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要阅读

 江山携手 2020-04-30
    为何要阅读?

1.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生活方式。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五谷和酒肉能滋长的只是肉体,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与猪人生方式、生活方式。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五谷和酒肉能滋长的只是肉体,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与猪狗大同小异。这就影响到我们对“人”的定义的改变——人是追求精神的愉悦的动物。

2.阅读时一种优雅的姿态。于是就有了舞台、体育等来回报我们的造物主,向其展示优雅的姿态。人类可以将我们的动作和姿态开发得无穷无尽、意想不到。人类是唯一一种可以产生无数中东作何姿态的动物,以致我们足以自傲。

但一切的姿态的底子是阅读!如中国人的足球为何那么难看?因为踢足球的都是一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以为足球只用脚踢的,他们不知道那是艺术。而外国的球星就不同了,他们踢球犹如一曲歌曲,富有节奏……

    而且阅读的力量达到可以改变你的外形!让一个漂亮的女孩变得更漂亮,……如鲁迅当年如果不是一个读书人,在绍兴的大街上没人会留意这样一个老头。但是当我们去看他当年的黑白照片时,却有高山仰止的压迫感!

3.博尔赫斯说:“什么是天堂?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信仰的天堂离我们遥不可及,那与我们有何意义呢?但任何一本书的打开,则进入了一个与凡尘完全不同的世界,进入了图书的天堂。

    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中国,却有书,阅读也可以成为一个宗教行为!进入图书馆也可以像进入教堂一样神圣,读一本书也可以像读《圣经》一样虔诚。

    于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尴尬:在我们赞美阅读时,却有许多书在使人变得愚昧无知!于是,引出第二个问题:

(2)该读什么书?如何指认那些不是“书”?

    书是鱼龙混杂的,不好的书会败坏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此,“经典”这个概念对我们太重要了!……人类是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学者的认定,慢慢地确定下来的标准,虽然也有走眼,但慢慢就沉淀下一些东西。在如今这个阅读丰富的时代,却最可能是阅读质量最低下的时代。孩子们手中拿着的是什么书?可以解读我们这个国家的素质。而读有些书,还不如看看太阳和月亮!

    古代的圣哲孔子、老子和庄子,他们一生所读的书肯定没有在座的各位读得多!现在的书籍要转换成古时的竹简,也许一本就可以用火车来装载了。但他们的一生却只读了一本“大书”——天地人间!

    那么什么是“中学生阅读”?……孩子的判断力是不可靠的。正如一个中学生所喜欢的歌手,绝对不是歌唱家,孩子的喜好不可信。而我经常让我的朋友欣赏维塔斯在克林姆林宫的演唱会,比如一曲《星星》,无论旋律还是歌词都让人震撼,但回想起我们这块土地上所有人都在哼唱《老鼠爱大米》,我就思考:为何连个民族的差别这么大呢?我还让我的朋友留意下面的听众,你可发现,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历史,而这些人所认同的歌手,我想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歌唱家!

    因而,一旦你的学生的读书姿态被搞坏了,则语文是白教的。如学生不能与你的语文教学相呼应,总看着他所喜欢的那些书,那么将会冲击掉所有语文教育!

因为不好的书会破坏一个孩子的“天然语感”!例如: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却可以利用其“天然语感”将一件事表述得有趣而明白。但我们许多小孩,却除了用一些苍白的网络语言之外,无法进行很好的表述……

    因此,我建议语文教师尽量少用PPT,而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因为人们好不容易才由图画时代进步到文字时代,难道还要退回去吗?而图书世界是落后的,文字世界才是抽象出来的智慧!因而,语文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和声音去征服学生。

    我还要强调“教育的伦理”——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不能颠倒,不能一味只学西方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尤其在读书问题上,老师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我们现在很容易在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同时,却忘记了天经地义的教育与被教育者的伦理关系!偏激地说,这个社会是需要秩序和等级的,这是一种优秀。

    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姿态被搞坏了,他需要用一生去弥补。这就说,他一生都无法弥补和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