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信尚未采集个人水电费信息:审慎实属必要

 知识天堂360 2020-04-30

  【阅读提示征信系统升级优化无明确时间表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回应了市场关注的二代征信系统建设工作,央行表示,目前征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升级后信贷信息中增加了共同借款、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等信息,此外,目前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升级后征信报告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之前一度传闻“水电费纳入征信”,如今得到准确答复:尚未采集。在当初传言四起的时候,可以说舆论表情是紧张的。水电费等原本并非生活中一重要事物,骤然纳入征信,必然增加一种“负担”,即便谈不上蓄意拖欠,也必然要刻意惦记,否则稍有不慎即在征信系统中留下一笔,对个体的经济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在央行的表态中,能看到审慎与程序规范。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版信用报告设计了水、电、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但在实际采集时,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并将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的规定,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后才报送数据。

  这种审慎是必要的,征信当留有一定“余地”。从现有社会经济活动的精细程度看,征信这种数字式指标性评价,未必能穷尽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与具体状况,倘若过细、过苛则会造成社会个体战战兢兢的状态。即以水、电、电信费等为例,疏忽、出差、留学、搬家、住院乃至因纠纷而暂停缴纳,均可能造成拖欠,显然,这些突发状况未必就能准确表达“个人信用”。倘若将这些指标以一种窄口径列入统计,就有可能造成误伤。

  正因为突发情况多,作为社会服务部门,更要尽到足够的提示、通知责任,并提供充足、便捷的补救渠道。倘若要纳入更多范畴,则要考虑到这些部门的技术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当异议增长时,答复、调查能力是否能跟上。在相关准备不充分时,应当审慎推进。尤其要考虑到公民个体与机构、企业,在举证及运用政策能力方面的显著差异,理当留下足够的空间,作为对个体专业能力不足的弥补,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与善意。

  央行征信审慎采集个人水、电费和话费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事实上也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征信的内涵外沿扩大,必须审慎推进、符合程序规范并进行充足的意见集纳,需明晰个体的社会活动范围。在一些地方,诸如闯红灯、乱丢垃圾甚至跳槽等均曾进入“是否列入征信”的讨论。不是所有的行为都符合规范,也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提倡,但也不是所有的行为都适合纳入征信。各行为均有其对应的社会规范及相应后果,不宜将征信理解为覆盖一切、甚至与行为危害性不相符的罚则。何者应当列入征信,列入之后如何确定细则,确保合理、公平,才不至于让人手足无措,这必须审慎考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