卷沉思,小说《Silent Night》还有更多的社会启示。当前,蔓延全球的疫情,让更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对抗疾病的科技已有明显进步,但思想有同样明显的进步吗?事实上,科技日新月异而思想停滞不前之间的错位,让人类在面临疾病威胁时再次变得迷茫无助。面对疫情,只有团结一心、凝聚合力,人类才有希望和未来。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文学经常预测人生,文学不是复制人生,其目的是铸造人生。”从《Silent Night》中,我们看到了疾病、罪恶等现实苦难,但更看到了铸造温暖人间的希望。(杨建军)

[ 责编:刘冰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