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竹香书屋 2020-04-30

人生在世,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会一直顺风顺水。顺境有之,逆境也会有之,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呢,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非得已或不尽如人意。

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

想要成功,就不要惧怕失败,而拥有一份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心态则尤其重要。

北宋词人苏轼用一首《定风波》,把身处困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阐述得特别清楚明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苏轼《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的春天,此时,已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了。

这日,苏轼和朋友出游。途中风雨忽至,因为带伞的仆人已先行离去,一行人只能顶雨前行。

同行的朋友深感狼狈,而苏轼却毫不在乎,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泰然处之。

这是一首记事词,即是写风雨,也是写人生,是词人身处逆境时的人生态度体现。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欧阳修曾称苏轼是当世奇才,可就是这样一位奇才,却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

纵观苏轼这一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被贬谪的路上颠沛流离。

侍妾朝云说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这话一语中的。

他不属权谋,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进谏,所以屡遭排斥,甚至就连他的学生——大宋皇帝宋哲宗也不待见他。

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过程中,由于苏轼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新旧两法的益处和弊端,所以他客观公正地直言进谏,竟然因为如此,他同时遭到新旧两党的排挤和打压。

下,他也曾无可奈何的叹息:“若随众人,内愧本心,上负明主;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

即便如此,仍旧改不了他骨子里的刚正不阿。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贬谪之路始于杭州,然后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召回朝中没过几天好日子再外放杭州,几召几放,然后又被贬广东荧州,途中再贬惠州。

60多岁的苏轼拖家带口好不容易在惠州安顿下来,一家人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也算解决了温饱。

乐观如苏轼,苦日子也能过成诗。兴之所致,随口赋诗《纵笑》一首:

“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却不料此诗传到京城,又遭朝中小人各种羡慕嫉妒恨,偏不叫你“春睡美',他们怂恿皇帝又把他流放到海南的蛮荒之地,且不得签署公事。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集作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大文豪。”

林语堂总结的真是恰到好处。无论他被贬到哪里,都极少见他悲观颓废,他总能泰然处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

他兴修水利,建造医馆,废除青苗法,减轻农民赋税,造福一方百姓。

他和百姓学耕种,把当地人不喜欢吃的猪肉做成美味的东坡肉,在海南他为海南岛的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灭的贡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里这样评价他:

苏轼是诗、词、文、赋、书、画的全能文化巨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无人能出其右,而在为人方面,他的正直、善良、坚韧,尤其是屡遭贬谪,亦为千古罕见。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苏轼能用最坏的砚台,写出最好的诗歌。

苏轼则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处于困境时,我们要学学苏轼,任他风吹雨打,竹杖芒鞋,我自从容应对。

无论何时,都要用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即要接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受命运的打击。

因为,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最后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其实,人生到头来,活的也不过就是这句话: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用一首词,说尽了身处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