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突然无法伸直/弯曲,如何解锁?

 西安国康马YH 2020-04-30

为什么膝关节受伤后,不论是韧带损伤亦或是半月板问题,还是简单的肌肉韧带拉伤,膝关节总是会有不顺畅、卡卡的感觉,甚至有时候走路或久蹲之后弯曲膝盖起身时,膝关节也会突然卡住无法弯曲/无法伸直?

近期,工作室来了一位患者,他是在网球比赛中开始膝盖不适,赛后膝盖便无法完全伸直。经过不同的评估与动作测试后发现问题的根源点在腘肌(popliteus muscle),而为什么腘肌会造成膝盖无法完全伸直呢?在这里需要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知识:膝盖的螺旋回返机制。

什么是膝关节螺旋回返机制?

膝关节在最后伸直30度到0度,因内外侧股骨髁的不同形状,造成胫骨在相对股骨的滑动,会产生10度胫骨外旋,此称为 ”螺旋回返机制 (screw home mechanism)”。

除了股骨髁的不对称,还有两项因素会协助螺旋回返机制:

  • 膝盖伸直时股四头肌产生拉力协助外旋

  • 伸直时胫骨平台被往前拉,前十字韧带被绷紧也帮助了外旋产生。

为什么会有螺旋回返机制

老天设计让我们在膝盖伸直站立时,可以拴紧帮助人类直立动作的稳定。反之当你膝盖伸直站立时,有不顺、伸不直、无力支撑的现象,需检查螺旋回返机制是否出了问题。

有拴紧就有放松,膝盖伸直外旋拴紧的状态,要如何解开栓紧回到有弹性膝盖弯曲状态?

答:反螺旋回返机制

反螺旋回返机制,必须依靠腘肌来帮忙

腘肌位于膝盖后方腘窝的位置,动作上也可以部份协助膝盖弯曲,而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在膝关节完全伸直的终端角度时控制胫骨的旋转!在不同角度下,腘肌与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也可以共同维持股骨胫骨之间的稳定。膕肌虽然是肌肉组织,但在膝关节稳定的特色也为其获得了膝盖第五条韧带的名号~

当膕肌收缩时,会帮助膝盖解开拴紧,离开伸直状态。在两种情况产生解锁:

  • 脚踩地时(称为闭链closed chain ) ,腘肌会收缩产生股骨外旋,相对胫骨产生内旋,就解开了拴紧状态。

  • 脚悬空时(称为开链open chain),腘肌收缩则是将胫骨向内旋解锁。

腘肌收缩时除了解锁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功能:

1、在膝盖弯曲时,将外侧半月板往后拉,使膝盖弯曲时半月板不会被夹到。

2、在膝盖后方与小腿的腓肠肌&大腿的腿后肌一起稳定膝盖,和前方股四头肌互为拮抗。

膝关节术后、股四头肌无力或腿后肌无力,原本要三个人一起做的事,变成腘肌自己做,造成过度使用。所以十字韧带重建或半月板修补手术后,腘肌常伴随过度肥大紧绷。

上述腿后肌(控制内旋外旋对称)无力,腘肌过度使用,产生走路时,脚踩地时胫骨内旋过多,无法做出正确的膝盖滑行轨迹(螺旋回返机制),导致膝盖走路时会有伸不直的感觉。

3、预防后十字韧带被过度拉扯:避免胫骨过度往后位移,防止后十字韧带被过度拉扯。

4、胫骨在内外旋时会伴随向前后移的耦合动作,相当于腘肌便能够协同前、后十字韧带稳定关节。所以,膕肌在整个膝关节的动态稳定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需要反复执行膝盖伸直弯曲的动作如走路、跑步等,或是需要急停、变换方向等球类运动中常见的动作,若是膕肌失能,便会影响膝关节、甚至进而影响整个下肢的动作!

5、膝盖弯曲时,防止胫骨过度外旋和内旋。

6、限制胫骨过度内旋 , 限制膝盖内翻(varus force),帮助扭到膝盖时(胫骨过度内旋,膝盖内翻)时,煞车不要继续扭下去!所以扭到膝盖常常伴随着腘肌拉伤。

分析完腘肌,可以发现一条小小肌肉,却有如此般多功能,难怪号称膝盖的第五条韧带。但腘肌却常常令人困扰,过度使用也不行,太弱也不行

若其失去平常应有的功能,除了会使膝盖不稳定,同时也会使得更多的浅层的肌群如后腿肌,股四头肌等有代偿的关系产生,长久下来,肌肉使用过度疲劳或是关节组织疼痛则伴随而来。因此,腘肌的训练有时也是打破膝关节疼痛的训练重点肌肉之一。

参考资料

  1. Fukubayashi T, Torzilli PA, Sherman MF, Warren RF. 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nterior-posterior motion of the knee. Tibial displacement, rotation, and torqu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2;64:258-264.

  2. Nyland J, Lachman N, Kocabey Y, et al. Anatomy, fun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pliteus musculotendinous complex.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05; 35(3), 165–179

  3. Schinhan, M., Bijak, M., Unger, E., & Nau, T. (2010). Electromyographic Study of the Popliteus Muscle in the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rner Structures of the Kne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9(1), 173–179.

  4. Kozanek M, Fu EC, Van de Velde SK, Gill TJ, Li G. Posterolateral structures of the knee in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deficiency. Am J Sports Med. 2009;37(3):534–541

本 期 推 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