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调理干燥症——滋阴清热杨某,男,67...

 仕仕霖霖 2020-04-30
杨某,男,67岁,初诊:患“干燥综合征”14年,眼干、鼻干、口咽干,纳差,时而干咳,少痰,寐可,大便干结,舌赤红,舌上干燥无苔,脉细数。长期服用“甲泼尼松”(4mg/d),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辨证:阴虚内热,津液耗伤。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增液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玄参,生地黄,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石斛,甘草,乌梅,水牛角片(先煎)。15剂,水煎服。


二诊:上症明显减轻,时而干咳,偶有白痰,午后下肢微肿,大便调,舌赤红,仍无苔,脉细数。原方有效,效不更方,合连梅汤加减15剂: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桑叶,生地黄,乌梅,水牛角片,石斛,甘草,赤小豆,黄连。15剂,水煎服。

三诊:下肢肿胀已消,口干减轻,便溏,舌红赤少苔,脉细。原方中肯,再予上方加减治之,并递减激素。嘱其阴虚津亏既久,需多服久服此方,以求根治。沙参20g,麦冬30g,玉竹10g,天花粉10g,扁豆10g,桑叶10g,生地黄15g,水牛角30g,石斛10g,甘草6g。30剂,水煎服。


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胜则干。”,《温病条辨》云:“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本案患者眼、鼻、口咽、大便干燥,时而干咳,舌红无苔,显属阴虚内热、津液耗伤之象。“燥者濡之”,用增液汤养阴润燥,增水行舟;沙参麦冬汤以清养肺胃,生津润燥;配合连梅汤以酸甘化阴,则津液生而燥乃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